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期末复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栏目导航
思维导图·建体系
回顾教材·串考点
连接真题
思维导图建体系
回顾教材串考点
一、柳苗生长之谜开启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的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 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2.普里斯特利实验的结论:植物能够净化因 或 .
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 下才能净化空气。
4.瑟讷比埃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 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 。
5.萨克斯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在光照下不但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 等有机物,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水
蜡烛燃烧
动物呼吸
光照
氧气
二氧化碳
淀粉
考点一 光合作用
二、科学实验为认识光合作用提供证据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实验过程及分析
①暗处理:耗尽或转运叶内原有的 。
②部分遮光:形成 。
③置于阳光下:植物进行 作用。
④脱色:溶解叶内的 ,排除绿色对实验的干扰。
⑤漂洗叶:排除 的干扰。
⑥滴加碘液观察:淀粉遇碘变蓝色,检验叶中是否有 产生。
淀粉
对照
光合
叶绿素
酒精
淀粉
(2)现象及结论
①现象:照光部分呈 ,遮光部分 。
②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实验现象: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 了。
(2)实验结论: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实验结果:银边翠、银边天竺葵等植物的叶,只有 在光下合成淀粉。
(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 , 是 的场所。
蓝色
不变蓝
淀粉
光
复燃
氧气
绿色部分
叶绿素
叶绿体
光合作用
4.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实验现象: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中的叶遇碘
,有水的装置中的叶遇碘 。
(2)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 。
三、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
1.反应式: 。
2.实质: 转变和 转化。
3.概念:植物通过 ,利用光能,把 和 转变成贮存了能量的 (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的过程。
不变蓝色
变蓝色
二氧化碳
物质
能量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
氧气
一、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1.制作叶的临时切片
(1)放:取一片双子叶植物的叶,放在 上。
(2)切:用手捏紧并排的刀片侧面, 载玻片上的叶。
(3)移: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 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薄片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
(4)蘸:用毛笔从水中选取 的叶切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制成临时切片。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载玻片
切割
水
最薄
2.叶的组成及功能
(1)表皮:细胞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明而不易透水的 ,表皮的这种结构既有利于透光,又可以 。表皮上有由成对的 围成的 。
角质层
防止叶过多地散失水
保卫细胞
气孔
叶肉
二、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命生存的基础
1.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不仅是其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和人的 来源。
2.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并贮存在有机物里,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 来源。
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
食物
能量
相对稳定
三、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农作物种植技术上,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增大单位空间的 ,以提高 利用的效率。 是充分利用光能的典型实例之一。
叶总面积
光能
立体种植
一、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实验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蜡烛立即 ,装有煮熟种子的瓶内的蜡烛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
熄灭
继续燃烧
氧气
考点二 呼吸作用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释放
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的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瓶内的温度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
浑浊
二氧化碳
高
热量
二、植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
1.凡是具有 的种子 都进行着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
生活力
时刻
主要场所 细胞的 内
反应式
概念 植物吸收 ,将有机物分解成 和水,同时释放 的过程
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 ,一部分转化成 散失
线粒体
氧气
二氧化碳
能量
各种生命活动
热量
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储粮仓库的环境温度、湿度均控制在 ,同时还需要
空气,以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
2.经常给花盆 ,为农田中耕 、排水防涝等。
较低水平
隔绝
松土
松土
一、植物生活需要的水主要是根从土壤里吸收的
1.水对植物体的作用: 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进行
的原料,水在植物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 ,该部位与吸收水相适应的特点是生有大量的 。
3.根毛细胞的 极薄,细胞质少, 大。根毛穿过土壤颗粒的空隙时,与土壤颗粒紧密地黏附在一起,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
和 。
水
光合作用
成熟区
根毛
细胞壁
液泡
水
无机盐
考点三 吸收作用
4.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 土壤里的水。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 。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 ”,就是这个道理。
二、植物生活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及其作用
吸收
无机盐种类 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含氮无机盐 促进细胞的 ,使 长得繁茂
含磷无机盐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 的开放,加快 、种子的成熟
含钾无机盐 使 健壮,促进 的形成和运输
失水
烧苗
分裂和生长
枝叶
花
果实
茎秆
淀粉
三、无土栽培是不依赖于土壤的农作物栽培方式
1.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 和 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就是 。
2.优点:无土栽培可种植出优质、无 的粮食、蔬菜等,而且
高。
数量
比例
无土栽培
污染
产量
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实验过程
将带 的百合花放在盛有稀释的红墨水的锥形瓶中,并置于
、 充足的地方3 h。
(2)实验现象:叶的叶脉和花的部分结构 ,锥形瓶中的水量
。
(3)实验结论:水和无机盐就是在 中运输的。
枝和叶
温暖
光照
变红
减少
木质部
考点四 运输作用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1) 是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途径,其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2)在植物生长早期,叶制造的有机物主要运输到 ,供植物体不断长大;在植物体生长后期,叶制造的有机物主要向 、块根、块茎等器官运输。
韧皮部
根尖和茎尖
果实
二、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项目 存在部位 功能 特点
导管 部 运输 和 由 状的导管细胞连接而成,是 细胞
筛管 部 运输 长形的 细胞,两个筛管细胞之间的横壁形成 ,上面有筛孔
木质
韧皮
水
无机盐
有机物
管
死
活
筛板
一、植物体内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1.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可以通过 的形式散失到体外,这个生理过程叫蒸腾作用。
2.部位:植物体内水的蒸腾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叶柄和嫩茎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
3.水的利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只有 保留在植物体内或被利用,其余部分散失到体外, 则是植物散失体内水的主要方式。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水蒸气
叶的气孔
1%~5%
蒸腾作用
考点五 蒸腾作用
二、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1.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对水的 和 ,也将溶解于水中的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2.蒸腾作用可以 叶面温度,防止 被阳光灼伤。
吸收
运输
无机盐
降低
叶肉细胞
一、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 。一般植物的含水量为 ,有的高达90%。实际上,植物体吸收1 kg水,只有 10 g 左右保存在体内,其余的水通过 散失掉。
2.森林犹如“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具有良好的
能力。
3.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对促进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植物对维持水的 具有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水
60%~80%
蒸腾作用
水土保持
水循环
动态平衡
考点六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植物是生产者
1.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 。
2.植物的 ,能为生物圈中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三、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1.植物的 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的作用。
2.人类对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得吸收 .
