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金沙县第四中学秋季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A C D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A A A B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C B A A C A A C
题号 31
答案 A
1.B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鲸鱼浮出水面时会喷出雾状水柱,是鲸鱼在呼吸,可通过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A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详解】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选项中,属于动物的有:①毛毛虫(昆虫的幼虫),⑤蚂蚁(昆虫类),⑥麻雀(鸟类),⑦蜜蜂(昆虫类),⑨青蛙(两栖动物)。其他选项中:②杨树、③月季花和④冬青属于植物,而⑧蘑菇属于真菌类,不属于动物,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A
【分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的统一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表面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所以核废水最终将会污染整个生物圈,A正确。
B.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会污染整个太平洋,但是最终会污染整个生物圈,B错误。
C.海洋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虽然核废水倒入的是海洋,但是最终还是会污染到整个生物圈,生物圈是全球性的,是一个整体,C错误。
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核废水倒入海洋,会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最终还是会污染到整个生物圈,生物圈是全球性的,是一个整体,D错误。
故选A。
4.A
【分析】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城市生态系统也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等组成。但是,生产者的数量较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城市外购进大量的农副产品,才能保持平衡;由于人特多,产生的废物特多且集中,而分解者的比例偏低,因此需要建设垃圾废水处理厂,所以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A正确。
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主要植物是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C错误。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自动调节能力最强,D错误。
故选A。
5.C
【分析】我国动植物资源丰富,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的动物种类也很多,其中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位于世界的前列。
【详解】我国(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在全世界现存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我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2)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A.“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中的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北极狐的耳朵短而小,是为了适应寒冷环境,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不不符合题意。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
【详解】AB.此装置变量为土壤湿度,AB不符合题意。
C.此装置变量为光照,且两边都为湿土,符合科学性原则,C符合题意。
D.此装置变量为光照,且两边都为干土,不符合科学性原则(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分析】本题考查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指光,温度,水等,难度较易。
【详解】水为非生物因素,空气为非生物因素,温度为非生物因素,青蛙为生物因素,杂草为生物因素,蝗虫为生物因素,故影响水稻生长的生物因素为④⑤⑥。
故选D。
9.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详解】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的互惠互利,共生合作关系。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D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属于遗传现象,A错误。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属于环境影响生物,D正确。
故选D。
11.D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详解】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属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地衣腐蚀岩石形成土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属于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
D.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从而更好的伪装自己,有利于生存,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分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详解】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例如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色的羽毛,与夏季苔原斑驳的色彩很相近,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是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故A正确。
B.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会有偶然性,实验结论不可靠,故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故C错误。
D.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三组实验中,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大,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小于灌木丛,故D错误。
故选A。
14.A
【分析】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详解】A.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故A正确。
B.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5年后,柳树增加了80多千克,证明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故B错误。
C.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的来源,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故C错误。
D.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究中医药典籍,开创性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由单细胞动物疟疾原虫引起的传染病--疟疾,挽救了数百万计的生命,故D错误。
故选A。
15.A
【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
【详解】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在以后的近50年里,分子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奥秘从分子角度得到了更清晰的阐明,DNA重组技术更是为利用生物工程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人类最终全面揭开生命奥秘的进程中,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分子系统学应用了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组DNA,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6.A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工作人员在野外安装红外监视器,以记录大熊猫的生活,这种研究方法是观察法,A符合题意。
B.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不符合题意。
D.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B
【分析】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详解】A.先整体后局部是科学观察中常用的一个原则。它要求我们先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深入到局部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的观察顺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特征和局部细节,A正确。
B.先微观后宏观的观察顺序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我们先从微观入手,可能会陷入到局部的细节中,而难以对观察对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这样的观察方式容易导致我们忽略掉一些重要的整体特征,B错误。
