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第9课《家》的序和跋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9课《家》的序和跋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0 20:3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家>的序和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章充满激情,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学习本文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春》《秋》。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 ( http: / / www.21cnjy.com )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 鬼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 虎 狗》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
3、文学常识:“序”和“跋”是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创作意图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有的“序”和“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跋”写在后面。有的如“引言”“前言”“下在前面”也是“序”。有的“后记”“编后”也是“跋”。
4、学习生字:
扉页(fēi) 动荡(dàng) 魔爪(mó) 摧残(cuī cán) 诅咒(zhòu)
幼稚(zhì) 累赘(zhuì) 积愤(fèn) 哑子(yǎ) 妥当(tuǒ)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本文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文中集中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文章共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积极看法。这个看法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见作者的认识是先进的,积极的,并且触及了生活的本质。
第二部分(5),阐明自己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的生活态度。正因为对生活有了积极的认识,作者便毫不犹豫地加入生活的激流中去。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在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第三部分(6——7),讲述自己以文学为武器,对生活的抗争。“我还要征服生活”——这便是作者“搏斗”的过程和“搏斗”的决心。
这篇“跋”写于1953年3月,时隔22年,作者追述了写作《家》的原因,创作的情感、动机以及对青春的赞美。
全文共五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充满激情地表述自己创作《家》的动机。
第二部分(2——5),指出《家》的不足,赞美青春的美丽。
四、教师小结:
“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序”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自编自写的叫“序”或“自序”;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由别人作序的叫“代序”。
“序”和“跋”这一类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简要地说明编写目的、简介作品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有所评论,或对作品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发挥、阐述,或生发开去而另有所议论的,属于议论文。总之,“序”和“跋”的写法多种多样,说明的、议论的、记叙的、用抒情的笔调写的,还有综合说明、论述和记叙的。
二、细读品味:
1、“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悲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是一场‘搏斗’”——过渡句。“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2、“罗曼·罗兰德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引用罗曼·罗兰的话,赞同罗曼·罗兰德生活态度。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生活的激流”——指的是作者想通过搏斗去征服生活的那股激情。有爱有恨,有幸福有痛苦,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4、“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此句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在文中一再表露这种迷茫,但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5、“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表述《家》的创作动机——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逼着”用得准确,突出地表现了是那个不合理的、垂死的制度使作者不得不拿起笔来控诉。
6、“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控诉”表达了作者对恶意摧残年轻生命的不合理制度的愤慨之情。
7、“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春代表着年轻,充满着激情与活力,她可以让我们体会生活,理解生活,征服生活,改变生活,因为年轻,我们敢于和命运抗争。
三、合作探究:
1、《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明确: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
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2、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明确: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也可以是“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3、开发性题目:“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发散角度1:可以重写,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
发散角度2: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
启示:同一个作者,虽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四、教师小结:
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使用者。“生活的激流”,既形象,含义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 ……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是来征服它。”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作品中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形象紧密地连在一起,自己的情绪随人物的命运变化,寄情于物,只有这样,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才会感人至深,作品内涵才会更深刻。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9、《家》的序和跋
序:生活是一场搏斗;生活要征服——勇者的宣言。
跋:控诉垂死制度;没有指明出路——智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