的绿地面积大大减少,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失调。
3. 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植物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
连接真题
【强化训练】
1.(2023临沂中考)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
C.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D.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D
2.(探究实践)(2023湘潭中考)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③应置于黑暗环境中
B.通入空气①前应去除其中二氧化碳
C.排出的气体②中,氧气含量高于①
D.装置④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C
3.(2023遵义联考模拟)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B.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
4.(态度责任)(2024南宁模拟)南宁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展示馆采用了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设计,将建筑包裹在绿荫下,从而创造出凉爽适宜的环境。该设计说明植物可以( )
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B.通过蒸腾作用拉动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
C.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D.通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实现局部降温
D
5.(遵义期末)根将土壤中的水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顺序是 ( )
①土壤溶液 ②根的导管 ③根毛细胞 ④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 ⑤地上部分的茎、叶内的导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④→⑤→③
B
6.(贵阳期末)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用等量的土壤浸出液(不含有机物)和蒸馏水(不含水以外的其他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其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论最可能的是植物的生长需要( )
A.水
B.有机物
C.阳光
D.无机盐
D
7.北京地区的一些古树树干几乎中空,但仍然枝繁叶茂,展现出生命之顽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干中的输导组织没有完全被破坏
B.根吸收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C.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根
D.根吸收的水分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B
8.“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株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B.若孙悟同学家种植的玉米出现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的现象,则可能需要补充氮肥
C.没有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D.在移栽植物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给植物打针输液,主要目的是为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
C
9.(2024南阳期末)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每种下一棵树,都能让“碳中和”进度条前进一小步,因为树能进行( )
A.运输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B
10.(2023青岛中考)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C.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消耗氧气,排放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习题(后附答案)
第1节 光合作用(一)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柳苗生长之谜开启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用纯净的雨水浇灌。5年后,柳苗的质量增加了74.5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057千克。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B.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D.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氧气
2.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蜡烛不同B.小鼠不同C.植物不同D.实验控制的条件不同
3.汾阳市杏花村将酸枣做成产业,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好前景。酸枣内贮存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D.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训练点二:科学实验为认识光合作用提供证据
4.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水、碘液C.水、酒精、碘液D.水、清水、碘液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
A.溶解淀粉 B.溶解叶绿素C.排出二氧化碳 D.排出氧气
6.研究光合作用条件的选叶遮光操作中,最科学、严谨的操作是选取 ( )
A.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叶片B.同一植株上生长状况相近的叶片
C.同一植株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D.生长状况相近的两株不同种植物
7.下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及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植株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D.两次用清水漂洗的目的均是洗去色素
8.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观察到装置内有气泡产生B.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本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D.本实验还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9.在利用青菜来进行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 )
(1)向叶片上滴加碘液(2)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光照、摘下叶片
(3)用水漂洗 (4)观察颜色反应(5)用酒精脱色 (6)暗处理一昼夜
A.(2)(6)(1)(3)(5)(4)B.(6)(2)(5)(3)(1)(4)C.(6)(5)(2)(1)(3)(4)D.(2)(6)(5)(3)(1)(4)
10.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一实验的启发,要除去白色毛巾上的菠菜汁,宜选用哪种溶液 ( )
A.沸水 B.普通洗衣粉C.酒精 D.淀粉溶液
11.(2023·遵义期末)将某盆栽黑暗处理24小时,选取一片绿叶,按图示位置剪断主叶脉,光照处理4小时,发现B区不能制造淀粉,是因为B区缺少 ( )
A.叶绿素 B.光C.二氧化碳 D.水
训练点三: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2.取下银边常春藤的一片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漂洗和碘液染色,最终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A.叶片全部变成了蓝色B.叶片全部染上了碘液的棕黄色
C.叶片原先绿色的部分变成蓝色,白色的部分变成棕黄色D.叶片依然是酒精脱绿过后的白色
13.图1为利用某种植物的银边叶片(B处两面遮光)探究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2中甲、乙、丙、丁为四位同学设计的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所谓“银边”,也就是“白边”,这是因为A部分的细胞中没有 。
(2)经暗处理、光照、脱叶绿素、滴加碘液等一系列正确操作,最终在A、B、C三部分中,变蓝的是 。
(3)为了验证下面两项结论,各需要比较图中A、B、C中的哪两项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比较 。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要比较 。
(4)把变蓝的叶片切下来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填“叶绿体”或“线粒体”)。
(5)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2中的 装置。
训练点四: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4.(2024·新疆学业考)温室大棚里增施“气肥”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下图中表示“气肥”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水。把A、B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天,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请分析回答:
(1)光照数小时后,分别摘下A、B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数滴,发现A装置内的叶片颜色 (填“变蓝”或“不变蓝”),B装置内的叶片颜色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 。
(2)水槽里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3)B装置的作用是 。
(4)该实验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6.居里夫人曾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根据著名的普利斯特利实验示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装置①和装置③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有无植物
B.装置④中小鼠能在一段时间内存活的原因是植物补充了氧气
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更新因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D.将装置③套上不透光的黑布,里面的蜡烛较长时间内不会熄灭
17.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和B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适当增加光照,A中产生的气泡可能会增加
C.A和C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可以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变浑浊,说明产生了氧气
18.从同一棵树上,同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结果应该是 ( )
A.c>b>a B.a>b>cC.b>a>c D.a>c>b
19.(素养提升)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绿叶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量来自光能。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去哪儿了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起来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如下科学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贮存于 中吗
(2)作出假设: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贮存于淀粉中。
(3)设计实验:
①材料:盆栽天竺葵、黑纸片、酒精、碘液等。
②原理:
a.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淀粉,释放能量;
b.绿叶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c.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中;
d.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4)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到 处一昼夜;
②如图甲处理叶片后,光下照射4小时,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形成 ;
③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用 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检测观察;
⑤用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检测;
⑥观察结果:如图乙,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5)得出结论:
①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②绿叶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淀粉;
③ 。
第1节 光合作用(二)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1.下列细胞不含有叶绿体的是 ( )
A.栅栏组织 B.海绵组织C.保卫细胞 D.表皮细胞
2.叶的下列特点与增强整株植物体的光合效率有直接关系的是 ( )
①叶大多是扁平的 ②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 ③叶呈镶嵌式排列 ④叶有上下两层表皮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植物叶片的结构中,作为“骨架”,具有支持作用的是 ( )
A.上表皮 B.下表皮 C.叶肉 D.叶脉
4.制作叶的横切面临时切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 )
A.在载玻片上滴水 B.取材料C.盖盖玻片 D.染色
5.(2023 安顺市六校联考期末)在莲的宽大叶面上,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 ( )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水分不易进入B.气孔没有开放
C.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角质层D.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6.下列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②切割叶片