C.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的观察顺序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有条理地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它要求我们先观察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然后再深入到内部进行观察;同时,在观察外部或内部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比如从前到后。这样的观察方式有助于我们全面、细致地了解观察对象,C正确。
D.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观察顺序是一种常用的、有条理的观察方式。它要求我们在观察时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避免遗漏或重复观察。这样的观察方式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的效率和质量,D正确。
故选B。
18.C
【分析】实验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 (2)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 设计实验方案;(5) 实施实验并记录; (6) 分析实验现象;(7) 得出结论。
【详解】A.这种做法过于草率,仅仅因为一次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就放弃,可能会错失发现新规律、新问题的机会。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反复探索和尝试,一次失败并不代表整个研究没有价值,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在多次失败后才取得的,故A错误。
B.科学研究中,实验结果是客观存在的,是对自然现象或规律的真实反映,应始终以尊重实验事实为首要原则,随意修改实验结果以使其与假设相符是违背科学精神的,这样得出的结论也不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故B错误。
C.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可能是假设本身存在错误,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如实验设计不合理、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样本有偏差、实验环境有干扰等,需要仔细回顾和检查实验的各个环节,找出可能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在找出问题后,通过改进实验设计、规范实验操作、扩大样本量、控制实验环境等措施,重新进行实验,以验证新的假设或确认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实验结果,故C正确。
D.这种做法忽视了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完全以假设为导向,而不考虑实际的观察和数据,会导致结论缺乏客观依据,可能与事实严重不符。科学研究必须以事实为基础,通过实验来验证或修正假设,而不能仅凭主观臆断来下结论,故D错误。
故选C。
19.D
【分析】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ABC.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市中学生的身高情况、调查校园植物种类都属于调查法,ABC不符合题意。
D.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属于实验法,D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她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细胞壁、液泡等结构。然后判断观察到的细胞是植物细胞,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A
【分析】酒精灯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酒精易燃易挥发,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详解】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扑盖千万不能用水去浇,A正确。
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燃灯内的酒精蒸汽及酒精,可能会导致爆炸的现象发生,B错误。
C.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口不可以对着自己或他人,D错误。
故选A。
22.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 ①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两者的乘积。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外界光线较弱时时使用。 ②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压片夹起固定玻片标本的作用。 ③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转换器是安装物镜、转换物镜的结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进入镜筒光线的强弱; 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两者都是调节镜筒升降,区别是: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而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细准焦螺旋调可用于调整物象更清晰。
【详解】A.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A错误。
B.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两者都是调节镜筒升降,区别是: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而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细准焦螺旋调可用于调整物象更清晰,B错误。
C.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一面是凹面镜,外界光线较弱时时使用,可调节光线强弱,C正确。
D.转换器是安装物镜、转换物镜的结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可调节进入镜筒光线的强弱,D错误。
故选C。
23.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成功的标志: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
【详解】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A错误。
B.②粗准焦螺旋和③细准焦螺旋只能调节镜筒的升降,不能移除污点,B错误。
C.⑤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C正确。
D.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D错误。
故选C。
24.B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他移动玻片标本,污点没有动;换用干净的目镜后,污点不在了,说明污点在目镜上,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5.A
【分析】(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2)图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
【详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6×14=224倍,故A正确。
B.制作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所以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d→b→a,故B错误。
C.细准焦螺旋的升降幅度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小调焦距.在使用显微镜时,发现物像比较模糊,为了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因此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②,故C错误。
D.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涨破,故可以用清水;而人的细胞是动物细胞,用清水的话会因为渗透作用,细胞吸水涨破,故需滴加与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故D错误。
故选A。
26.A
【分析】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相反。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7.C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概括为;擦→滴→取→盖→染→吸等几步。
【详解】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无机盐的浓度是0.9%。此环境下细胞可保持正常的形态结构,低于该浓度时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膨胀,高于该浓度又会失水变瘪。所以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形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8.A
【分析】图中: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④线粒体。
【详解】A.①是细胞膜,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A错误。
B.②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是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的场所,B正确。
C.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C正确。
D.④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与能量转化有关,D正确。
故选A。
29.A
【分析】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植物绿色部分细胞有叶绿体。
