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16课《给巴特勒的信》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0 20: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给巴特勒的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3、大声朗读课文,将文章中优美的语句积累起来。
4、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发奋努力、刻苦学习。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引导。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特勒”是法国的一个殖民主义者,极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侵华战争,英法火烧圆明园后,他写信给作者,企图得到作者对英法联军暴行的歌颂。本文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烈的回信。题目交代了书信对象,表明了文章体裁。
2、作者:雨果(1802—1885),19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作品有浪漫主义文学杰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被雨果自称为“社会的史诗”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以及戏剧《克伦威尔》。
3、背景资料:英法联军之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清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这场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二万五千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属北京市)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遗留恭亲王奕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圆明园被焚毁的第二年,即1861年11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25日,雨果给布特勒上尉写了这封信,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对中华文明的衷心仰慕和热情赞颂,强烈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4、学习生字词:
予以(yǔ) 恍若(huǎng) 缀满(zhuì) 珐琅(fà láng)
惊骇(hài) 琉璃(liú lí) 瞥见(piē) 赃物(zā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末年,前后历经六代帝王,费时150年之久。它占地5200余亩,周长有20多华里,是世界上有过的最大的花园。
它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造园艺术,汇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园胜景,建造了一大批像“曲院风荷”、“方壶胜境”等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特点的优美景点;也大胆地吸收了外国的建筑形式与内容,建造出海晏堂、远瀛观等一组中西合壁的“西洋楼”,是中国建园艺术史上的创举,也是世界园林建筑的奇迹。其盛名早已传到西方,与法国凡尔赛宫齐名,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不但以景色瑰丽优美著称,而且藏有大量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图书和绘画,汇集了我国封建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国家大博物馆。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转述巴特勒来信的观点和目的。树起批驳的靶子。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灿烂辉煌,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
第三部分(10),旗帜鲜明地回答巴特勒的来信。
五、教师小结:
这封书信以饱含悲愤的语言,义正严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痛斥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入侵,揭露了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队中国的强烈行径,强烈抗议他们对圆明园的洗劫和毁灭,表达了对人类文明遭践踏的悲愤之情;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题目交代了写信的缘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点明了写信的对象——巴特勒上尉。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明确:语句上的鲜明对比。(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2、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
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3、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何作用?
明确:这样安排材料是用“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衬托“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是突现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至极。信中极力盛赞圆明园“是属于人类的”“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亚洲文明的剪影”,是东方“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也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及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4、作者在信中是怎样回答对远征中国的意见的?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
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感情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的回信。针对布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这些所谓“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作者对他们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控诉。这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信中运用了比喻、衬托、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政治态度与爱憎感情。如“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等等,讥讽有力,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5、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三、品味语言:
1.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指的是圆明园。这句话运用比喻,从东西方文明的高度评价、赞颂了圆明园的辉煌。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强调了对圆明园进行劫掠、焚毁,是英法政府犯下的强盗罪行,而不是英法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政府的强烈不满。
3.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都是反语,感受一下这些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这段话运用反语的方法,揭露侵略者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劫掠的罪行,表达了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极大愤慨。
4.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文明”和“野蛮”是一对反义词,把它们一起运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破坏毁灭。而“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运用反语,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愤恨之情。
四、教师小结:
布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是非分明,爱憎分明。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16、给巴特勒的信
(1)、交代写作缘由(征求意见);(2)、全部赞誉(盛赞圆明园,抨击强盗);
(3)、表明态度:谴责,控诉。——雨果具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