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教学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4 10:5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里头遗址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时空观念】
海贝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汉 五铢钱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新中国 人民币
思考: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1)中国最早的货币:
证据2.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
证据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等。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自然货币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可能是海贝
(2)证据:












贿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和海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铜铸币
(1)产生
大约在商朝后期
——人工币
铜铸币成为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形态
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
②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意义:
铜铸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多元货币)
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2.铜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圆形方孔钱
秦半两
(3)秦朝:统一货币形制
2.铜铸币
奠定我国古代货币两千多年统一形制的基础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4)汉朝:铸币权收归中央
西汉五铢钱
西汉五铢钱铜范
24进制的计重货币: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的文字
24锱=1铢
24铢=1两
锱铢必较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剪边半两钱,就是将秦半两钱沿边剪下一圈青铜,七、八个半两钱就可剪下12铢青铜,以致物价飞涨。汉武帝诏令各郡国铸行五铢钱,但各地所铸五铢钱都有偷工减料的现象。113年汉武帝决定由中央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一直使用到唐初为开元通宝取代,持续700多年)——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彭志才《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铜钱的来源与性质》
(6)唐朝:通宝钱制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铜铸币
唐 开元通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2.铜铸币
特点: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隋代民间私铸之风仍然很盛,隋文帝虽屡次严加打击,终未能完全禁止。到隋炀帝继位后,朝政紊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隋朝在紊乱的通货中归于灭亡。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唐朝初步稳定国内局势后,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秦汉以来的衡量系统,以二十四铢为一两,而开元通宝钱十枚重量,恰为一两,平均每枚钱重三点七三克。开元通宝钱的大小轻重成为唐以后历代铸币的基本标准,以十钱为一两的衡量单位逐步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注意两个问题:开元,是年号吗?开元通宝和之前的钱币有何不同
(5)魏晋南北朝:钱帛兼用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3.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北宋交子
特点: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思考:交子出现的原因
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铁钱笨重,携带、流通不便
④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 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 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 D.战乱后经济萧条
C
3.纸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宋朝)“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16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B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元、明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流通货币
D.政府对金融的控制遇挫
D
纸币和白银都经历了一个由民间流通到官方认可的过程。
古代中国尚未具备完备的金融制度,易导致纸币滥发,纸币贬值。
纸币缺陷?
①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②新航路开辟后,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中国;③赋税改革(一条鞭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④纸币容易伪造和贬值。
4.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
②推动明朝由实物财政向货币化财政转型;
③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
④促进中国对外贸易与交流;
⑤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4.白银货币化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思考: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新货币成了埋伏在经济组织乃至政治组织中的炸弹:中国自己几乎不出产白银原材料,所以国家几乎不能控制货币供应。
——弗朗克·泽林《货币帝国》
19世纪以来中国白银外流的途径都有哪些?
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1858年《通商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
朕闻……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专带洋钱至各省海口,收买纹银,致内地银两日少,洋钱日多。
——道光九年(1829年)上谕
银两:计重,看成色
含银量约在9.3成
银元:计数,看面值
含银量约在9成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948年国民政府被迫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袁大头
法 币
金圆券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材料 近代中国是一个银本位国,货币制度落后,流通货币多种多样,混乱的币制影响经济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白银国有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发危机。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1)必要性:①废两改元后,依然币制混乱;②坚持银本位制易受世界经济影响;③为保障军费支出,急需更完善的货币体制;④垄断国家金融的需要。
(2)可能性:①全国已实现表面上的政治统一,建立起相对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②四大家族建立金融垄断体系,为改革提供保证;③为遏制日本,英美加大扶植力度。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历程
材料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以纸币代替金银货币,国家集中发行。这次改革中国放弃银本位制,割断了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币制改革有利于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的转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国民政府可以无限制地发行不兑现的纸币,造成中国延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陈春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币制改革》
加强政府的经济控制力,但加速官僚资本膨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值改革的影响。
统一全国货币
稳定汇率
恢复经济
安定社会
为抗战准备条件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
(三)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三)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三)中国现代货币——人民币的发行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中国货币的发展趋势?
①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②由形状多样到规范统一;
③由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 ④由文书重量到通宝、元宝;
⑤由金属货币到纸币; ⑥由手工铸币到机器制币;
货币出现与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具体原因:①传统货币存在缺陷;新货币的优势;
②保障性条件:政局稳定,政策支持;
技术进步(如冶炼、印刷术、机器铸币等);
数量供应(如铜钱钱荒,纸币出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白银货币化等);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货币的作用?
(1)积极: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②货币的统一推动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
③货币稳定发行,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④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利于中央集权;
(2)问题:币制混乱、滥发纸币、银贵钱贱等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政治经济稳定。对社会治理、民众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货币的发行反映一个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为何一张纸印上图案便具备货币的职能?