【详解】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没有叶绿体;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由此可见,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特有的C区含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0.C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液泡和叶绿体。
【详解】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有液泡和叶绿体,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各种水果的汁液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1.A
【分析】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组织形成甲器官。
【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中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④表示组织形成甲器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2.错误
【分析】在人体中,有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每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
【详解】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功能。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细胞间质包括液态、胶体状或固态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营养组织这一术语通常用于描述植物组织,而不是人体组织;在植物中,营养组织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储存营养和物质运输等;故题干说法错误。
33.错误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有且仅有一个变量。
34.正确
【分析】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
【详解】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可见,我国在人口普查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故题干观点正确。
35.错误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而“环境多样性”虽然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但并不直接作为生物多样性分类中的一个层次,故题干说法错误。
36.错误
【详解】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是今天还未被利用的一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可见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7.错
【分析】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详解】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而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只需考生掌握双名法这一概念的来源即可。
38.错
【分析】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详解】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9.错误
【分析】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所以题干叙述错误。
40.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使用温度计测量腋下体温时,需要等5分钟左右的时间,体温计的读数才接近于人的实际体温。
【详解】如果将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过短,则导致温度计的示数有可能偏低,故题干描述的测量方法错误。
41.正确
【分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四季的变化,不同动物过冬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
【详解】迁徙:许多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长距离的迁移,这主要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生存的环境、食物或繁殖地。例如,候鸟会根据季节变化在南北半球之间进行迁徙,以避开严寒的冬季或寻找更丰富的食物资源。这种迁徙行为是动物经过长时间进化形成的生存策略。
洄游:特指某些鱼类等水生动物,它们会按照特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长距离的游泳,以完成繁殖、觅食或越冬等生命活动。洄游行为也是动物适应水生环境、利用不同水域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冬眠:这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策略,主要出现在一些寒冷地区的动物中。它们会在冬季时降低代谢率,进入一种几乎不活动的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和抵御严寒。冬眠期间,动物的体温会下降,呼吸和心跳也会减缓,甚至暂停。这种策略使得动物能够在食物稀缺和气候恶劣的冬季中存活下来。
这些本领都是动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它们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殖能力的重要手段,故题干说法正确。
42.(1)调查方案
(2) 样本 数学
(3)形态结构
(4) 物质和能量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1)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校园占地100亩,在调查时,该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样本。
调查法有时还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微生物三大类。由题中图可知,A蝴蝶、D鸟都属于动物,而C玉米、E柏树都属于植物,B属于真菌,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分类的。
(4)由于树木个体大,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和能量多,所以在一棵大树上,往往生存着很多昆虫和几只食虫鸟,而大树却能长期存活。鸟儿看到张良同学走来时会迅速飞走,这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
(5)A.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要记录上,但不能拔掉带回家研究,故A错误。
B.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草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故B正确。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但其他同学都没有,不能把它删掉,故C错误。
D.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也要记录,D错误。
故选B。
43.(1) 清水、生理盐水 碘液/稀碘液
(2)b、c
(3)液泡
(4)线粒体
【分析】图甲是滴加液体,图乙是染色步骤,图丙中:ac是无螺纹,是目镜,bd有螺纹,是物镜,图丁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详解】(1)制作植物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因为人体的组织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可使它保持原有的形态。图乙染色步骤时滴加碘液进行染色。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想观察到细胞更大,则选大倍数组合,即物镜选b、目镜选c。
(3)植物细胞内液泡中的液体叫做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可以决定颜色,气味等,因此洋葱这种刺激性的物质来自丁图中的④液泡。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植物细胞都有⑤线粒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金沙县第四中学秋季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
一、选择题
1.海洋中生活的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这一现象体现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繁殖后代
2.下列为同学们在校园中观察到的生物,其中属于动物的是( )
①毛毛虫 ②杨树 ③月季花 ④冬青 ⑤蚂蚁 ⑥麻雀 ⑦蜜蜂 ⑧蘑菇 ⑨青蛙
A.①⑤⑥⑦⑨ B.②③④ C.①⑤⑦⑨ D.②④⑥⑧
3.2023年8月24号下午1时许,在国内国际强烈的反对声中,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截至目前,已有共计两万多吨核污染水经过三轮排放,流入太平洋。核污染水排放入海最终会污染( )
A.整个生物圈 B.整个太平洋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4.在地球上,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下,生物种类有着明显的差异,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支配作用
B.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C.海洋生态系统释放氧气量最少
D.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着乔木
5.____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裸子植物的已知种类占世界的近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
A.俄罗斯 B.美国 C.中国 D.加拿大
6.下列叙述中,反映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万物生长靠阳光
B.初冬,大雁往南方迁徙
C.北极狐的耳朵短而小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7.如果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下列哪种实验装置?( )
