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夺命洋芋”——一碗全球文明的结晶
洋芋——南美
辣椒——中美洲
花椒——四川
花生——美洲
大豆——中国
油料:油菜——欧洲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6-18世纪)
吃
课标: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吃出来的全球史”
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 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选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从此彻底并永远地改变了。
——克罗斯比
1630年《新世界地理和水文地图》
《圣经》描绘的世界
新航路开辟,发现美洲;世界市场的出现及扩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哥伦布大交换: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
知识回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人口迁移
族群变化
物种交流
疾病传播
√
将下表中的食物物种进行再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地区 主要物种名称
美洲 玉米、马铃薯、甘薯(红苕)、番茄、辣椒、南瓜、烟草、可可
亚洲 小麦、大麦、水稻、茶叶、香料、甘蔗、猪、马、牛、鸡
欧洲 小麦、大麦、水稻、柠檬、甘蔗、马、
新航路开辟前部分地区主要物种分布简表
粮食类、水果类、蔬菜类、经济类、牲畜家禽……
新航路开辟前:以各大洲内部交流为主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1.外传概况
2.表现
类型 物种 传入地
欧洲
粮食作物 玉米 ①最初
②16世纪中叶,在 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
③17世纪,
马铃薯
甘薯
蔬菜作物 番茄 ①最初只是
②18世纪末, 传回美洲
辣椒
只是种植在庭院,供人们观赏
南欧地区
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
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
①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②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粮食类:玉米
番麦
粟米
玉蜀黍
棒子
玉麦
包谷
六谷
………
玉米逐渐传入,为人所知的过程
自然地理条件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明朝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思考:玉米传播过程反映了影响食物物种传播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物种自身特性
人口迁徙
文化认同
棒槌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
——(清)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
物种 传入地区 传入途径 推广
马铃薯 甘薯
番茄
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辣椒
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
由西班牙人带入欧洲
(起初仅供观赏)
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15世纪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明朝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物种丰富
范围具有全球性
欧洲主导
推广具有长期性
交流具有双向性
欧洲
亚洲
(中国)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的推广
类别 物种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经济类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小麦、大麦、水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黄瓜、甜瓜、豌豆
甘蔗等
2.禽类的推广
用途 物种 影响
用于役畜 牛、驴、骡 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用于食用 猪、羊、鸡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表4.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 明洪武26年 0.70亿
明万历28年 1.97亿
清康熙39年 1.50亿
清乾隆59年 3.10亿
清道光20年 4.10亿
材料: 以日本为例,虽然地理位置过北不利于树薯生长,日本人民也从未喜欢上玉米,可是美洲马铃薯,不论甘薯,白薯却都已多年成为该国重要营养内容。17世纪晚期甘薯经琉球群岛,从中国传到日本……甘薯也向众人证明,有了它铁定不会断粮:四个不同的年月里——1832年、1844年、1872年、1896年大量日本人发现,自己是靠甘薯方才活了下来。
——《哥伦布大交换》
(1)物种交流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世界人口激增。
影响
欧洲人已经如此彻底的接纳美洲食物,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有辣椒粉调味的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
——《哥伦布大交换》
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2)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
影响
没有玉米,就必须休耕:休耕,众人就饥饿不足。任何乡间居民若有此作物可以仰赖,可以为小麦季做准备,同时还可以让他们的牲口肥壮,就等于拥有一大宝物。
——《哥伦布大交换》
北美和俄国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场;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 ……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
(3).物种交流推动经济和贸易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影响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4)物种交流引发生态问题
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陈树平
影响
(1)积极:
(1)提高了全球农业的粮食产量,使得世界人口增加;
(2)丰富了粮食的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3)促进了商品经济和全球贸易的发展;
(2)消极:
(1)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加快了疾病的传播;
(3)加剧殖民扩张和和掠夺;
影响
哥伦布日记:这里盛产的‘aji’(辣椒)是胡椒吗?比胡椒还值钱吗?
岭南农民碗中的土豆:可以再生一个娃
【课堂探究】以下是发生在15-18世纪的事件。分析以下历史事件的关联,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苦思冥想的牛顿:去咖啡馆里找找灵感
在咖啡种植园劳作的非洲俾格米人:这是哪里?我想回家
论题: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影响深远
人口增长
商品经济、世界市场
日常生活、独特文化
殖民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土地开发
生态环境
全球联系
文明交融
新航路——交流之路——食物之路——文明之路
我们想以比较长远的眼光望去,至少就某种程度而言如此——也就是以生命史学家,而非以人类本身建制的角度观望世界。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另一种视角看待历史,观望世界
眼光向下,人民中心,
关注底层,关注生活。
1.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马铃薯 B.小麦和水稻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
A
课堂巩固训练
2.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陕西 山东 河北
时间(年) 1733 1735 1736 1740 1749 1752 1758
A. 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3..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