③用手捏紧并排的刀片侧面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⑤④③②① 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
7.明明是个爱观察周边事物的细心孩子,他惊奇地发现学校操场边上的那棵柿子树,掉下来的叶子绝大多数都是上表皮朝下,对此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叶子掉下来哪一面朝上是随机的B.叶片的叶脉下表面突出
C.这与柿子叶片的形态有关D.排列紧密的叶肉细胞靠近上表皮
8.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菠菜叶片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是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水分通过⑤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不能闭合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训练点二: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应用
9.(2023·遵义期末)遵义三岔镇草莓基地栽种的奶油味草莓,口感香甜,草莓中糖分的合成原料是 (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C.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0.校园中的蜡梅尚未长出绿叶,花就已陆续绽放。推测蜡梅在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 )
A.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B.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以前绿叶光合作用合成的D.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1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 )
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B.将光能转变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C.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将光能转变为无机物和氧气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 )
A.合理密植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C.延长光照时间 D.提高氧气浓度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光合作用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
D.燃烧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4.(2023 安顺六校联考期末)做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的调控,是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关键。除此之外,由于大棚是一个密闭空间,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控制好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也至关重要。白天适当通风是大棚管理的重要措施。以下关于通风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够降低棚内湿度,促进水的吸收B.通风改变了温度,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C.提高棚内氧气浓度,促进光合作用D.排出棚内有毒气体,减少对作物的伤害
15.黄瓜脆俗称“黄瓜皮”,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的一大特产。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B.保证植物体及其果实外形美观、洁净
C.有利于实施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D.有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16.(素养提升)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获得最大的产量,其中一种方法是寻找合理的种植模式,即给植株“排好队”。“排好队”既能避免玉米植株间相互遮挡,也能改善通风条件,从而提高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如何“排队”更好呢 科研人员对大垄双行种植(A组)和等行距种植(B组)两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如图1所示。种植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A组玉米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利用气体分析仪监测玉米的光合作用水平(图2)。使用时,将植物叶片夹在手柄的中央,分析仪就能够实时检测出气室中气体成分及含量,并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结果显示A组玉米的光合速率约为B组的1.29 倍。
(1)从文中可知,合理的田间种植模式通过对光的充分利用和 两个方面提升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2)根据文章内容,对于同一片土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就一定能提高该地玉米产量
B.等行距种植能让每一株玉米分配到均等的自然资源,是最佳的种植模式
C.相较于等行距种植,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植株中叶绿素含量更高
(3)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可知,在田间使用光合作用气体分析仪时,应当尽量选择 (填“晴朗”或“多云”)的天气。随着测定的进行,气室中 的含量逐渐升高,该气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结合文章内容推测,农业生产上用 (填“A组”或“B组”)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
第2节 呼吸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1.在做“验证种子有呼吸作用”的实验时,老师提供了以下几种种子,你认为最好选用 ( )
A.干种子 B.刚收获的种子C.正在萌发的种子 D.炒熟了的种子
2.把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装在潮湿的纱布袋里,悬挂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里,2~3天后观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 )
A.植物只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在萌发的种子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
C.正在萌发的种子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吸收水分,消耗氧气
3.铜仁市某中学生物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
A.吸收了氧 B.释放了热量C.生成了水 D.释放了二氧化碳
4.贵州高海拔区域夏秋有“天然空调”的气候优势,适宜种植大白菜、萝卜等蔬菜,我们发现萝卜储藏久了会“空心”,大白菜储藏久了会“变老”。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 )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呼吸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时,A装置中的植物种子为萌发的种子,则B装置中的植物种子应为同种等量的 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A装置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是 ,结论是 。
(2)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有热量释放时,A、B装置外都应包裹 ,实验预期结果是A装置温度计读数 B装置温度计读数。
训练点二:呼吸作用的部位、实质及意义
6.(2023·遵义十校期末联考)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 D.吸收作用
7.(对比分析题)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二氧化碳糖类
A.①过程只能在黑暗处进行 B.①过程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②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 D.①②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8.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B.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也强
C.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D.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9.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
A.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10.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水分的散失减少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11.如图,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 ( )
A.能量 B.二氧化碳C.氧气 D.阳光
训练点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2.(2023·遵义期末)呼吸作用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措施能抑制植物呼吸的是 ( )
①水果、蔬菜低温储存②农田定期松土③玉米种子晒干入库④粮仓里充二氧化碳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各大超市往往喜欢将新鲜的蔬菜用保鲜膜包裹起来,达到延长其保存时间的目的,这其中的原理是 ( )
A.阻挡了病菌的侵入B.减少了机械碰撞损伤
C.能保持膜内恒定的温度D.抑制了叶片的呼吸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4.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适量且等量的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已灭菌的密闭保温瓶中,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多次测定相关的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y表示氧气的含量,则c是萌发的种子测得的
B.若y表示温度,则a是萌发的种子测得的
C.若y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则b是煮熟的种子测得的
D.若y表示有机物的含量,则a是萌发的种子测得的
15.(素养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1)图一中的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该生理活动的意义是 。
(2)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作用的强度大于 作用的强度,此时图三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填序号)。
(3)图二中一天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点。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2023·遵义期末)凉拌黄瓜时加入一些醋和食盐,黄瓜便会渗出很多汁液。在此过程中,黄瓜细胞外溶液浓度X与黄瓜细胞液浓度Y的关系是 ( )
A.X>Y B.X训练点二:根毛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2.一般情况下,水从根毛细胞能够层层渗入根内部的细胞是因为 ( )
A.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C.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D.根毛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不定
3.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
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大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小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小
4.观察豌豆幼苗的根,发现根尖部分有很多白色的“毛”,这就是根毛,根毛的存在对植物的意义是 ( )
A.增加根的牢固性 B.保护根尖C.增加吸收面积 D.加快营养的运输
5.李伯伯在一次施肥中施肥过多,造成了“烧苗”,这是因为 ( )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细胞失水
训练点三: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无土栽培”是指 ( )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粪尿中B.直接将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给植物施无机盐的栽培方式D.把植物栽培在将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按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中
7.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下列四种无机盐中需要量最少的是 ( )
A.含铜的无机盐 B.含氮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磷的无机盐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8.据《参考消息》报道,科学家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分生区
9.某同学将萝卜条分别放入清水、10%NaCl、20%NaCl、30%NaCl溶液中处理10 min后,将萝卜条快速取出,平放在桌子上。用左手按住萝卜条的一端,右手拉住萝卜条的另外一端,用量角器测量萝卜条偏转的角度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组实验中右手拉萝卜条的力度要一致
B.在清水中萝卜条偏转角度小的原因是细胞吸水硬度变大
C.30%NaCl溶液中萝卜条偏转角度最大是因为细胞失水最多,萝卜条最软
D.继续增大NaCl溶液的浓度,萝卜条的偏转角度一定会增大
10.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既能节省土地,又能培养出高品质、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如图是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液中的水和有机物
B.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C.营养液中通入氧气主要是为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营养液的配制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时期进行调整