A. B.
C. D.
8.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
①水②空气 ③温度 ④青蛙 ⑤杂草 ⑥蝗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9.有些海葵附着在寄居蟹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寄居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便于获得氧气和食物,而寄居蟹则借身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寄生
10.下列谚语或诗句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主要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在自然环境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B.地衣腐蚀岩石形成土壤
C.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D.变色龙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12.白雪皑皑的冬季,雷鸟全身雪白,鼻孔和脚均被羽毛所覆盖;到了无雪的夏季,雷鸟又换上了黑褐色、棕黄色斑纹的羽毛。这充分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改造环境
13.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数据,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环境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该探究实验中裸地组是对照组
B.仅做一组探究实验便可得到结论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环境湿度
D.草坪对环境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
14.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和重要成就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下列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海尔蒙特 C.巴斯德 D.屠呦呦
15.在生物学发展史上,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研究成果是( )
A.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B.血液循环的发现
C.生物分类学的形成 D.生物进化学说的建立
16.工作人员在野外安装红外监视器,以记录大熊猫的生活,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文献法
17.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大量信息。科学的观察往往需要遵循一定顺序,在观察蛔虫和蚯蚓标本时,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先整体后局部 B.先微观后宏观
C.从外到内,从前到后 D.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18.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致,你最好的做法是( )
A.宣告失败,停止实验
B.修改实验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C.仔细分析原因,找出问题,重做实验
D.不再做实验,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9.实验法是生物学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实验法的是( )
A.全国人口普查
B.统计全市中学生的身高情况
C.调查校园植物种类
D.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0.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些细胞结构,他判断观察到的细胞是植物细胞。你知道他看到了什么?( )
A.细胞壁、细胞膜 B.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壁、液泡 D.细胞膜、细胞质
21.酒精灯是重要的生物学实验器材,要学会正确规范的使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扑盖,千万不能用水去浇
B.找不到灯帽时,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C.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D.试管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口可以对着自己或他人
22.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的配对中,相匹配的一组是( )
A.物镜——升降镜筒 B.粗准焦螺旋——放大物像
C.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 D.转换器——转换目镜
23.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衣藻时,小玲发现视野中央存在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污点只可能存在于①或④上
B.可通过调节②和③来移除污点
C.调节⑤能改变视野的亮度
D.擦拭镜头时需使用洁净的抹布
24.小刚使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存在。于是他移动玻片标本,污点没有动;换用干净的目镜后,污点不在了。据此判断此污点最可能在( )
A.玻片标本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材料上
25.图示“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相关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
A.该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224倍
B.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d→c→b→a
C.当物像甲转为物像乙时,若视野模糊应调节显微镜的结构①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液体与c所滴液体相同
26.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象是" p ",请问玻片上应为( )
A.d B.b C.p D.q
27.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将标本放于生理盐水中,是为了( )
A.保持标本透明度 B.防止标本干燥
C.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D.更容易染色
28.下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B.②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C.③内含有遗传物质
D.④与能量转化有关
29.下图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的异同,两个圆的重合区域B为相同点。则图中C区含有的细胞结构是( )
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A.细胞壁、液泡 B.细胞膜、液泡
C.细胞壁、叶绿体 D.叶绿体、液泡
30.小明喜欢喝鲜榨果汁,这种汁液主要来自(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液泡 D.细胞壁
31.如图是“细胞怎样构成植物体”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③”和“甲”分别代表( )
A.细胞分化、器官 B.细胞分裂、组织
C.细胞分化、系统 D.细胞分裂、器官
二、判断题
32.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支持、营养、连接和保护等功能的是营养组织。( )
33.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也可以不同。( )
34.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 )
35.物种多样性、环境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
36.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许多药物都取自野生动、植物,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
37.生物分类学家广泛使用的双名法是达尔文这位科学家创立的。( )
38.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弗莱明。( )
39.只要给细胞提供足够的营养,它就可以无限制长大。( )
40.体温计测量腋下体温时,测量时间不易超过1分钟。( )
41.动物的迁徙、洄游、冬眠等本领是它们长期以来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
三、综合题
42.为了解校园内的生物种类,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 。
(2)校园占地100亩,在调查时,该同学选取操场东边的绿地为调查对象,则该绿地在调查中被称为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 方法进行统计。
(3)如图是某同学调查到的校园内的几种生物的代表,他将A、D归为一类,C、E归为一类。B归为另一类,则他的归类依据是 特点不同。
(4)在一棵大树上,生存着很多昆虫和多只食虫鸟,而大树却能长期存活,这是因为树木个体大,里面的 多。鸟儿看到张良同学走来时会迅速飞走,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5)下列在调查过程中,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
A.发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先记录下来,再拔掉带回家研究
B.草丛中的一只蝴蝶,飞到校园外面去了,把它记录下来
C.自己的调查记录中有麻雀,其它同学都没有,把它删掉
D.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不记录
四、实验探究题
43.在显微镜的帮助下,我们可以看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某同学分别取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时图甲所示环节,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与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图乙所示的环节滴加的液体是 。
(2)如图丙,分别是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该同学想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更大,应选择丙图中的物镜与目镜的组合是 (填序号)
(3)切洋葱时,有刺激性的物质使该同学流出了眼泪,这种刺激性的物质来自丁图中的【④】 。
(4)动、植物细胞的生活都需要能量,两种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⑤】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