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4 08:3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遍插
米萸
九 月
有助于驱虫种事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反复诵读中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依循感知、初读、精读、研读的步骤, 不断加深对本诗的理解。
2 总结课外自主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感知诗歌;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代诗人,天宝年间, 他两度出塞,颇有雄心壮志。大历年间官至嘉州(今四 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 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 写了七十多首雄奇瑰丽的边塞诗,使岑参诗歌境界空前 开阔。其诗歌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 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岑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 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
知人论世感知诗歌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
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 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 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 在凤翔写的。
知人论世感知诗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qiǎng
强欲/ 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lián bàng
遥怜/故园菊,应傍 /战场开。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军营 思念
个 个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重阳节 诗人的故乡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虽然也想勉强按照习俗去登高饮 酒,可是战乱之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正值战时,行军途中,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
那一丛丛菊花在战火纷飞的长安城中开放着。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莉的风俗,可是处于军
旅之中,又道遇战乱,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 酒”,其中的惘怅、凄凉,难以言表。很快,诗人又从这 种自我感伤中走出来,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在沧陷 的都城,应该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虽然没有主人欣赏,孤 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竟相绽放。 欣赏诗歌要特别注意体味核心意象,像诗中的“故园菊”, 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 对他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背景
脉络
情感
核心意象
情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②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③战场开。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请同学们从诗句中各找出最
能表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你 的理解 。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强 欲 [登 高 去 ,
“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 诗文写作的时间。
“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惨境况, 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 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无 人送 酒来。
据《南史 · 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 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 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 饮而归。
巧用典故,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 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遥怜故 园 菊 ,
“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烘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怜”字,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
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百般怜惜。
“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呼应了题 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渲染 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 勇敢坚强的斗士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 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典型意象:“菊”
想象之景,已突破单纯的惜花、思乡之意, 而紧扣诗题中“行军”二字,寄托着诗人对饱 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 之乱”的渴望。
“傍”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 平的渴望之情。
惜 花 思 乡 感 时 伤 乱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斟字酌句精读诗歌
请同学们读一读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思考:这首诗与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异同点 进一步感知岑参诗的意境之美。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作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景
处境
意象
情感
写法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作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景 安史之乱
盛唐时期
处境 行军途中, 遥想战乱中的故园长安。
年少漂泊在外,远离故乡。
意象 菊、酒
茱萸
情感
写法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作品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景 安史之乱
盛唐时期
处境 行军途中,遥想战乱中 的故园长安。
年少漂泊在外, 远离故乡。
意象 菊、酒
茱萸
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和担忧, 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对和平的渴望。
身在异乡的孤独,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写法 用典、以小见大、想象
直抒胸臆、想象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 运用典故的好处;
√ “菊”的意象:承载着思念、同情和渴望;
√ 有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的岑参;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自主学习古代诗歌的方法。
总结反思学以致用
总结反思学以致用
1 知人论世,感知诗歌,感受诗情 2 借助注释,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3斟字酌句,精读诗歌,把握情感
4 多篇探究,研读诗歌,总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