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周敦颐的文学常识;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掌握衬托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莲、菊、牡丹的象征意义,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体味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莲花的道理。“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爱莲说》属于后一种。
2、作者:周敦颐(1017—1073),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通判等职。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4、学习生字:
蕃(fán) 颐(yí) 濯(zhuó) 淤(yū)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噫(yī) 鲜(xiǎn)有闻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做动词。)
(2)、香远益清(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做动词:远播。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做动词:显得清幽。)
2、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常用义为:合适;应当。)
3、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倒装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后面均省略介词“于”,前者相当于“从”,后者相当于“在”。)
四、教师小结:
《爱莲说》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本篇文章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讲究散句和骈句的交错运用,读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指名读课文。
2、理清条理:
第一段主要从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度等方面描写它的形象,表明自己“独爱莲”的原因。开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总说花的可爱。然后分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及其原因,表明作者对花的喜爱与众不同,中心明确。
第二段,揭示菊、牡丹、莲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象征意义。以花喻人,在对爱菊者、爱牡丹者的品评中,慨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四、细读课文,讨论探究: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明确:托物言志向的写法。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五、细读品味:
1、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3、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明确: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
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
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4、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明确: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明确: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 ( http: / / www.21cnjy.com )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六、教师小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23、爱莲说
1、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君子;
2、菊——隐逸者也——逃避现实——正衬;
3、牡丹——富贵者也——庸俗逐利——反衬。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