第4节 运输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把一段带叶的芹菜叶柄放在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脉红了,整个叶片都有些红了,而叶柄的表面并没有出现红色。水运到叶片中的方向是 ( )
A.由下向上 B.由上向下C.各个方向 D.不能确定
2.农家有机肥的特点是,含无机盐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无机盐在农作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 )
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训练点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3.将木本植物的茎环剥宽约1cm,深至木质部的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在切口上方会长出瘤状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韧皮部向下输送有机物的通道被切断B.韧皮部向上输送有机物的通道被切断
C.韧皮部向下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通道被切断D.韧皮部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通道被切断
4.(2023·遵义期末)在热带种植的橡胶树,通过割树皮可获得橡胶制品的原料——白色的乳汁状的液体,请分析白色的液体是由什么结构流出来的 ( )
A.木质部 B.筛管C.导管 D.筛管和导管都可以
5.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
A.树皮内部有木质部,里面含筛管,能运输水B.树皮内部有木质部,里面含导管,能运输水
C.树皮内部有韧皮部,里面含筛管,能运输有机物D.树皮内部有韧皮部,里面含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训练点三: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6.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的管道,下列关于导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导管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B.导管是中空的管道
C.导管由许多长形、管状的死细胞组成D.组成导管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
7.图中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植物组织是 ( )
8.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 )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C.韧皮纤维 D.木纤维
9.(对比分析题)下列关于南瓜体内导管和筛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只位于植物的茎中B.都是死细胞
C.导管是自上而下运输水和无机盐D.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0.如图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在长有乙果实的枝条上、下端,各把树皮环割一圈,经过一段时间,两个果实的生长情况怎么样
(1)果实的生长状况是 。
A.甲生长良好、乙停止生长B.乙生长良好、甲停止生长
C.甲、乙都生长良好D.甲、乙都停止生长
(2)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是通过 制造的,由 向 运输。
(3)树木刚刚移栽时常常会给树木打针输液,目的是供给树木正常生长的所需营养,输液的成分有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树干的 内。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1.(素养提升)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入盛有水的锥形瓶(如图一所示)中,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如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变红的结构是叶脉。这一实验说明植物根吸收的水是通过[ ]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图二中的[3]是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 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可形成[ ] 。
第5节 蒸腾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植物体内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1.乔木的根部吸收的无机盐能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部,其主要动力是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输导作用 D.蒸腾作用
2.落叶树在秋冬季节通过落叶可以保持体内的水,这主要是减少了植物的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前三项
3.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非生物因素,小明设置了几组对照实验,计划同时探究多个变量,他探究的这些变量中,你认为没有必要的是 ( )
A.温度 B.二氧化碳C.空气流动 D.光照
4.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 )
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④
训练点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5.下列与蒸腾作用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B.移栽树木时应多保留树叶,增大其蒸腾作用
C.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
A.根能保持水土 B.光合作用旺盛C.蒸腾作用旺盛 D.吸收作用旺盛
7.(2023·遵义期末)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生物圈的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B.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D.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8.(2024·连云港学业考)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10.播州区为绿化美化环境,在湿地公园移栽了一些树木。下列关于移栽树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移栽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有利于保护根毛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C.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的散失D.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11.(素养提升)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第6节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色植物通过参与水循环进而改善环境,原因不包括 ( )
A.通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B.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减缓对地面的冲刷
C.地表的枯枝落叶吸纳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D.绿色植物可以阻挡灰尘,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2.我们常把森林比作“绿色水库”,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B.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强
C.森林可增加降水量并截留降水量的15%~30%D.植物体内储存着大量水分
3.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 ( )
A.维持生物圈氧气含量稳定B.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促进生物进行呼吸
训练点二:植物是生产者
4.有关绿色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B.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人类则无法继续生存
C.人类食用的牛肉和牛奶,来自食用绿色植物的牛
D.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训练点三: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5.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大气中氧含量多 D.氧气大量消耗
6.2023年5月19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发布,发起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低碳发展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植物的生理作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 )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8.(2023·遵义期末)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B.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C.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9.下列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人和动物提供生存所需食物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0.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错误的是 ( )
A.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释放氧气D.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1.以下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植物能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C.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D.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2.森林地区往往比沙漠地区降雨更多,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 )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
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水分多D.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蒸气多
13.(素养提升)请根据所学的植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能不断通过根吸收水分并且运输到其他器官,其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2)农业生产上提倡合理密植农作物,主要是可以充分利用 能,促进农作物的 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
(4)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为绿色植物是 ,是地球上人和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保护绿色植物、维持低碳生活上应该做些什么 (至少写一条措施)。
答案: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教师版,答案版)
第1节 光合作用(一)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柳苗生长之谜开启了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
1.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2.3千克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用纯净的雨水浇灌。5年后,柳苗的质量增加了74.5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了0.057千克。使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B)
A.土壤中的水B.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D.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氧气
2.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 (D)
A.蜡烛不同B.小鼠不同C.植物不同D.实验控制的条件不同
3.汾阳市杏花村将酸枣做成产业,村民看到了增收的好前景。酸枣内贮存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A)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D.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训练点二:科学实验为认识光合作用提供证据
4.如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大烧杯、小烧杯、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C)
A.酒精、酒精、酒精B.酒精、水、碘液C.水、酒精、碘液D.水、清水、碘液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B)
A.溶解淀粉 B.溶解叶绿素C.排出二氧化碳 D.排出氧气
6.研究光合作用条件的选叶遮光操作中,最科学、严谨的操作是选取 (C)
A.同种植物、不同植株上的叶片B.同一植株上生长状况相近的叶片
C.同一植株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D.生长状况相近的两株不同种植物
7.下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及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D)
A.植株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这一步骤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D.两次用清水漂洗的目的均是洗去色素
8.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可观察到装置内有气泡产生B.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本实验可验证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D.本实验还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9.在利用青菜来进行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B)
(1)向叶片上滴加碘液(2)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光照、摘下叶片
