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杞人忧天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
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 东 西 。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
导 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今 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 和神话传说。
◆作者列御寇,即列子,相传是战国 时的道家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 家。
一读课文,积累常识,顺畅朗读
列 子
眼) 列 御 寇 著 胡 案 评 译
【 中 华 国 学 经 典 精 粹 )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 坠 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一读课文,积累常识,顺畅朗读
身亡 (wú) 所寄
躇步跐蹈 (chú)(c ǐ)
中 (zhòng ) 伤
舍 (shì) 然
星宿 ( xiù )
充塞 (sè)
一读课文,积累常识,顺畅朗读
星宿 (xiù)
充塞 (sè)
中 (zhòng )伤
通假字:舍 (shi) 然舍同释,意为解除、消除
一读课文,积累常识,顺畅朗读
据义定音
多音字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 呼吸,终 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 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 四虚,亡处/ 亡块。若/ 躇步跳蹈,终日/ 在地上行止,奈何/ 忧其坏 ”
其人/ 舍然大喜,晓之者/亦/ 舍然大喜。
朗读要求:校正读音,注意朗读时的节奏、语速和语调
一读课文,积累常识,顺畅朗读
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若屈伸呼吸
你
终日在地上行止
行动,活动
奈何忧崩坠乎
为何,为什么
充塞四虚
四方
释然大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学生预习作业展示
把注释搬上课文;
联系自己平时所学的文言知识;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猜测;
不懂的问题要大胆问同学或老师。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忧天地崩坠)
( 废 寝 食 ) ( 晓之者)
为何而忧
忧成何状 何人解忧 何以解忧 是否解忧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杞 人 解 忧 图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 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翻译为: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的。你一举一动,
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 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面对杞人担心天会崩塌的忧虑,晓之者是如何说的
再读 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
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可以理解 为:日月星辰,也是聚积在气体中那些能发 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了,也不会有什么伤 害。"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面对杞人担心日月星宿会坠下来的忧虑,晓之者是如何说的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
坏 ”。这句话翻译为:地,不过是堆积的
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
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面对杞人担心地会陷下去的忧虑,晓之者又说了什么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忧天地崩坠)
( 废 寝 食 ) ( 晓之者) 耐心开导)
为何而忧
忧成何状
何人解忧
何以解忧
是否解忧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杞 人 解 忧 图
从文中最后一段话“其人舍然大喜”中可 以看出,杞人消除了心中的忧虑,非常高兴。
最后,杞人“是否解忧”呢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忧天地崩坠)
( 废 寝 食 ) ( 晓之者 ) 耐心开导)
为何而忧
忧成何状
何人解忧
何以解忧
再读课文,顺通文意,理清思路
是否解忧 ( 是 的 )
杞 人 解 忧 图
晓之者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文中出现的两个人物,你怎样看待 结合 文章内容,运用以下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 是一个 的人,理由是_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生 1 :我认为晓之者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因为 他看到杞人因为忧虑寝食难安时主动去开导他。
生2:我认为杞人是一个自寻烦恼的人,因为他 缺乏常识, 一直在担心着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生 3 :我认为晓之者是有耐心的人,因为杞人不 断地在问他问题,但他一直在不断地给他解答疑
惑。·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
对话描写是语言描写的一种,是通过对人物对话内容等的描写, 表现出人物身份、思想、性格等的写作手法。言为心声,闻其声如 见其人。写好对话,不但可以显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特征, 还能更好的表现文章中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也提示着我们同学们,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试着
使用对话描写去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对 话 描 写
概括故事内容:
口 整个故事就是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掉下来, 地会陷下去,害怕自己没有住的地方,吃 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最后经过一个人的开 导他才变得开心起来。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概括寓意:
不要庸人自扰,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 根据的事情担心。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反方:该忧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你认为杞人该不该忧
正方:不该忧
你认为杞人该不该忧
正方:不该忧
我认为杞人不该忧,因为他担心的天崩地 裂的事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也是不可能发 生的,可他却为一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而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着实没有必要,所以我 认为他不该忧。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你认为杞人该不该忧
反方:该忧
我认为杞人该忧,因为我觉得杞人担心的问题 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比如在我们现实生 活中发生过的彗星撞地球、地震、天上掉陨石 等,这也是天灾地难,所以我认为杞人该忧, 他是有远见的预言家。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材料 一: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史记》
材料二:鲁庄公七年,鲁西北(与杞国接壤),
星陨如雨,与雨偕。 — —《史记》
材料三: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夜中,星陨如雨。 —— 《左传》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2014年11月11日,杞人忧天传说因其所传 承的探天问地、善于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绸 缪的伟大精神,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一种眼光 看待杞人,未免太过片面,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 看,可能还会发现新的亮点,我们要有思辨意识,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物,看待问题。
>不要为没有必要或毫无根据的事情担心
>要有探索精神和忧患意识,懂得居安思危
研读课文,把握寓意,名理思辨
你认为杞人忧的仅仅是天吗
材 料 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 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 《史记 ·周本纪》
材料二:杞人的创造,在于他敏锐地捕捉到天地崩坠的前 兆,率先将其揭示出来,如同上古的警世钟,开普天下之
隐逸贤人忧虑民生风气之先河。杞人作为先圣大禹的苗裔, 忧天正是其爱天代表。
— —《 “杞人忧天”辨》霍然
升华课文,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李白《梁甫行》
(译:皇帝看不到我一片赤诚的心,不体察我对国 家的至诚至忠,但我仍然像杞人忧天一样,关心着 国家大事。)
升华课文,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我们是否还需要有“忧天”的忧患意识
答案是必然的,同学们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生活在如今繁 荣富强的新时代,更加需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 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升华课文,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杞人忧天这篇寓言, 一方面杞人忧天确实常用来讽刺那些不必要的 担忧,另一方面文中的杞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 识,勇于探索自然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
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一、必做作业:
1.积累文言重点字词,完成基础知识巩固练习。
2.续写寓言:假设杞人和晓之者穿越到了现代社会, 面对现代社会种种生态环境问题问题,你觉得他们又 会产生怎样的对话呢 请你发挥想象,根据新主题 “忧患意识”,加入对话描写,续写寓言故事。
二、选 做 作 业 :自主归纳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现象。
三、推 荐 阅 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列子的 其他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