国家以政治强权向这张纸做了赋权。
问题探究:从纸币发展看国家治理
货币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包括“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据温铁军等《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新中国之前的纸币发行皆以失败告终,人民币的地位却始终稳定?(4分)
新中国采取强有力措施调控物价,调动生产积极性,发展经济;
新政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坚持经济、计划、集中统一的三原则(P89历史纵横)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保障(P90史料阅读)
时空坐标
货币的兴衰实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深刻的体现……一只主权货币的崛起,它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它还需要有信心基础,这个国家应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坚定、清晰的国家意志;它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
——秦义虎《金融的历史》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①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②利于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市场扩大;
③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
特点:
背景:
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殖民霸权使英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
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意义:
不列颠尼亚女神,英国海洋力量的象征。身披盔甲,手持海神波塞冬三叉戟和盾,背向大海。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0世纪上半叶:各自为政
1929-1933年
经济大危机
货币贬值
刺激出口
国际货币金融秩序混乱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0世纪下半叶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点:
①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
②成立专门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0世纪下半叶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 二战使美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彻底走出了经济危机。1947年美国生产了世界上1/3的粮食,1/2的棉花,57%的钢材和基础金属,62%的石油和80%的汽车,美国制造业占全世界的53%,1948年美国的出口占全球的1/3,黄金储备占据世界总量的3/4。——朱文晖《改变世界—解读美国新经济》
背景:
影响:
①经济大危机和二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遭受重创;
②二战后西欧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①稳定国际金融,促进国际贸易;
②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
③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便利。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0世纪下半叶到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 美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两个基本责任:第一,保证按“1盎司黄金=35美元”兑换黄金;第二,要提供足够美元用于国际支付。但美元供应太多就存在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美元太少又会影响国际支付。
六七十年代,日本和西欧崛起,对美出口贸易扩大,美元外流,加剧美国兑换黄金的压力。同时,越南战争与1973年经济危机,黄金储备从战后初期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各国抛售美元,放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弊端;
②日本、欧洲崛起,越南战争,滞胀危机等使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
70年代以来:牙买加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家实力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人民币国际化意义?
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权重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2022年人民币权重上调至12.28%
对世界:
①稳定金融秩序,推动世界贸易,推进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发展);
②利于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
对中国: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评价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持有的标准。(6分)
以美元为中心到以美元-欧元双主导;
主导货币对其他货币影响大;
各国货币之间的联系加强;
货币多元化趋势出现;去美元化;
货币体系演变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大。(任意三点9分)
反对经济旧秩序;
反对霸权主义;
多元化、民主化、互惠性;
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的良性发展。(任意三点9分)
1.(2024·银川)春秋以前支付手段多用贝,至战国时期形成了布币、刀币、环钱三大青铜货币系统。其中布币由农具演变而来,刀币来自实用刀具,环钱可能仿自纺轮。此外,黄金逐渐用作支付,但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铜钱。上述变化说明( )
A.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青铜文明走向鼎盛
C.货币形态受生产力影响
D.民间支付多用铜钱
C
[解析] 根据材料“其中布币由农具演变而来,刀币来自实用刀具,环钱可能仿自纺轮。此外,黄金逐渐用作支付,但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铜钱”,可以看出生产工具影响了货币形态,说明货币形态受生产力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货币的变化,无法得出商业功能的变化,排除A项;货币的变化,不能看出青铜文明的状况,排除B项;“民间支付多用铜钱”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D项。
2.(2024·合肥)《史记》记载,秦统一后,废除原六国各种形制和材料的货币,推行了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史记》中又有“各随时而轻重无常”的描述,后世出土的铜钱也符合此说;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代符合标准的织布也可作货币。这反映出( )
A.秦朝实际货币政策比较灵活
B.《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
C.当时法定发行货币包括实物
D.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
A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虽然推行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是半两钱不是唯一的货币,各地货币重量不完全一致等,反映出秦朝实际的货币政策比较灵活,A项正确;《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也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织布虽可作为货币,但是并非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的信息,排除D项。
3.(2024·湛江)1823年,山西日升昌票号问世。它创新了分红机制:一是“预提护本制”,即账期分红时,从红利中提留款项,专款存储,以防空底;二是“公座厚利制”,即在员工身股和财东银股的红利未分配之前,存下一部分相当于公积金的利润。这些创新着眼于( )
A.票号经营权的独立性 B.经营成本的降低
C.纸币防伪功能的增强 D.利益风险的防范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日升昌创新的是分红机制,两种分红机制都预留部分利润,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金融问题,降低风险因素,D项正确;分红机制创新着眼于利益风险的防范,A、B两项与题干“创新分红机制”无直接关系,排除;票号里的钱不是纸币,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