(3)用水漂洗 (4)观察颜色反应(5)用酒精脱色 (6)暗处理一昼夜
A.(2)(6)(1)(3)(5)(4)B.(6)(2)(5)(3)(1)(4)C.(6)(5)(2)(1)(3)(4)D.(2)(6)(5)(3)(1)(4)
10.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一实验的启发,要除去白色毛巾上的菠菜汁,宜选用哪种溶液 (C)
A.沸水 B.普通洗衣粉C.酒精 D.淀粉溶液
11.(2023·遵义期末)将某盆栽黑暗处理24小时,选取一片绿叶,按图示位置剪断主叶脉,光照处理4小时,发现B区不能制造淀粉,是因为B区缺少 (D)
A.叶绿素 B.光C.二氧化碳 D.水
训练点三: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12.取下银边常春藤的一片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漂洗和碘液染色,最终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C)
A.叶片全部变成了蓝色B.叶片全部染上了碘液的棕黄色
C.叶片原先绿色的部分变成蓝色,白色的部分变成棕黄色D.叶片依然是酒精脱绿过后的白色
13.图1为利用某种植物的银边叶片(B处两面遮光)探究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2中甲、乙、丙、丁为四位同学设计的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所谓“银边”,也就是“白边”,这是因为A部分的细胞中没有 叶绿体 。
(2)经暗处理、光照、脱叶绿素、滴加碘液等一系列正确操作,最终在A、B、C三部分中,变蓝的是 C 。
(3)为了验证下面两项结论,各需要比较图中A、B、C中的哪两项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需要比较 B和C 。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要比较 A和C 。
(4)把变蓝的叶片切下来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叶绿体 (填“叶绿体”或“线粒体”)。
(5)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2中的 乙 装置。
训练点四: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4.(2024·新疆学业考)温室大棚里增施“气肥”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下图中表示“气肥”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15.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水。把A、B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天,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请分析回答:
(1)光照数小时后,分别摘下A、B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数滴,发现A装置内的叶片颜色 不变蓝 (填“变蓝”或“不变蓝”),B装置内的叶片颜色 变蓝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绿叶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 淀粉 。
(2)水槽里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3)B装置的作用是 对照 。
(4)该实验说明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6.居里夫人曾说过: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魔术。根据著名的普利斯特利实验示意图,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D)
A.装置①和装置③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有无植物
B.装置④中小鼠能在一段时间内存活的原因是植物补充了氧气
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更新因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D.将装置③套上不透光的黑布,里面的蜡烛较长时间内不会熄灭
17.科学家希尔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奥秘,采摘生长旺盛的树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A和B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适当增加光照,A中产生的气泡可能会增加
C.A和C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可以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变浑浊,说明产生了氧气
18.从同一棵树上,同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各摘取了大小相同的叶片a、b、c,将叶片脱水后,称其干重,结果应该是 (A)
A.c>b>a B.a>b>cC.b>a>c D.a>c>b
19.(素养提升)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绿叶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量来自光能。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去哪儿了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起来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如下科学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贮存于 淀粉 中吗
(2)作出假设: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贮存于淀粉中。
(3)设计实验:
①材料:盆栽天竺葵、黑纸片、酒精、碘液等。
②原理:
a.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淀粉,释放能量;
b.绿叶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c.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中;
d.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4)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到 黑暗 处一昼夜;
②如图甲处理叶片后,光下照射4小时,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形成 对照 ;
③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用 酒精 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检测观察;
⑤用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检测;
⑥观察结果:如图乙,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5)得出结论:
①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②绿叶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淀粉;
③ 淀粉中贮存着能量 。
第1节 光合作用(二)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1.下列细胞不含有叶绿体的是 (D)
A.栅栏组织 B.海绵组织C.保卫细胞 D.表皮细胞
2.叶的下列特点与增强整株植物体的光合效率有直接关系的是 (C)
①叶大多是扁平的 ②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紧密 ③叶呈镶嵌式排列 ④叶有上下两层表皮
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植物叶片的结构中,作为“骨架”,具有支持作用的是 (D)
A.上表皮 B.下表皮 C.叶肉 D.叶脉
4.制作叶的横切面临时切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D)
A.在载玻片上滴水 B.取材料C.盖盖玻片 D.染色
5.(2023 安顺市六校联考期末)在莲的宽大叶面上,阵雨过后,常常看到有水珠在叶面上滚动,而没有渗进叶片内,其原因是 (C)
A.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水分不易进入B.气孔没有开放
C.表皮细胞外壁有不透水的角质层D.水分太多,已吸收饱和
6.下列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步骤,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D)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②切割叶片
③用手捏紧并排的刀片侧面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⑤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⑤④③②① B.①⑤④③②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
7.明明是个爱观察周边事物的细心孩子,他惊奇地发现学校操场边上的那棵柿子树,掉下来的叶子绝大多数都是上表皮朝下,对此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D)
A.叶子掉下来哪一面朝上是随机的B.叶片的叶脉下表面突出
C.这与柿子叶片的形态有关D.排列紧密的叶肉细胞靠近上表皮
8.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菠菜叶片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②是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水分通过⑤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不能闭合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训练点二: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及应用
9.(2023·遵义期末)遵义三岔镇草莓基地栽种的奶油味草莓,口感香甜,草莓中糖分的合成原料是 (C)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C.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0.校园中的蜡梅尚未长出绿叶,花就已陆续绽放。推测蜡梅在开花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C)
A.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的B.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以前绿叶光合作用合成的D.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1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过程是(A)
A.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B.将光能转变为氧气和二氧化碳
C.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将光能转变为无机物和氧气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安全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D)
A.合理密植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C.延长光照时间 D.提高氧气浓度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
C.光合作用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
D.燃烧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4.(2023 安顺六校联考期末)做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的调控,是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关键。除此之外,由于大棚是一个密闭空间,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控制好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也至关重要。白天适当通风是大棚管理的重要措施。以下关于通风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能够降低棚内湿度,促进水的吸收B.通风改变了温度,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C.提高棚内氧气浓度,促进光合作用D.排出棚内有毒气体,减少对作物的伤害
15.黄瓜脆俗称“黄瓜皮”,是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的一大特产。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D)
A.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B.保证植物体及其果实外形美观、洁净
C.有利于实施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D.有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16.(素养提升)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获得最大的产量,其中一种方法是寻找合理的种植模式,即给植株“排好队”。“排好队”既能避免玉米植株间相互遮挡,也能改善通风条件,从而提高玉米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如何“排队”更好呢 科研人员对大垄双行种植(A组)和等行距种植(B组)两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如图1所示。种植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A组玉米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利用气体分析仪监测玉米的光合作用水平(图2)。使用时,将植物叶片夹在手柄的中央,分析仪就能够实时检测出气室中气体成分及含量,并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结果显示A组玉米的光合速率约为B组的1.29 倍。
(1)从文中可知,合理的田间种植模式通过对光的充分利用和 改善通风条件 两个方面提升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2)根据文章内容,对于同一片土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要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就一定能提高该地玉米产量
B.等行距种植能让每一株玉米分配到均等的自然资源,是最佳的种植模式
C.相较于等行距种植,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植株中叶绿素含量更高
(3)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可知,在田间使用光合作用气体分析仪时,应当尽量选择 晴朗 (填“晴朗”或“多云”)的天气。随着测定的进行,气室中 氧气 的含量逐渐升高,该气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结合文章内容推测,农业生产上用 A组 (填“A组”或“B组”)种植模式有利于增加玉米产量。
第2节 呼吸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
1.在做“验证种子有呼吸作用”的实验时,老师提供了以下几种种子,你认为最好选用 (C)
A.干种子 B.刚收获的种子C.正在萌发的种子 D.炒熟了的种子
2.把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装在潮湿的纱布袋里,悬挂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里,2~3天后观察,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B)
