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4 06: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3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古巴比伦人的生活比较充实
C.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香蕉叶饭(如右图)是一种典型的印度菜。印度贵族在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
A.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印度的环保意识很强
C.印度的生活水平较低
D.种姓制度的影响
3.伯里克利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这体现的是雅典的民主( )
A.具有主权在民特点 B.维护公民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发展到了黄金时期 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4.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在运动会上的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挪铁饼者》因包含着无限生命力而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这说明古希腊体育活动( )
A.彰显军事力量 B.加刷城邦矛盾 C.得到普遍支持 D.鼓励全员参与
5.79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写信给教皇利类三世:“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踩瞩,在教会内部确保教会的纯正信仰……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我的武力。”这反映了当时( )
A.封君要为封臣提供保护 B.王权和教权互相扶持利用
C.教会权力高居王权之上 D.基督教会内部发生了分裂
6.右图为中古后期西欧城市布鲁日(在今比利时)的职业比例扇形图。据此可知,当地( )
A.封建制度已经瓦解
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C.工商业居主要地位
D.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7.《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材料中,“作用更为重大”主要体现在( )
A.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8.对下面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
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A.疆域都横跨亚;非、欧三洲 B.都是奴隶制帝国
C.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 D.都实行封君封臣制
9.14世纪,法国社会依然普遍主张禁绝一切游戏。15世纪开始,人们逐渐关注游戏对儿童天性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B.人民主权思想的舆论宜传
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10.下图是收录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在1542年编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图。福克斯写道:“它现在生长在德国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主要是因为( )
A.文艺复兴推动绘画艺术繁荣
B.新航路的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C.殖民扩张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工业革命在德国迅速地扩展
11.詹姆斯·哈林顿曾提出: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仅指有产者)手中。据此可知,哈林顿的观点是( )
A.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B.贵族转移了财产权利
C.政治权力维护财产权利 D.“人民”掌握了政治权力
12.下面是美国18世纪70年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示意图。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中动力F1是指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B.图中遇到的阻力F 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图中b处的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图中c处事件的发生,宣告美国诞生
13.罗伯斯庇尔:“我一生中没有老师,卢梭是唯一的,虽然他没有教过我一天课。”路易十六:“临死之前,我宽恕所有的人。但是我不原谅卢梭,是他杀了我!”该材料阐释了( )
A.卢梭与罗伯斯庇尔私人关系相当密切 B.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D.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启蒙思想
14.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15.歌曲是时代的心声。下面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点是( )
马赛曲 国际歌
A.歌颂了近代法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B.印证了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政治力量
C.展现法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 D.记录的历史活动最终都取得彻底胜利
二、辨析改错(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453年,日耳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 】
(2)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
【 】
(3)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雇用工人数量越来越多,现代工场制度逐步确立。( )
【 】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
【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奇,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美洲,土著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唐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土著居民劳动力的锐减又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时间长达三四百年。
——摘编自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晚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洲当地劳动力锐减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年—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英国某一政治机构,下同)经过多方努力,于1833年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九岁以下童工。1847年通过《河道法今》,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度弃物集中处理。19世纪80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
——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引领下的世界出现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省略部分的名称。并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主要途径。(4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以“西欧走向近代”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活动一 同学们绘制的知识框架
活动二 关于“西欧走向近代”的两种观点
观点 内容
观点一 “西欧走向近代”是自发的结果。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
观点二 “西欧走向近代”受益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大航海开始之前,西欧选选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将知识框架填写完整:A B 。根据以上知识框架,你认为推动西欧走向近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请你从活动二中任选一个观点,结合有关史实予以论证。(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条理清晰。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D C B C D A C D A B C D A
二、辨析改错(8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 把“日耳曼帝国”改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 把“大西洋”改为“太平洋”
(3)× 把“工场”改为“工厂”
(4)√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原因:印第安人的屠杀;欧洲传染病的侵袭。名称:“三角贸易”。
(2)材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影响: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8.(1)原因: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变化:变化: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开展,西方各国纷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上:英国
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并迅速扩展到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西方国家纷纷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英国议会;通过立法治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1)A:租地农场;B:文艺复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2)赞同观点一,“西欧走向近代”是自发的结果。
论述:14、15世纪,西欧社会内部出现了反封建的因素,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很大变化,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4世纪中叶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15世纪后,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15、16世纪之交,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走向近代。综上所述,西欧向近代是欧洲内部政治、经济和对外殖民掠夺、扩张的结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