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新课导入
北宋范仲淹对岳阳楼的想象是"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登楼感受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那么,杜甫登上真实的岳阳楼之后,又 会有何感想呢
岳 阳 楼
江西南昌滕王阁 湖北武汉黄鹤楼 山西运城鹳雀楼 湖南岳阳岳阳楼
四大名楼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困顿的处境, 感受其痛切的心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诗人登楼所
见的恢宏气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杜甫心系天下的胸怀。
登岳阳楼
教解夕食
氧 象 篱 干
至若春和景明
波渊不鹭
上下天光
名萬顷
力常翼分
绵 鳞 游 冰
岸 芷 汀 简
郁 郁 青 青
而或长煌一空
皓 月 千 杠
浮 光 理 金
静 影 沉 坐
液歌互答
登所楼也
则有法骏神怡
窥 辱 借 忘
把涌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月 同
杜甫
害
理豫言接
族位编北
岳陽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西岸的岳阳楼,是三
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 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
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
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唐代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遭贬,
谪戍岳州(今岳阳市)。次年,张说便在鲁肃的阅军楼 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楼阁,并正式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大臣滕子 京受 排挤,
被贬岳州后,重修了岳阳楼。建成后,滕子京请当时的
名臣、大文学家范仲淹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 岳阳楼
记 》, 其 中 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 被中外广为传诵,亘古不衰。岳阳楼也与范仲淹的这篇
《岳阳楼记》一起声名远播。
岳阳楼主楼一楼长联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 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 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 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 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
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 巩 县 ,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 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 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 干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 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要想读懂杜甫的诗, 一定先要了解诗人困顿凄苦的人生。
四大时期
走进诗圣,了解其生平及诗风
44-48岁
流亡为官
48-59岁
漂泊西南
35-44岁
困守长安
35岁之前
读书游历
漂泊西南时期(49-59岁去世,即759-770),诗风更沉郁
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 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
《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江村》等。
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抓。 一年后逃出,到达肃宗行在陕西凤翔,授左 拾遗。不久弃官携家前往秦州。颠沛流离,历尽艰辛。“三吏”"三别" 写于此期。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 十二韵》),此外还有《兵车行》等。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
从小好学,20岁开始漫游吴越,后认识李白、高适。和李白登高 怀古,寻幽访胜,饮酒论诗。此时写了《望岳》《画鹰》等
杜甫人生轨迹
杜甫人生四时期
35岁之前:读书漫游时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 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 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 代表作:《望岳》等。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 于奸相李
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 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 这十年的困 苦 生 活的磨练,
使杜甫接近了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 恶与腐朽。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 成 " 沉 郁顿挫”的诗风。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
35-44岁:困守长安时期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 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到了成都,得到了亲友的 资助,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定居,过了四年 比较安定的生活。后再度漂泊西南,辗转多地,病 死在湘江水舟上。
代表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 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240多首诗。
49岁-去世:漂泊西南时
杜甫人生四时期
■成 就 :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 首 ,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由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 历史时期,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 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 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
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
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传世。
■ 代表作品:
"三吏"---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作品风格
沉郁
所谓“沉郁”指 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 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
所谓“顿挫”指诗
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 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顿 挫
兵车行(节选)
杜甫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金 家
术
黄
萱
国
差
剧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
杜甫—— "最爱哭的文人" 他的清泪到底为谁而流
解题
1.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前 望君山。一般认为建于唐。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道横 梁。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与湖北武昌的 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
3.登岳阳楼该写什么呢
登高诗一般会写所见、所闻、所思(景、事、情)
·杜甫在律诗创作上成就极高,试分析本诗
符合哪些律诗创作的特征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lóu)
吴楚/东南/坼(chè) ,乾坤/日夜浮(foú)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zhōu)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liú)
① 四联八句,每句字 数固定。
② 严格押韵(ou)。
③ 颔联、颈联对仗严 格。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简要概括。
首 联 :照应题目,点出登楼一事;——记叙
颔 联 :登楼所见之景; ——写景 颈、尾联:登楼所感。 ——抒情
洞庭水、岳阳楼—— 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置身诗境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 受
1 、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今昔的心情作对照, 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昔闻洞庭水,今 上岳阳楼。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
变 ,地在变 ,国在变 ,人也在变。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
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 未能一游;
● 如今,祖国山 河 残 破 ,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 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
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 目睹名湖的愿望,表 面 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
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吴 楚 东 南坼 , 乾 坤 日 夜浮。
3、第三、四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 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情
景
· "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 "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shì)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
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 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 间 ,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 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
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 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 宰着它们的沉浮,
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曹操《观沧海》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 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 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
当 " ,像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
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
意兴与情绪的。
●
颔联是写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 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祺赞为
