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柳宗元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积累文言实词;背诵全文。
2、认真阅读课文,分析驴、虎两个寓言形象的特点,里欧节寓言的深刻含意,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的方法。
3、能够借助书下注释阅读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故事。
4、理解和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含意,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西方最著名的寓言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本文是寓言故事“三戒”中的一篇。“三戒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三个应引为借鉴的故事。黔,今贵州的简称,当时指今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黔之驴”指黔一带的驴子。
2、作者柳宗元(773—8 ( http: / / www.21cnjy.com )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又称 “ 柳柳州 ”。
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讽刺了当时腐败的政治和社会,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事态。
3、学习生字:
黔(qián) 好事者(hào) 窥(kuī) 慭慭然(yìn) 骇(hài)
遁(dùn) 噬(shì) 搏(bó) 狎(xiá) 跳踉(liáng) 口阚(hǎn)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技止此耳(“止”通“只”。)
2、一词多义:
(1)、然:庞然大物(表示事物的状态,译为“……的样子”);然往来视之(表转折连词,译为“然而”、“但是”)。
(2)、之:视之(代词,驴);蹄之(代词,老虎);计之(代词,这情况)。
(3)、以:载以入(连词,相当于“而”);以为神(介词,把)。
3、此类活用:
(1)、益狎(狎,形容词,意为“态度亲切而不庄重。”此处用做动词,意为“戏弄”。)
(2)、蹄之(蹄,名词用做动词,意为“用蹄子踢”。)
(3)、船载以入(船,名词做状语,用船。)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段:交代驴的来历,写虎对驴敬畏而又急于摸底的心情。“蔽”“窥”稍这几个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第二段:写老虎对驴的甚恐——怀疑——试探——进攻,把虎写得栩栩如生,烘托出驴貌似强大却外强中干的形象,使寓意深刻。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对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吃掉驴整个过程的叙写,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全文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扣人心弦。作者用拟人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老虎,两相对比,增强了寓言的意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二、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他日”:有一天。
“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 “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
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驴不胜怒,蹄之。
三、细读分析:
1、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词)。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2、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3、由这些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可看出老虎认识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食驴的动作又表现了老虎怎样的性格?
明确: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的要害,立即制敌于死命,虎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
4、老虎感言:
对于驴子我一开始有些害怕,但是放弃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不甘心,放弃也不是我的性格。所以就用各种方法试探它,最后还真让我试探出来,原来是个没用的家伙,让我饱餐了一顿。
5、课文对驴进行了哪些描写?
明确:体态、声音、动作,(“庞然大物”。“鸣”和“蹄”,)传神地写出了驴在“庞然大物”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
6、分析驴的形象特点。
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7、驴子感言:
我觉得我很冤枉,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被送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鬼地方,没有我的同伴,只有一片大森林。看来没有车,也没有磨要拉,我在这儿无所事事,最后还莫名其妙地被一只老虎吃掉,可谁都知道我并不擅长“相扑”啊!
8、积累成语: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使完了。
黔驴之技: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庞然大物:形容表面上强大而实际上脆弱的东西。
9、探讨故事的寓意。
寓言往往通过一定的故事,讲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道理,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它常用动植物或非生物作为主人公,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那么这篇寓言借驴和虎这两个动物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1)、从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角度得到启示: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从驴子的形象,明确是讽刺了徒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表,外强中干的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10、找出带有动物的成语
沉鱼落雁 打草惊蛇 对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弹琴 非牛非马 飞鸟惊蛇 狗尾续貂 管中窥豹 害群之马 鹤立鸡群 狐假虎威 鸡鸣狗盗 惊弓之鸟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狼狈为奸 如鱼得水 守株待兔 指鹿为马
四、教师小结: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黔之驴,从而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好本领,如果光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话,那我们也就只会像那头驴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学好本领,遇到事情多动脑筋,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克服。老师祝愿大家能够好好学习,打好基础,为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努力奋斗。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21、 黔之驴
驴:“鸣”“啼”“技止此耳”(庞然大物)
虎:恐→疑→探→喜→计→吃 (机智勇敢)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