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专题一 酸碱盐综合
期末复习·考点串讲
九年级科学上册 浙教版
模块一 知识清单
模块二 方法模型归纳
模块三 巩固提升
模块一 知识清单
模块二 方法模型归纳
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2NaOH + CO2=Na2CO3+ H2O,所以,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剩余物的可能组成有:
(1)全部是NaOH(一点都没变质);
(2)全部是Na2CO3(全部变质);
(3)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部分变质)。
一、变质问题
具体做法是: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稀盐酸,如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钠,(因为有碳酸钠会发生如下反应:2HCl + Na2CO3=2NaCl+ H2O+CO2↑会产生气泡)
1.检验剩余物中没有Na2CO3。
具体做法是:取少量固体,往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含有Na2CO3;另取少量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在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除去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呈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是:Na2CO3 +CaCl2= CaCO3↓+2NaCl),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若酚酞变红,说明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2.检验剩余物中有Na2CO3而没有NaOH
例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2NaOH+CO2═Na2CO3+H2O
有气泡产生
氯化钠和碳酸钠
①相同条件下,金属Mg、Al、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H2的速度由快到慢的是 。
二、氢气制取图像
Mg>Al>Zn>Fe
②过量的金属Mg、Al、Zn、Fe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制取的H2的质量比 。
拓展:产生1gH2所需要的四种金属的质量分别
。
二、氢气制取图像
1:1:1:1
Mg:12g;Al:9g;Zn:32.5g;Fe:28g
③等质量的金属Mg、Al、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的H2,
产生H2的量由多到少的是 。
画出图像1:(X-时间,Y-H2的质量)
图像2:(X-HCl的质量,Y- H2的质量)
拓展:如何判断金属产生H2量的多少? 越小,等质量时产生的H2的量越多。
二、氢气制取图像
Al>Mg>Fe>Zn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
④等质量金属与Mg、Al、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量由大到小的是 。
⑤生成相同化合价的金属(假设X、Y均为+2价),产生H2的量越小,相对分子量 。
二、氢气制取图像
Zn<Fe<Mg<Al
越大
例2.向两个盛有相同质量镁粉和铁粉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两个烧杯的溶液中都只有一种溶质
B.b点时两烧杯内金属均有剩余
C.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D.可从右侧曲线判断出镁的活动性比铁强
A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a.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反应条件:①金属必须排在氢前面 ②酸一般指盐酸或稀硫酸
b.判断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反应:
条件:①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 ②盐必须可溶于水 ③金属不包含K、Ca、Na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2)根据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如向CuSO4,AgNO3混合液中加铁粉,反应后过滤,判断滤液和滤渣成分。铁与CuSO4和AgNO3溶液反应有先后顺序,如果铁足量,先将AgNO3中的Ag完全置换后再置换CuSO4中的Cu,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4;如果铁的量不足,应按照“先后原则”分别讨论滤液和滤渣的成分。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或根据反应速率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镁、锌、铁三种金属与同浓度的稀H2SO4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Mg>Zn>Fe,则可判断金属活动性Mg>Zn>Fe,
(4)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研究金属冶炼的历史。金属活动性越弱,从其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越容易; 金属活动性越强,从其矿物中还原出金属单质越难。所以越活泼的金属越不易冶炼,难于冶炼的金属开发利用的时间就越迟。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5)应用举例
a.湿法炼铜我国劳动人民在宋代就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即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Fe+CuSO4=FeSO4+Cu。
b.从洗相废液中回收银洗相废掖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银,可用铁置换回收: Fe+2AgNO3==Fe(NO3)2+2Ag。
c.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铜、汞离子工业废水中常含铜、汞等金属离子,这些离子对生物有很大的危害,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可用铁置换回收:Fe+CuSO4==FeSO4+Cu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d.实验室选择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之前的金属都能跟稀 H2SO4、稀HCl反应产生氢气,但Zn之前的金属与酸反应太快。不便操作;Zn之后的金属与酸反应太慢,花费时间太长,从经济效益和反应速率多方而考虑,Zn是最合适的金属。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例3.(2023秋 越城区期末)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2、ZnCl2和CuCl2
C.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B
模块三 巩固提升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1.如图是一种简易的自动化彩色喷泉实验。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pH=10),小药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实验开始时推动注射器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然后松开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小药瓶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色喷泉。已知紫包菜汁的变色范围如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滴有紫包菜汁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绿色
B.小药瓶中液体颜色变化依次为: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
C.液体颜色为粉红色时小药瓶中所含的溶质是NaCl
D.紫包菜汁可以用做酸碱指示剂
C
2.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农民们常常会使用各种肥料。以下是四种常见的肥料成分,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磷酸二氢钾[KH2PO4]
B.氯化铵[NH4Cl]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氯化钾[KCl]
A
3.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
B.该实验是将氧化铝粉末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C.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D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相关量Y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则Y可以表示( )
A.烧杯内水的质量
B.烧杯内溶液的质量
C.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
D.烧杯内物质中氢元素的总质量
D
5.(2023秋 新昌县期末)在一定量的铁和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A代表锌和稀盐酸反应的图像
B.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比Fe多
C.反应结束时,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A比B多
D.t1﹣t2时间段内,生成氢气的速度B比A快
C
金属 起始温度/℃ 反应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Zn 20.5 46.3
Mg 20.5 60.1
Fe 20.5 23.6
6.(2023秋 镇海区期末)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对比反应放出热量比对比化学反应速率更具科学性。科学探究小组同学用三套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保持金属的形状、质量和酸的体积、浓度等变量相同
B.试管中有气泡放出,溶液最终均为无色
C.长颈漏斗可缓冲瓶内压强,以防塞子松动
D.实验证明:Mg>Zn>Fe
B
7.某品牌男士休闲西服标签的部分内容如表,请根据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西服的成分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2)在面料中加入涤纶的作用是(任答一条):
。
(3)从熨烫标准推测,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缺点是
。
等级 一等品
成分面料 羊毛80%涤纶20%
里料 涤纶100%
熨烫标准 中温熨烫、底板不超过150℃
涤纶
增加面料的耐磨性(合理即可)
不耐高温
8.为了验证碱的性质,小科同学做了如图的1、2、3三个实验。请分析:
(1)实验2中能证明碱与盐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2)实验结束后,小科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一个烧杯中,静置后得到了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他取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则无色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
产生白色沉淀
钠离子、钾离子
9.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600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
(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红
K2CO3+Ca(OH)2═CaCO3↓+2KOH
KCl
10.小滨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铜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2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然后 (填实验操作)观察到 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
(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 。
打开弹簧夹
装置甲中的液体进入装置乙,且乙装置内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因为碳酸钠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碳酸铜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