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因斯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爱因斯坦的有关情况;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通过刻画人物眼睛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作用;特别是“画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灵的作用。
4、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第三只小板凳》: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在七岁以前还没有学会说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他说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抱怨牛奶太热了,目瞪口呆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以前一直不开口说话,谁料这个小天才回答:“因为,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什么问题呀!”
那么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今天我们就来自读一篇文章《少年爱因斯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题是个偏正短语,指出了文章所陈述的重点是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文章就爱因斯坦少年时的智力情况和学习经历作了介绍。
2、作者:王滨,著名记者。
3、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因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
4、学习生字:
孤僻(pì) 匀称(chèn) 闲暇(xiá) 沉浸(jìn) 遏(è)止
泛滥(làn) 性格腼腆(miǎn tiǎn) 一本正经(jīng) 迟钝(dùn)
羞怯(qiè) 大名鼎鼎(dǐng) 如醉如痴(chī) 琢磨(zhuó)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全文有33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第一层(5—12):写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第二层(13—18):写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19、20):写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第四层(21—24):写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第五层(25—33):写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2、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
明确: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三岁时,陶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②四、五岁时,被袖珍罗盘迷住;③五岁时,上学独自思考;④六岁时,要求拉小提琴;⑤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⑥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⑦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赞扬了他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优秀品质。
思考催生激情,思考带来梦想,思考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勇气,思考引发灵感。爱因斯坦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他从小养成的善于思考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善待每一个孩子,他是祖国的未来;激励每一个孩子,他是未来的天才。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反正依旧》:
一天,爱因斯坦在纽约的街上遇见一位朋友。
“爱因斯坦先生,”这位朋友说,“你似乎有必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这件多旧呀!”
“这有什么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爱因斯坦回答说。
几年后,他们又偶然相遇。这时爱因斯坦已是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还穿着那件旧大衣。他的朋友又不厌其烦地劝他换件新大衣。
“何必呢!”爱因斯坦说,“反正这儿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乐。”
二、细读全文,整体把握:
1、根据全文的内容,分析体会小爱因斯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1)、有较高的音乐天赋: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母亲弹琴的时候,三岁的爱因斯坦听得十分入神,六岁的时候,便要求拉小提琴,从此,心爱的小提琴便伴随了他的一生。
(2)、善于独立思考:四五岁时,一个袖珍罗盘把他迷住了,他感到,罗盘里面一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3)、有正义感:十岁时,他十分反感暴力专制制度。
(4)、勤学好问:经常向大学生提问;爱看插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的自然科学丛书;为证明一个著名定理,他将自己关在房子里,花了整整三周时间;读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读得如醉如痴,对科学和真理充满了好奇心。
2、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这些优秀学习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三、品味语言:
1、“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真样子。
2、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富科学天赋。
3、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加点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样子。
4、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强调的是长时间; 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
5、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句中的“有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四、体会并谈谈四次描写少年爱因斯坦眼睛的作用。
1、“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明确: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这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2、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明确:三岁的阿尔伯特,能够被音乐所吸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闪着聪明的眼睛”“认真地听”,并且“眼神和表情”随着音乐而变化,说明他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表现出了他在这方面的早慧。
3、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可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写出了这孩子与众不同的一面。
4、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明确: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一个人眼睛的描写可以起到表现一个人心灵的作用。
五、合作探究:
1、怎样看待爱因斯坦对当时学校教育的不满?
明确:由于当时学校课堂呆板,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随意体罚学生,再加上爱因斯坦偏爱理科,思维方式与大多数同学不一样,造成老师对他的歧视,因而他对学校教育不满。
2、文中作者对爱因斯坦的眼睛作了多次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人物传记的写作,允许在真实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对人物作生动的描绘,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风貌和成功业绩。文中作者对爱因斯坦的眼睛作了多次描写,再现了少年爱因斯坦那双棕色的大眼睛中闪耀的奇异的智慧之光,突出少年爱因斯坦的不同寻常。
六、教师小结:
爱因斯坦的成长给了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百分之百的天才,成功靠的是敏锐的观察和思考,靠的是对于周围事物“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痴迷,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等等。
善于思考的人,能见人所未见,打破常规,另辟 ( http: / / www.21cnjy.com )蹊径,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善于思考的人,能从平凡中见伟大,别人看来很普通的事,在他们眼中却能透出人格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明白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该放弃的,他们会自愿溶解掉嫉妒、猜疑、误会这些粘附在心灵上的污垢,从而使心胸变得宽广;善于思考的人,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也不会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而能自觉地穿上兼听、冷静、缜密这套护身金甲。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8、少年爱因斯坦
幼年堪忧——相貌丑、说话晚、反应慢。
学习经历——音乐天赋、独立思考、有正义感、勤学好问、科学天赋。
——是一位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