"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 尽。
"亲朋无一字"指没有一点亲人朋友的音信。
"老病有孤舟"指诗人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诗人将自己的凄苦命运与洞庭湖水的壮阔之景对比,
更加凸显了诗人的身世凄苦,表达了诗人孤苦无依之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颈联写了什么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
时年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 堪——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 , 靠饮药维持生命。
● " 无一 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 " 有 孤 舟 "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 身 面对洞庭湖的 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 感。
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
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
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
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 魂。
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
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
飘零、孤寂、衰老、贫病, 一个活人生存所需 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
异。""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一
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
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 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 的 心 情。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
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尾联写了什么
体现了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 命 运和 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 远,余韵无穷。
"戎马",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
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 以备吐蕃。
●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
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 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 悼。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
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
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
尾联写眼望国家 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 门的哀伤。
学习活动:读泪解人感悟"圣"心
据统计,在杜甫一干余首诗歌中,出现"眼泪" 这一意象的诗就有190余首。请同学们打开大脑百 度,输入关键词“杜甫”、"眼泪"。搜索到了哪
些杜甫哭泣流泪的诗 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学习活动:读泪解人感悟“圣”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泪是为故国经久难复而 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为壮 志难酬、报
国无门而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 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
中兴有望而流。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 沾巾",这泪是为百 姓一贫如洗、 哀哀无助而流。
学习活动:抒写担当传承文化
回顾历史,融入时代。从古至今涌现 了许多像杜甫一样怀家国之心,担时代 重责的人物。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家国情 怀,抒写着时代的篇章。请选择一位你 心中的“英雄”,给他写一段文字,表 达你的敬意。
课堂总结
位卑未敢忘忧国,岳阳楼里涕泗沱。孤舟 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 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这正是杜 诗所以能传诵千古、感动后人的精神力量之所 在。希望同学们铭记历史,秉承先贤精神,融 入时代。铁肩担道义,吾辈当自强!
诗词鉴赏练习
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 后人奉为 诗圣。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律诗。
2.从诗中戍鼓断人行和有弟皆分散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 史之乱时期。
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2分)
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 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拓展:羁旅思乡诗
他乡村树似吾乡
愁煞天涯断肠人
一、概念
羁旅思乡诗:指作者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无 尽地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
戎、乡旅、归隐等。
●2.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节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 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二、标志
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
含有元宵、中秋、重阳、除夕、冬至等节日名。
月亮、落日、秋风、秋霜、浮云、浮萍、飞蓬、折柳、 长亭、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鸿雁、西楼、高楼、 危楼、危栏、晚钟、捣衣声、驿道、马、船、故园、家 书、客船、孤舟、天涯、孤帆、
标 题 :
意象
三、常见意象的含义
月 亮 :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秋风、秋霜、衰草:
杜鹃: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鹃啼血"之说。常与哀怨、思归 有 关 。
梧桐 :
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
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 梧 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
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如范仲淹《 苏 幕 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如杜甫《 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 羁旅之愁。
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猿 啼:
沙 鸥 : 鸿 雁 :
三、常见意象的含义
浮 云:
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 “ 望 月 怀 远 ”
②、 “ 鸿 雁 传 书 ”
③、 "折柳送别"
④、 "杜鹃啼血"
寒山、烟、瞑色、高楼、宿鸟、烟、日暮:
特别是瞑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 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瞑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
现游子思乡。
①、叙写羁旅之苦:
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游子吟》、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 得 重 用: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
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四、表达情感
五、常用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寓 情 于
景”“虚实结合”“渲染”“对比”“衬托”等表达技巧外, 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 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的叹息。
诗的前两句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 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 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五、常用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
合”“渲染”“对比”"衬托”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②侧面描写。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
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登岳阳楼》情景默写
(1)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3)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 诗句是"_ 亲朋无 一 字老病有孤舟
(4)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II
II
II
II
II
《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 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 . 《登岳阳楼》中“吴 楚 东 南 坼 , 乾 坤 日 夜 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 大 ,景色宏伟奇丽。
3. 《登岳阳楼》中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
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 戎 马 关 山 北 , 凭 轩 涕 泗 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
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登岳阳楼》情境默写】
1.《登岳阳楼》中以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渗透着诗人的胸怀,被 认为“雄跨今古”的诗句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洞庭湖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孟浩然曾咏叹它“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而杜甫在《登岳阳楼》也曾称赞过
它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的壮美景象。
3. 《登岳阳楼》中描写自己漂泊异乡,思念故土的凄苦之情的 诗句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6.《登岳阳楼》中作者登楼后见到洞庭湖汪洋浩淼的景象,
不由得产生了亲朋无 一 字,,老病有孤舟个人身世之感。
7. 《登岳阳楼》中描写诗人在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 照后,感到无可奈何,万分压抑,形象地显示出其精神痛苦
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o
8.诗人由个人身世遭际联想到 戎马关山北的国事,直接 抒 发 了凭轩涕泗流 的痛苦情感,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