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突破(五)
(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阅读。
(一)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中的“四百八十”这个数字是虚指,形容 。下面诗句中的数字与“四百八十”表达效果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 B.七八个星天外 C.千里黄云白日曛 D.飞流直下三千尺
2.诗歌前两句通过写莺啼、 、 、 、酒旗等意象,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 之情。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红绿相映,春意盎然的景象。
B.“绿映红”的“映”字,从视觉上突出了“江南春”花草树木争春的景象。
C.“千里莺啼”从声音的角度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
D.第三、四句描写烟雨中的“楼台”,为全诗添加了寂寥、忧伤的情感。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认为“千里”这个词语用得好,也有人认为“千里”改为“十里”更切合实际。你觉得呢 请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二)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 水光潋滟晴方好,
白雨跳珠乱入船。 山色空蒙雨亦奇。
卷地风来忽吹散, 欲把西湖比西子,
望湖楼下水如天。 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黑云翻墨图、 、风吹云散图和_________。
3.这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雨天的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西湖雨景的特点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西湖雨景的特点是 。
4.关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前两句诗写出了西湖在晴天、雨天两种不同天气下的美。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前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湖暴雨骤来时的奇丽景色。
C.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出了西湖景色之美。
(三)
春日 春日
[宋]朱熹 [宋]秦观
胜日①寻芳④泗水滨,无边光景③一时新。 一夕轻雷落万丝①,霁光②浮瓦③碧参差④。
等闲识得④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有情芍药⑤含春泪⑥,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 [注]①丝:比喻雨。②霁(jì)光:雨天之后
可看出人的好心情。②寻芳:游春,踏青。 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③浮瓦:晴光照
③光景:风光,风景。④等闲识得:容易识 在瓦上。④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⑤芍药:
别。等闲:平常、轻易。 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⑥春泪:
雨点。
1.下面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边光景/一/时新 B.等闲/识得/东风面
C.一夕/轻雷/落万丝 D.有情/芍药/含春泪
2.两首诗题目相同,都写出了 。不同的是,朱诗的风格显得更 (细腻奔放)些,秦诗显得更 (细腻 奔放)些。
3.下列对这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诗中写了泗水边的春风、五颜六色的花等意象,秦诗中写了雨丝、浮瓦、芍药、蔷薇等景物。
B.朱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秦诗则是写了春雨过后的美景。
C.朱诗首句中的“胜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秦诗首句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了春雨的特点:雷是“轻”的,雨如“丝”般。
D.朱诗后两句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秦诗后两句则以美人喻花,又加上对比的手法,景色美不胜收。
二、小古文阅读。
(一)
[甲]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乙]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①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②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风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注]①抔(póu):量词,把。②畔:边。③兮(xD:文言助词。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巍巍乎若太山 巍巍: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
(3)惨然伤我心 惨然:__ ___ (4)欲觅知音难上难 觅:
2.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3.[乙]文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最能直接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句子是: , 。
4.请你仿照[甲]文中有关语句,想象一下:假如伯牙弹琴时志在杨柳,锺子期会怎么说呢 (提示:用上文言助词“兮”)
5.请结合这两则短文,谈一下你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的理解。
(二)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①,当时流辈②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③也。一日得句④,索⑤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⑥,侄罔然⑦而止。执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亦⑨不自识。诟⑩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工:擅长。②流辈:草书爱好者们。③自若:不变常态。④得句:得到佳句。⑤索:求取、寻找。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⑦罔然:迷惑的样子。⑧执:拿着。⑨亦:也。⑩诟(gòu):责骂。 汝:你。 胡:为什么。
1.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A.赞许。 B.喜爱。 C.经常。
(2)丞相熟视久之( ) A.仔细。 B.熟练。 C.成熟。
(3)致余忘之( ) A.剩下。 B.丰足,宽裕。 C.我。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天,他得到佳句,认为像龙蛇一样宝贵,于是拿起笔开始抄录。
B.有一天,他得到佳句,就寻找笔迅速写下来,写出来的字好像龙蛇在天上飞,令侄子赞叹不已。
C.有一天,他得到佳句,就寻找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随后让侄子抄录下来。
3.课文《书戴嵩画牛》中,杜处士对待别人意见的态度是 ;而本文中,张丞相对待自身问题及别人意见的态度是
4.读完这则文言文,你有什么感悟 写一写。
(三)欧阳询①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①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jìng):晋代书法家。③布:铺开、展开。④裘(qiú):皮衣。⑤因:于是。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欧阳询尝行 尝: (2)晋索靖所书 书:
(3)良久而去 去: (4)数百步复反 反:
2.读短文,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
3.短文的___描写非常传神,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欧阳询 。
4.欧阳询的做法能说明哪些道理 ( )(多选)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
C.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D.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四)一轴①鼠画
东安②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③。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⑥,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⑦举轴,则踉跄⑧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独醒杂志》,有改动)
[注]①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东安:县名,今湖南省境内。③邑令:县令。④漫:随意。⑤旦:早晨。⑥物色:察看。⑦逮:等到,及。⑧踉跄:这里形容猫跳跃捕鼠的样子。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2.下面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安/一士人/善画。 B.令/初不知爱。
C.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D.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3.写出下面句中的“之”所指代的内容。
(1献之邑令 之: (2)令怪之,黎明物色 之:
4.挂在墙壁上的画一次次坠地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在写东安士人画技高超时运用了 (正面 侧面)描写。
专项突破(五)(古诗文阅读)
一、(一)1.寺院很多 A
2.绿树 红花 村庄 喜爱与赞美
3.D
4.示例:我认为“千里”这个词语用得好。“千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景物的气势,营造出悠远的氛围,同时与后面的“四百八十”相照应;而“十里”则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二)1.苏轼 2.白雨跳珠图 水天一色图 3.骤来骤去 烟雨迷蒙 4.C
(三)1.A
2.春的美好 奔放 细腻 3.D
二、(一)1.(1)高大的样子。(2)一会儿,不久。(3)悲痛的样子。(4)寻找。
2.来时有多少欢乐离开时就有多少痛苦,江边的天空泛起的云朵好似我的愁绪一般。
3.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伤心伤心复伤心 不忍泪珠纷
4.示例:善哉乎鼓琴,依依兮若杨柳。
5.示例:在我们的生活中,笑脸相迎的朋友有很多,但是像锺子期和俞伯牙这样的知心朋友,却是很少很少的。
(二)1.(1)B (2)A (3)C 2.C
3.虚心接受 自以为是,不积极改正自身问题,反而责怪他人
4.示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并认真改正,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责怪他人。
(三)1.(1)曾经。(2)书写。(3)离开。(4)同“返”,返回。
2.驻马观之 下马伫立 布裘坐观
3.动作 观古碑时的认真和痴迷
4.BD
(四)1.县令起初不知道爱惜这幅画,随意地把画悬挂在墙壁上。
2.C
3.(1)鼠画。 (2)鼠画坠地这个情况。
4.猫把画中的老鼠当作真正的老鼠去捕捉,使得挂在墙壁上的画一次次坠地。
5.侧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