(共38张PPT)
第20课5分钟知识巩固:
1.袁世凯为大权独揽,对内和对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争权夺利的表现是什么?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4.新文化运动爆发原因?主要内容有哪些?影响是什么?
总结提升: 笔者提出重新认识和评价北洋政府,并不是说要去怀念那个时代。那毕竟是一个军阀、社会动乱、国家贫弱的时代,而今天需要的是和平、安定、富裕和民主、强盛。之所以指出北洋政府的某些“优点“和“贡献”,不是要“追寻”它,也不是要歌颂它,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在历史上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北洋政府是武夫当政,但在保障人民政治权利和自由方面,还是可以给后人以借鉴和启示的。 ——李殿元《论北洋政府的“硬”和“软”》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与实现中国富强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Ⅰ.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1-1919,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Ⅱ.主要事件:
Ⅲ.主要线索:1.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919-1924)
2.国民大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1927)
3.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Ⅰ.旧民主主义革命:1911-1919,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Ⅲ.三条线索: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中共成立与发展;国民党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十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自主阅读:1.梳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
2.如何理解“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十四点原则”,鼓吹“公平外交”,“公理战胜强权”“杜绝秘密外交”等,在中国引起强烈共鸣。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陈独秀1918.12.22
1919年1月,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参加了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公理战胜强权 “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望,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让我们带着期望和梦想走进巴黎和会:
“和会”议长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会权限之内,拒绝讨论第一项和第二项内容;
山东问题,日本在战中获得的权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认,和会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一)五四运动
公理是否战胜了强权?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还说他是“威大炮”。 ——陈独秀1919.5.4
林长民
“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
“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之!”
——《外交警报警告国民》
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内是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独裁的黑暗统治;国际上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于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社会矛盾激化。
(一)五四运动
游行请愿
演讲宣传
散发传单
被捕入狱
爱国
反帝反封
商人罢市
乞丐罢讨
工人罢工
主力
军人支持
北京
上海
全民族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
第二
结果 5月4日-6月4日
北京
学生
示威游行(罢课)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三罢”斗争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新阶级的崛起: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放人、免职、拒签;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一)五四运动
思考: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力量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有何显著不同?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考:1.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力量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比有何显著不同?
2.结合教材,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分为哪些层面?)有何作用?
材料一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二十世纪史纲》
新的领导阶级、新的群众基础、新的指导思想
(一)五四运动
性质: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作用: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性质: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作用:
自主阅读:结合教材,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分为哪些层面?)有何作用?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的领导阶级,新的群众基础,新的指导思想...)
材料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1919年,李大钊主持《新青年》的“ 马克思研究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富有奠基作用。1920年,成立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思想上发生剧烈而巨大的变动“的理解。
进一步激发了国民意识、爱国意识,推动了新思想、新理论的进一步传播...
材料一 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的冲刷,可以使大群大群的人们在短时间内在思想上发生剧烈而巨大的变动。这种成千上万人的思想大变动,在一般情况往往多少年也难以达到,也不是几个刊物或几次讲话的影响所能相比的。
——金冲及:《五四运动的两个特点》,载于《百年潮》(2009年第6期)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俄为师
自主阅读: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3.中共二大的调整?(最低纲领、最高纲领)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俄为师
思考:概括当时中国具备建立中共的哪些条件?(小组合作探究)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月
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
8月
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0月
1920年
1919年
五四后
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5月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
④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①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俄为师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俄为师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最后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
中共一大的内容
(1)确定党的名称:
(2)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3)成立党的中央机构:
中国共产党;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思考:中共一大规定的奋斗目标,在当时有何局限性?
局限性: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说明建党时的中共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仍属于不成熟的新型革命政党。
历史意义:①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②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召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俄为师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召开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学系列讲话
1922年至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
二七惨案:1923各站工会代表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吴佩孚命令军警用武力阻挠和破坏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2万工人举行一致罢工……2月7日,曹锟、吴佩孚等派大批军警分别进行血腥镇压……
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6月,中共国产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会议。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自主阅读: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理论基础?政策支持?
2.国民大革命准备阶段?高潮阶段?结局?失败原因?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屡次失败使孙中山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他认识到依靠帝国主义,依靠军阀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重新确定一条全新的道路,才能避免再次失败。
国共第一次合作
(1)标志:
(2)政治基础: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思考:为什么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能够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4)意义:
①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②国民大革命开始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1905) 新三民主义(1924) 新发展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对外:反帝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认识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①不反帝→明确反帝
②反满→民族平等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普遍
①节制资本;
②扶助农工;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中国革命输送了众多军事人才。据统计,从1924年到1949年,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开办了23期,包括所有分校和训练班,培养了毕业生23万多名。
——余玮《国共两党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始末》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1)准备阶段: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国民政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
(2)高潮阶段: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①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宣传了共产党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
国民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二)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
材料一 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在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以及参加东征、北伐的革命斗争,从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为独立开展武装斗争做了干部上的准备。
——曲延春《国民革命的现代化价值分析》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就是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1937年9月)
思考:据材料分析,国民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有何积极作用?
①使共产党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共产党培养军事和干部人才;
②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发展;
【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
一、巴黎和会 学生 上海 反帝反封建 社会革命 思想启蒙 思想上干部上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十月革命 北京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二、马克思主义 共产国际 1921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陈独秀 领导力量 正确的前进方向 强大的凝聚力量 光明的发展前景
焕然一新
三、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 1924 孙中山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除军阀 广州 东征 1926 北洋军阀 蒋介石 武汉
ADABB CCBCA BACB
高中历史选择题都是基于基础知识的材料阅读理解题。
Ⅰ.题干部分:阅读理解:①凸出关键信息:时间、空间、对象、设问等;
②基于整体下的理解主旨,抓关键词;
Ⅱ.选项部分:选项三原则:①结论本身对不对;结论材料有没有体现;结论材料体现全不全面 ;
高中历史材料题怎么做:1.审问题(三个点);
2.读材料(一字一句找,然后概括,可以引用关键字词);
3.思角度(发散思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现象。(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条件及其作用。(6分)
(2)条件: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③五四运动的开展;
④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4分)
作用: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②长期以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2分)
(1)评价:①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②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
③传教士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只是作为传教的手段;
④封建统治者思想僵化保守,不能把其中有用的知识加以推广利用;
⑤对中国社会的变化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9分,任答四点即可)
开辟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抗日战争
开启新征程
解放战争
CCCBC DDCC
1912年民国建立到1919年五四风雷,中华民族经历了从近代沉沦到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法律上实现“民国”取代“帝国”的措施。“民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无古人的变化”,请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角度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以前的政治行动有何缺陷?与之相比,五四运动又具有了哪些新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变化:政治制度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社会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缺陷: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较少人参加的爱国运动;
新的特点:牵动的社会面很广(或群众基础广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或彻底地不妥协)。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
BDABD BCCAC BABBD
(1)①以青年为主;②两湖地区居多;③具有一定知识基础;④具有共同信仰追求;
(2)政治:国内: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五四运动爆发;
国际:帝国主义侵略;共产国际影响;
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