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4 09:0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太平天国运动
16课5分钟知识巩固: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何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军事;经济;对外政策;发展趋势
2.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借口、时间、双方、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什么是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是否有所改变?林则徐魏源等人活动表现有哪些
总结提升:鸦片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而且使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也开始发生巨大改变:深刻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促使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面向世界的潮流,了解西方和学习西方长技成为经世思潮的重要内容;反侵略的思想和文学应时兴起;为了知己知彼,一些士大夫以满腔热情去研究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一个古老的民族终于开始觉醒。
5分钟完成补充习题选择题部分。
第十六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自主阅读,自己圈画:
1.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背景?
2.对照地图,梳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3.两大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客观评价?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书上写好时间)
姓名:洪秀全 小名:火秀 籍贯:广东花县
学历:童生 生卒:(1814-1864)
家世:农民家庭
大事记: 1814-1843年,七岁进入私塾,十五年考试,四次落榜,终为童生(最低级的“秀才”都没考上)。
1843-1851年,创立“拜上帝教”,传播教义,发动民众。(意外激发传教天赋)
1851-1864年,建立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直至灭亡。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得到基督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创立“拜上帝教”。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思考:除个人原因外,你是否还能补充其他原因?
(一)兴起背景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部原因:列强入侵激化民族矛盾...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金田
永安
天京
长沙
武昌
南昌
九江
天津
1851.1 金田起义
1851.12 永安建制
1853.3 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西征
(1)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3)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
(4)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太平天国运动历程:
(二)兴起过程
思考:1.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相对肯定“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一成一败,区别又在哪?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材料一 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为了显示特权,杨秀清还设立各种酷刑,如鞭打、枷杖、新首、五马分尸等,连韦昌辉、秦日纲、黄玉是等一些高级将领都被他杖责过。
——苏双碧《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杨秀清(东王)居功自傲。一日,忽称上帝下凡,召洪秀全至东王府,问曰:“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天王答:“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
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二)兴起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转折点:定都南京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5)天京动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之后,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二)兴起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1853年
自主阅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是什么?最终是否实施?为什么?
内容:“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评价:积极: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消极: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三)两大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59年 洪仁玕
主旨: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主旨建立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为蓝图的新国家。
内容:政治:以法治国
经济:发展工商业
文化:开设新式教育
结局: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思考:1.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有哪些?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失败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缺乏科学理论指导;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④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失败原因和历史影响
材料一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而且使旧有的政治派别和社会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政治派别,并由此引起传统的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在中央权力的下移,汉人官员权力的增长,洋务派和请流派官僚集团的形成。此后,不仅有了早期现代化思想意识的萌生,而且为早期现代化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影响: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利结构变化;
②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考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是中西转型、社会改制最早的尝试“,有学者认为它只是传统的农民起义。根据第一子目内容,结合史实,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具有时代新特色?
一、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折辱掀起了洋务运动
恭亲王及文祥从英法联军的经验得了三种教训 :
第一,确切地认识到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方法远在我们之上。咸丰十年(1860),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惨败了以后,只好承认西洋军队的优胜。
第二,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不但愿意卖军器给我们,而且愿意把制造军器的秘密及训练军队的方法教给我们,这颇出人意料之外。他们认为这是我们自强的绝好机会。
第三,恭亲王及文祥他们发现西洋人并不是他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狼子野心,不守信义”,英、法的军队虽然占了北京, 并且实力充足,能为所欲为、但《北京条约》订了以后,英法居然依据条约撤退军队,交还首都。他们认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足证西洋人也是守信义的,所以对付外国人并不是全无办法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
“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愒,以兵临之。然英人所侍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权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杜挚有言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苏子瞻日 :言之于无事之时,足以为名,而恒苦于不信; 言之于有事之时,足以见信,而已苦于无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开始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在长江下游作战的时候,太平军和湘军、淮军都竞买洋枪。李鸿章设大本营于上海,与外国人往来最多,认识西洋文化亦比较深切,他的部下还有英国军官戈登统带的常胜军。他到了上海不满一年,就写信给曾国藩说: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权,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虑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洋务运动知识一览表 概 况 时间 背景 宗旨 指导思想 内 容
19世纪60年代——1895年
内忧外患
自强;求富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
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师夷长技以制夷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3.筹划近代海防
4.开创近代教育
自主阅读:阅读第二子目,结合初中所学,完成表格。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材料一 (洋务)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二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思考:据材料,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进步性: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局限性:①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②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探索
近代化的军队第一,需要近代化的军器,所以有江南及天津两个机械制造厂的设立。那两个厂实际大部分是兵工厂。第二,新式军器必须有技术人才去驾使,所以设武备学堂和派遣军官出洋留学。第三,近代化的军队必须有近代化的交通,所以有造船厂和电报局的设立,及铁路的建筑。第四,新式的国防比旧式的费用要高几倍。以中古的生产来负担近代的国防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李鸿章要办招商局来经营沿江沿海的运输,创立制布厂来挽回权利,开煤矿金矿来增加收入。
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洋务运动再认识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自主阅读:1.19世纪60-80年代边疆危机有哪些表现?
2.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结局、影响?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19世纪60-80年代中国的边疆危机
东南:
西南:
西北:
1864阿古柏侵入新疆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完全控制越南
1879日本吞并琉球
19世纪末边疆危机高潮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新疆建省
台湾建省
冯子材
镇南关大捷
刘铭传击退法军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俄国、英国、日本、法国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一)边疆危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同一时期的日本
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
洋务派迈出近代化第一步,主张器物层面的变化
全盘西化
日本人冲来了!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二)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似乎难逃降临在其他亚洲国家头上的第三世界地位的命运......它似乎注定要灭亡。但是,日本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只有日本人逃脱了被征服的命运。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战争经过:
(1)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
(3)黄海海战
(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生)
(4)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战役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二)甲午中日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二)甲午中日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赔两亿:赔款2亿两白银;
割三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四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列强侵略方式变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影响: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895年,赴日本谈判,与日本代表签订《马关条约》,其间有遇刺受伤事发生。后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之职,投闲散置。
——梁启超《李鸿章传》
(二)甲午中日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年武装起来的台湾民众
材料 “他们先是在村外田地里灌水,阻碍日军行进。”…当日军前进到距守军三四百米处时遭到激烈抵抗,死伤不少。随后,日军决定主攻东栅门的步月楼。“义军从门楼里向外射击,日军进退不得,只好到墙下藏身,义军于是倒下滚油退敌。”
——《台湾抗日史实》
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1895年,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武装斗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二)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要早于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前,近代产业工人就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早期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甲午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步发展(教材P102)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自主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有哪些?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瓜分中国的狂潮:
(1)借款:为支付战争赔款及“赎辽费”,清政府向欧洲大举借款,出卖国家权益,列强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2)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3)掠夺路矿利权: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
——孙中山(1894年)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1897年)
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
——孙中山(1894年)
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1897年)
【课前预习】
一、拜上帝 1851 南京 鼎盛 开始衰落 1864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政治和权力结构 中央权力
二、洋务派 自强、求富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北洋水师 早期现代化
三、左宗棠 1884 镇南关 明治维新 农民 避战保船 台湾岛 内地 设厂制造 洋务运动
四、3000万 威海卫 广州湾
CACBA ABCDA ABBC
高中历史选择题都是基于基础知识的材料阅读理解题。
Ⅰ.题干部分:阅读理解:①凸出关键信息:时间、空间、对象、设问等;
②基于整体下的理解主旨,抓关键词;
Ⅱ.选项部分:选项三原则:①结论本身对不对;结论材料有没有体现;结论材料体现全不全面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