A.植物只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在萌发的种子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
C.正在萌发的种子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吸收水分,消耗氧气
3.铜仁市某中学生物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A)
A.吸收了氧 B.释放了热量C.生成了水 D.释放了二氧化碳
4.贵州高海拔区域夏秋有“天然空调”的气候优势,适宜种植大白菜、萝卜等蔬菜,我们发现萝卜储藏久了会“空心”,大白菜储藏久了会“变老”。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D)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呼吸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时,A装置中的植物种子为萌发的种子,则B装置中的植物种子应为同种等量的 煮熟 的种子。一段时间后观察,A装置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是 由澄清变浑浊 ,结论是 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
(2)探究呼吸作用是否有热量释放时,A、B装置外都应包裹 保温层 ,实验预期结果是A装置温度计读数 高于(大于) B装置温度计读数。
训练点二:呼吸作用的部位、实质及意义
6.(2023·遵义十校期末联考)萤火虫发光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细胞的 (B)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 D.吸收作用
7.(对比分析题)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二氧化碳糖类
A.①过程只能在黑暗处进行 B.①过程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C.②过程只能在光下进行 D.①②过程不能在同一个细胞中进行
8.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D)
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B.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也强
C.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弱D.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呼吸作用弱
9.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
A.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10.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B)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水分的散失减少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11.如图,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 (C)
A.能量 B.二氧化碳C.氧气 D.阳光
训练点三: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2.(2023·遵义期末)呼吸作用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下列措施能抑制植物呼吸的是 (D)
①水果、蔬菜低温储存②农田定期松土③玉米种子晒干入库④粮仓里充二氧化碳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各大超市往往喜欢将新鲜的蔬菜用保鲜膜包裹起来,达到延长其保存时间的目的,这其中的原理是 (D)
A.阻挡了病菌的侵入B.减少了机械碰撞损伤
C.能保持膜内恒定的温度D.抑制了叶片的呼吸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4.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将适量且等量的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已灭菌的密闭保温瓶中,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多次测定相关的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若y表示氧气的含量,则c是萌发的种子测得的
B.若y表示温度,则a是萌发的种子测得的
C.若y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则b是煮熟的种子测得的
D.若y表示有机物的含量,则a是萌发的种子测得的
15.(素养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图三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1)图一中的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生理活动的意义是 分解有机物,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2)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光合 作用的强度大于 呼吸 作用的强度,此时图三中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 1、2、5、6 (填序号)。
(3)图二中一天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18 点。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2023·遵义期末)凉拌黄瓜时加入一些醋和食盐,黄瓜便会渗出很多汁液。在此过程中,黄瓜细胞外溶液浓度X与黄瓜细胞液浓度Y的关系是 (A)
A.X>Y B.X训练点二:根毛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2.一般情况下,水从根毛细胞能够层层渗入根内部的细胞是因为 (B)
A.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C.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D.根毛内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不定
3.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B)
A.细胞壁厚,细胞质少,液泡大B.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C.细胞壁厚,细胞质多,液泡小D.细胞壁薄,细胞质多,液泡小
4.观察豌豆幼苗的根,发现根尖部分有很多白色的“毛”,这就是根毛,根毛的存在对植物的意义是 (C)
A.增加根的牢固性 B.保护根尖C.增加吸收面积 D.加快营养的运输
5.李伯伯在一次施肥中施肥过多,造成了“烧苗”,这是因为 (A)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D.土壤溶液浓度过小,根细胞失水
训练点三: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无土栽培”是指 (D)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粪尿中B.直接将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给植物施无机盐的栽培方式D.把植物栽培在将植物需要的无机盐按比例配制好的营养液中
7.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下列四种无机盐中需要量最少的是 (A)
A.含铜的无机盐 B.含氮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磷的无机盐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8.据《参考消息》报道,科学家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C)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分生区
9.某同学将萝卜条分别放入清水、10%NaCl、20%NaCl、30%NaCl溶液中处理10 min后,将萝卜条快速取出,平放在桌子上。用左手按住萝卜条的一端,右手拉住萝卜条的另外一端,用量角器测量萝卜条偏转的角度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每组实验中右手拉萝卜条的力度要一致
B.在清水中萝卜条偏转角度小的原因是细胞吸水硬度变大
C.30%NaCl溶液中萝卜条偏转角度最大是因为细胞失水最多,萝卜条最软
D.继续增大NaCl溶液的浓度,萝卜条的偏转角度一定会增大
10.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技术,既能节省土地,又能培养出高品质、符合人类需要的植物。如图是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植物通过根吸收营养液中的水和有机物
B.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方向是自上而下
C.营养液中通入氧气主要是为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营养液的配制应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时期进行调整
第4节 运输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把一段带叶的芹菜叶柄放在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脉红了,整个叶片都有些红了,而叶柄的表面并没有出现红色。水运到叶片中的方向是 (A)
A.由下向上 B.由上向下C.各个方向 D.不能确定
2.农家有机肥的特点是,含无机盐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无机盐在农作物体内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B)
A.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B.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C.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D.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训练点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3.将木本植物的茎环剥宽约1cm,深至木质部的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在切口上方会长出瘤状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A.韧皮部向下输送有机物的通道被切断B.韧皮部向上输送有机物的通道被切断
C.韧皮部向下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通道被切断D.韧皮部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通道被切断
4.(2023·遵义期末)在热带种植的橡胶树,通过割树皮可获得橡胶制品的原料——白色的乳汁状的液体,请分析白色的液体是由什么结构流出来的 (B)
A.木质部 B.筛管C.导管 D.筛管和导管都可以
5.俗话说“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C)
A.树皮内部有木质部,里面含筛管,能运输水B.树皮内部有木质部,里面含导管,能运输水
C.树皮内部有韧皮部,里面含筛管,能运输有机物D.树皮内部有韧皮部,里面含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训练点三: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6.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的管道,下列关于导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导管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B.导管是中空的管道
C.导管由许多长形、管状的死细胞组成D.组成导管的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
7.图中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植物组织是 (D)
8.下列属于活细胞的是 (B)
A.导管细胞 B.筛管细胞C.韧皮纤维 D.木纤维
9.(对比分析题)下列关于南瓜体内导管和筛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都只位于植物的茎中B.都是死细胞
C.导管是自上而下运输水和无机盐D.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0.如图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果实,在长有乙果实的枝条上、下端,各把树皮环割一圈,经过一段时间,两个果实的生长情况怎么样
(1)果实的生长状况是 A 。
A.甲生长良好、乙停止生长B.乙生长良好、甲停止生长
C.甲、乙都生长良好D.甲、乙都停止生长
(2)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是通过 叶 制造的,由 筛管 向 下 运输。
(3)树木刚刚移栽时常常会给树木打针输液,目的是供给树木正常生长的所需营养,输液的成分有 水、无机盐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树干的 木质部(导管) 内。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1.(素养提升)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入盛有水的锥形瓶(如图一所示)中,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如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变红的结构是叶脉。这一实验说明植物根吸收的水是通过[ 2 ] 导管 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
(2)图二中的[3]是 形成层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 分生 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可形成[ 4 ] 韧皮部 。
第5节 蒸腾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植物体内的水主要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
1.乔木的根部吸收的无机盐能向上输送到植物的顶部,其主要动力是 (D)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输导作用 D.蒸腾作用
2.落叶树在秋冬季节通过落叶可以保持体内的水,这主要是减少了植物的 (C)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前三项
3.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非生物因素,小明设置了几组对照实验,计划同时探究多个变量,他探究的这些变量中,你认为没有必要的是 (B)
A.温度 B.二氧化碳C.空气流动 D.光照
4.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D)
A.①和② 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④
训练点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5.下列与蒸腾作用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B.移栽树木时应多保留树叶,增大其蒸腾作用
C.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蒸腾作用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6.森林地区常常形成独特的“小气候”,降雨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C)
