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作者展开联想的构思之美;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细读品味并且从文中得出启示。
4、体会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的情思;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价值。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一个庄严而严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话题。作者却举重若轻,由一颗晚熟的草莓生发开去,娓娓道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这种构思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草莓”,一是实指大自然中的草莓;二是虚指青春,这是“草莓”在文中的比喻义。
2、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 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3、背景链接:这篇散文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文库》,这是作者于九月,在田野散步,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发出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4、学习生字:
枝柯(kē) 璀璨(cuǐ càn) 槲树(hú) 盎然(àng) 酣然(hān)
硕大(shuò) 沁人心脾(pí) 弥漫(mí) 韶华(sháo) 禀赋(bǐng)
赋予(yǔ) 惴惴不安(zhuì) 馨香(xīn) 幻觉(huàn) 似锦(jǐn)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线索:文章以草莓为线索关联全文。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气、树木、天空、农村等景色,与下文第3段的描写形成对比。第2段:一颗晚熟草莓的发现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六月,引出了下文。这一段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下文,起过渡作用。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觉几个月前的景色与现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变中找到了变化。
第二部分(4-6),写作者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4段:与第1段相对应。第5段:与上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3段相对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第6段:结束全文,充满理趣,引导我们去回味,去联想,去思索,去感悟。
四、教师小结: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中外名人话青春:
(1)、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莎士比亚
(2)、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练。
——高尔基
(3)、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
(4)、有许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的代价的。——莫扎特
二、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明确: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乐观的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明确: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漫步在九月的田野:放眼四望,觉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没有变,依然是那些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但是马上“觉察到已不是六月”。作者在第一段描写完天空,树木的句子后都加上了一个“但”字,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启发人们思考,为了启发人们对这两个季节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从而感受时间给大自然留下的印记,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为下文对青春易失、生命演变的思考作铺垫。
5、文章第4、5两段与第1、3段是怎样照应的?
明确:课文第4、5段分别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文1、3段相对应。第1段,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联想到第4段中的“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联想到青春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这样前后照应,条理更清晰。
三、品味语言:
1、“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2、“树木是绿的,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排比句式,写出了季节的更替,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但世界时刻都在变化,万物众生都在走向成熟。
3、“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由大自然的变化联想到了时光的稍纵即逝,由时间流逝联想到年华流逝,引起对人生的反思。
4、“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作者没有消极地感伤时光的流逝,虽然时光改变了我们曾经年轻的心性和容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成熟了,情感丰富了,生活的节奏从容不迫了。这方面失去了,其他方面我们收获了。
5、“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告诉我们,流年似水,青春不再,要珍惜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活。“六月的气息”象征着生机勃勃的青春时代,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韶光流逝的感慨。
四、教师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4、草莓
九月草莓(韶华灿烂)——季节更替(似水流年)——生命情思(青春珍贵)
————季节更替不可抗拒,流年似水青春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