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毛泽东的有关情况;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3、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
4、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有独立见解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毛泽东与斯诺轶事:1939年9月,斯诺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军战地记者的身份同记者团来到延安。他在这里呆了十余天,几乎每天都与毛泽东见面,或应邀与毛泽东共进晚餐,或与毛泽东深夜长谈,偶尔还在一起打打扑克。
有一次,毛泽东陪斯诺观看文艺演出。很多观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毛泽东来了,还像平常一样。看到精彩处,毛泽东和群众一道鼓掌。斯诺感慨道: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只有在陕北苏区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领袖和群众才真正地融为一体!“中国的未来必然是属于毛泽东的,他才是真正的领袖。”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的阶段。“时代”指个人生命的某个时期。《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记载了毛泽东八岁到十六岁的人生经历,重点写他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
2、作者:埃德加·斯诺(1 ( http: / / www.21cnjy.com )905~1972),美国记者、作家。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27年起从事新闻工作,翌年来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支评论报》助理编辑和《芝加哥论坛报》驻东南亚记者。作品有《西行漫记》《大洋彼岸》等。
3、毛泽东(1892~1976),字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本文节选自《西行漫记》。193 ( http: / / www.21cnjy.com )6年,埃德加·斯诺访问了陕北根据地,第二年写成《西行漫记》一书,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本文是埃德加·斯诺访问毛泽东时,由毛泽东口述,斯诺记录,因此用第一人称写成。
5、学习生字:
攒积(zǎn) 积蓄(xù) 慷慨(kǎi) 接济(jì) 懒惰(duò)
指摘(zhāi) 竭力(jié) 恫吓(dòng hè) 驯服(xùn) 败诉(sù)
抚台(fǔ) 晓谕(yù) 钦佩(qīn) 缴纳(jiǎo) 膳食(shàn)
6、理解生词。
7、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一层(4~8),少年毛泽东十岁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三岁时候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在家里,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
第二层(9~19),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的经历:他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但不喜欢读经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第三层(20~21),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候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四、教师小结: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十六岁以前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人的生命在历史的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浪花一朵。怎样才能让短暂的生命发出闪亮的光芒呢?只有心系责任,只有勇负责任,才能在生命的星空里划出灿烂夺目的轨迹;只有牢牢扎稳你人生木桶中那块起决定性作用的责任木板,才能让你人生的这只木桶承载起厚重的使命,盛满丰硕的果实。
二、细读赏析: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简介了少年毛泽东的家庭情况,都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1)、出生时间为1893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2)、出生地点为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3)、父亲叫毛顺生,当过兵,后做小生意和别的营生,靠勤俭有了自己的一点土地;(4)、母亲叫文其美;(5)、家中共有20余亩土地,每年可收60担谷。
2、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是详写还是略写?
明确:略写。开头简单介绍,然后转入对人物经历的详细介绍。这是写“传”的一般写法。
3、阅读4——8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0—13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明确:A、以逃学抗议老师打学生;B、在家里组成“反对党”共同打击“执政党”。——富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
4、阅读9——19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3—16岁的生活经历,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A、公开反抗父亲专制:
(1)、少年毛泽东用什么方法反对父亲的专制?
明确:“用他自己的方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
(2)、少年毛泽东怎样看父亲对他的兄弟的“严厉”?由此可看出毛泽东的哪些品质?
明确:“学会了恨他”—“他的严厉态度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对我也有好处”—“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长帐”。——看问题懂得运用辨证的方法,擅长思索并有独立的见解。
B、如饥似渴地读书:
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类书,不喜欢哪类书?
喜欢:除经书外凡能找到的一切书。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旧小说、《水浒传》《精忠传》《隋唐》(褚人获著)《三国》《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
《盛世危言》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等,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
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老师:
(1)、你还能从哪些事看出少年毛泽东擅长思索、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明确:同情造反饥民并由此进行深入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钦佩激进派老师,不随波逐流、善于思索。“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
明确: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
5、阅读20、21自然段,这一段写毛泽东16岁的生活经历,写了什么内容?可从中看出他的哪些性格?
明确:去新式学堂读书,学习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科学。——大胆接受新生事物,迎接新的人生挑战的精神。
6、人物形象: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经历?
明确:少年毛泽东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十三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但不喜欢读经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十六岁时,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2、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他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明确: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精忠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岳》《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历史小说和神话小说,培养了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他非常喜欢读《盛世危言》这本书,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这本书还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
四、品味语言:
1、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这次“罢课”胜利了。——“罢课”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反动统治下的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革命目标而联合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抗旧势力的精神。“抗议”一词用得也很好。在当时那个封建思想充斥的时代,能够敢于对长辈的错误提出抗议,这就是很不简单的了。
2、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的故事。
3、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内战”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中的其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与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之间的斗争,并且写出了斗争的策略,双方在做出了有限的妥协后,有效地维护了自己应有的权利。
五、教师小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伟人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强烈心声,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叛逆的性格——抗议老师、父亲专制;
刻苦地读书——学堂里读“造反”的书,家里夜读“改良”的书。
深刻地思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有远大志向,有独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