A.根能保持水土 B.光合作用旺盛C.蒸腾作用旺盛 D.吸收作用旺盛
7.(2023·遵义期末)关于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和生物圈的作用,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A.增加大气中氧气含量B.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促进水和无机盐运输D.降低叶片表面温度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8.(2024·连云港学业考)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这样做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C)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9.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10.播州区为绿化美化环境,在湿地公园移栽了一些树木。下列关于移栽树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移栽时根部带一个土坨有利于保护根毛B.移栽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弱光合作用
C.阴天移栽有利于减少水的散失D.移栽后给树木“挂吊瓶”可补充水和无机盐
11.(素养提升)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片和3片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叶面积越大,植物运输水的速率越快 。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 导管 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 蒸腾 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剪掉部分叶片 。
第6节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训练点一: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色植物通过参与水循环进而改善环境,原因不包括 (D)
A.通过蒸腾作用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B.植物的茎叶承接雨水,减缓对地面的冲刷
C.地表的枯枝落叶吸纳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D.绿色植物可以阻挡灰尘,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2.我们常把森林比作“绿色水库”,主要原因是 (C)
A.植物呼吸作用产生水B.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强
C.森林可增加降水量并截留降水量的15%~30%D.植物体内储存着大量水分
3.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 (C)
A.维持生物圈氧气含量稳定B.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D.促进生物进行呼吸
训练点二:植物是生产者
4.有关绿色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B.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人类则无法继续生存
C.人类食用的牛肉和牛奶,来自食用绿色植物的牛
D.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训练点三: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5.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A)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大气中氧含量多 D.氧气大量消耗
6.2023年5月19日,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发布,发起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低碳发展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植物的生理作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B)
A.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C.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二、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7.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主要原因是植物进行了 (A)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8.(2023·遵义期末)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B.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C.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9.下列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人和动物提供生存所需食物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D.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0.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错误的是 (D)
A.制造有机物,养育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释放氧气D.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1.以下关于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植物能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C.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D.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2.森林地区往往比沙漠地区降雨更多,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A)
A.蒸腾作用使大气湿度增加B.根系保持水土,蓄水过多
C.呼吸作用旺盛,产生水分多D.光合作用旺盛,释放水蒸气多
13.(素养提升)请根据所学的植物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能不断通过根吸收水分并且运输到其他器官,其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 蒸腾 作用。
(2)农业生产上提倡合理密植农作物,主要是可以充分利用 光 能,促进农作物的 光合 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是 气孔 。
(4)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为绿色植物是 生产者 ,是地球上人和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保护绿色植物、维持低碳生活上应该做些什么 植树造林 (至少写一条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3张PPT)
第2课时 叶片与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 叶的结构
1.下列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排序是
( )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 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⑤把刀片夹缝中存有的薄片放入水中
A.⑤④③②① B.①⑤④③②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②⑤④
D
2.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如图所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存在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B
3.(2023黔南州期末)小明想观察叶片的气孔,他最好选用叶片的( )
A.上表皮 B.叶肉
C.下表皮 D.叶脉
C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的实质及意义
4.(科学思维)(连云港中考)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方框中①、②应依次填写( )
A.淀粉、叶绿素
B.叶绿素、淀粉
C.叶绿体、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D.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叶绿体
D
5.(生命观念)(2023洛阳期末)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B.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场所
C.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能量
D.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二氧化碳
D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的应用
6.(传统文化)(百色中考)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通风透光,为光合作用提供( )
A.氧气和光照 B.二氧化碳和光照
C.氧气和能量 D.二氧化碳和能量
B
7.下列叶片表皮的哪些特点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 )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 ②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能透过气体 ③表皮细胞外壁具有透明的角质层 ④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8.种下的蒜瓣若一直在露天环境下则长成绿色的蒜苗,若长期在黑暗中则长成蒜黄。由此可推测,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的是
( )
A.光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A
9.白云山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每天可吸收2 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 100吨氧气,被称为广州的“市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
C.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一天中任何时候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A
10.(黔东南州中考)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如图中A~D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结构;图甲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乙是甲部分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或序号)
(1)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
[C]________,[①]________,[③]________。
(2)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除了[ ]水外,还要[ ]____________。
氧气
叶脉
叶肉
B
A
二氧化碳
(3)图乙中,表示气孔结构的是[ ]。
(4)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
⑤
叶绿体(共13张PPT)
第2节 呼吸作用
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
1.(毕节期末)在做“验证种子有呼吸作用”的实验时,老师提供了以下几种种子,你认为最好选用( )
A.干种子 B.刚收获的种子
C.正在萌发的种子 D.炒熟了的种子
C
2.(2024哈尔滨期末)用萌发的种子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种子萌发过程中( )
A.吸收氧气
B.放出二氧化碳
C.释放出能量
D.合成有机物
B
3.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学们将萌发的和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两个保温瓶中密封,并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瓶的起始温度应相同
B.两瓶中的种子应大小相似、数量相同
C.一段时间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较低
D.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的热来自有机物的分解
C
知识点二 呼吸作用及其应用
4.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叶片表面气孔 B.叶和花
C.所有活细胞 D.根、茎、叶
5.植物的呼吸作用( )
A.必须在无光下进行
B.必须在阳光下进行
C.有光呼吸作用强,无光呼吸作用弱
D.与光照无直接关系
C
D
6.(2024福州校级期末)呼吸作用为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A
7.(2024三明期末)下列生产生活的措施中,利用了促进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A.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低温贮藏
B.向粮仓内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C.将小麦种子晒干后再入库
D.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
D
8.(遵义期末)如图所示,一盆生长旺盛的植物密封在一个不透光的钟罩内,将该装置放在温度为25 ℃的地方,那么红墨水滴的移动方向是( )
A.不移动
B.向左移
C.向右移
D.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B
9.(探究实践)某生物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A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的是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往两瓶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同学们观察到A瓶中温度计读数升高。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选填“贮存能量”或“释放能量”)。
释放能量
(2)如图乙,A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的是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把两瓶同时放到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A、B两瓶中,A瓶中的现象是蜡烛熄灭,这说明A瓶中缺少_______。
氧气
(3)若在未放入燃烧的蜡烛前,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A、B瓶,振荡后倒出观察石灰水,发现变浑浊的是____瓶。
(4)每组实验中B瓶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种子的作用是_________。
A
对照
