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4 16: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水调歌头
苏 轼
1、激励语 (1分钟)
2、学习目标 (2分钟)
3、导入(2分钟)
4、自主学习与展评(15分钟)
5、合作探究与展评(13分钟)
6、小结,板书(5分钟)
7、中考链接(6分钟)
8、授课反思(1分钟)




出发前打开你自己所有的引擎,告诉自己,我是NO·1!全力以赴!

(1分钟)




在诵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写的内容;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诗中意境;(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分钟)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走进古诗世界,我们不难发现,里边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句?
在众多的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一曲《水调歌头》堪称中秋词之绝句,清朝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笔下的明月中, 看看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导入
(2分钟)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 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 白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隋唐时兴起,全盛于宋代。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各不相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文体知识
(15分钟)
1、作者资料,写作背景。(3分钟)
自主

探究
2、疏通文意,把握大意。(12分钟)
苏轼(1037 - 1101 )字 子瞻 , 号 东坡居士,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豪放一派。
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作者知密州之时,熙宁九年(1076年)。
熙宁四年(1071年),他自请出京,到杭州任通判,是为了权且避开京城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1074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际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读诗歌
听读诗歌,感悟情感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子由”是词人的弟弟苏辙
“婵娟”在诗中指 月亮。
这首词由几个部分组成?
小序交代了什么?什么作用?
小序
上阙
下阙
1
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的人是谁?为何无眠?
是作者苏轼。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两者有何关系?
上阙:月下饮酒(写景)
下阙:对月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诗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3分钟)
1、深入了解诗文,体会情感。(8分钟)
2、研究学法,掌握写作特色。(5分钟)
词人把“天”、“月”都人格化的目的:
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美好境界,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其含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三句为安慰的语气,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有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找出《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中秋)
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和对自己的美好祝愿。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苦闷
矛盾
豁达
祝愿
下阕
借景抒情
望月怀人
情景交融
豁达、洒脱
上阕
望月问天(写景)
想象:明月 宫殿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怀人问月(抒情)
联想:月圆 人和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
板书总结
(5分钟)
写作特色
想象奇特,境界旷远,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本文通过以月抒情 ,表达了词人对其弟子由以及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主题归纳
经典咏流传
达标检测堂堂清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分钟)
达标检测堂堂清
2.“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遗憾。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达标检测堂堂清
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达标检测堂堂清
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
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
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緣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感。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关和向往。
C.诃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用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圈”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中考链接
C
(3分钟)
2.这首词中加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分)
中考链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2)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




本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读”“赏”“悟”,让学生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手法进行诗词赏析,最后体悟作者的情感。
一、当堂测试完成情况
1、成功之处:
2、不足之处:
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