(5)小明家种植大量的花草,冬天到了,为了防止种植的花草被冻死,小明的爸爸把大量的花草搬入了卧室内。根据上述实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这一做法对人体是不利的,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上,卧室内无光照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 碳,可能会造成人体缺氧,影响身体健康(共22张PPT)
第6节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进行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2.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环节:①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②经根、茎、叶脉中相连的导管运输至叶;③水在叶中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④经叶的气孔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
1.若无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不会停止,但水循环的效率会下降。
2.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与光合作用有关。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主要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二者容易混淆。
3.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不仅与光合作用有关,还与呼吸作用有关。
一、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植物通过______吸收水,再通过_____________散失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森林涵养的水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需要,一部分成为________。
3.保护植物对维持___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根
蒸腾作用
地下水
水的动态平衡
二、植物是生产者
4.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________;粮食、蔬菜、水果、木材等都是植物提供的,人们食用的畜、禽、鱼虾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5.植物的___________,能为生物圈中的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____________。所以,植物是________。
植物
光合作用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三、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6.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到维持大气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从而为人类和一切____________的生存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其他作用
7.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_____________、保护农田、_________、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
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
需氧生物
防止水土流失
调节气候
知识点一 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1.(2024广州期末)据测算,某热带雨林的蒸腾量占降雨量的80%以上。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释放氧气
B.吸收二氧化碳
C.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制造有机物
C
2.(2023新疆中考)关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根吸收水
B.通过气孔散失水
C.通过筛管运输水
D.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C
知识点二 植物是生产者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其他生物的( )
①食物来源 ②氧气来源 ③空气来源 ④能量来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4.(2024凤城市期末)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下列与此无关的是( )
A.某同学跑步消耗的能量来自早餐中的米饭
B.大树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
C.小兔以草原上的绿草为食
D.小鸟以草籽为食
B
知识点三 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5.(2024抚顺期末)对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B
6.(态度责任)(2024沈阳期末)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承诺,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的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
C.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D.增加煤炭使用
A
知识点四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其他作用
7.(2024保山市一模)2024年3月 12日是第46个植树节,今年的主题是“贡献力量,奉献绿色,收获希望”。植树造林的目的不包括( )
A.可以砍伐更多的木材用于燃烧
B.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C.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D.调节气候、净化空气
A
8.(2023重庆期末)“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向上运输的拉力
B
9.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指的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通过②过程不会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地球上碳会因为生物的消耗而逐渐减少
C
10.(探究实践)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通过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者。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取光照后的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目的是检验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
生产
淀粉
(2)绿色植物可以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可以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其中图A所示装置可以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为原料,图B所示装置可以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为_______。
(3)绿色植物除了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进行_______作用,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二氧化碳
氧气
蒸腾(共11张PPT)
第3节 吸收作用
知识点一 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水分最先进入的是( )
A.导管 B.筛管
C.根毛 D.表皮以内的细胞
2.(2024泉州期末)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根毛,其存在的意义是
( )
A.使根系更牢固 B.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
C.使根向下生长 D.增加吸收面积
C
D
3.根毛细胞能够吸水的根本原因是( )
A.根毛细胞数量多,吸收面积大
B.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相接触
C.细胞壁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D.液泡小,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C
4.(2024张家口期末)盐拌黄瓜时,黄瓜细胞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其原因是(a、b分别表示细胞液浓度、食盐溶液浓度)
( )
A.b<a,细胞吸水
B.b>a,细胞吸水
C.a<b,细胞失水
D.a>b,细胞失水
C
知识点二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
5.(2024湛江一模)“灯无油不亮,稻无肥不长。”给水稻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为水稻生长提供( )
A.无机盐 B.水 C.二氧化碳 D.有机物
6.(2024防城港期末)菠菜口感清甜软滑,富含营养,其叶中含有的铬和一种类胰岛素物质,能使人体血糖保持稳定,具有食疗的作用。为促进菠菜叶生长,应多施( )
A.含磷的无机盐 B.含钾的无机盐
C.含硼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A
D
知识点三 无土栽培
7.(2023来宾期中)无土栽培技术为花卉、蔬菜及其他作物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该技术能使植物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 )
A.水和无机盐 B.无机盐和有机物
C.水和有机物 D.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A
8.下图是“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图一中萝卜的洞内装上浓盐水,在图二中萝卜的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萝卜会变软
B.图二中萝卜洞内的水会变多
C.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
浓度时,细胞吸水
D.对栽培作物施肥时,要注意
“薄肥勤施”
B
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对这句农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了“肥”,庄稼就能生长发育好
B.“肥”是指植物所必需的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无机盐
C.这句农谚强调了“肥”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D.合理施肥,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A
10.(探究实践)(广安中考)某校学生在实践基地中种植了一大片玉米,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自己所种的玉米叶片发黄,而周边农田中的玉米叶片未发黄。经查阅资料后得知,此现象可能是土壤中缺乏含氮的无机盐所致。为此,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实践基地的玉米地土壤制备足量的土壤浸出液。
第二步:取实践基地中叶片发黄的玉米幼苗若干株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用等量的不同营养液进行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 宜),一段时间后得到了实验结果。
项目 甲组 乙组
营养液 添加了适量▲的土壤浸出液 土壤浸出液
实验结果 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叶片仍然发黄
(1)本次探究活动中通常涉及以下的步骤:提出问题→
__________→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2)表格中的“▲”处应填写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将玉米幼苗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
作出假设
含氮的无机盐
形成对照
(4)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米叶片发黄是由于土壤中缺乏含氮的无机盐所致(或土壤中缺乏含氮的无机盐会导致玉米叶片发黄)(共10张PPT)
第4节 运输作用
知识点一 探究植物的运输作用
1.取一段带叶的茎,把它放在水里剪断,然后将靠顶端的那一段迅速放进滴有几滴红墨水的水里,等到叶脉变红了,把茎横向切断,发现被红墨水染红的部分是(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树皮
A
2.(2023重庆期末)每年5~6月份,柿子挂果时,果农都要对柿子树进行环割,如图所示,其目的是( )
A.减少病虫害
B.防止果树长得太高
C.避免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得太多,影响柿子口感
D.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使柿子增产
D
知识点二 导管和筛管
3.(2023晋州市期中)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园林工人常常通过“挂吊瓶”输液来给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输液针头应插入茎的( )
A.筛管 B.髓 C.导管 D.树皮
4.(遵义期末)下列关于植物运输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B.木质部中的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
C.韧皮部中的导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D.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水和无机盐
C
A
5.(遵义一模)植物体吸收水的部位、运输水的通道以及水散失的“门户”依次是( )
A.气孔、导管、根毛 B.根毛、气孔、导管
C.根毛、导管、气孔 D.导管、气孔、根毛
C
6.(2024青岛一模改编)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进入植物体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B.根、茎、叶中的导管是相连通的
C.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结构
D
7.下图为烟草植株叶片中的导管,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导管运到植物各处
B.构成导管的细胞具有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C.除茎以外,根和叶脉也有导管
D.导管中只运输水到达植物体各个部分
C
8.药用植物肉苁蓉常生活在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并从梭梭根中获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同时梭梭因根部具有肉苁蓉,其光合速率会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梭梭的有机物可通过导管运输至肉苁蓉
B.肉苁蓉可促进梭梭的光合作用
C.梭梭根部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D.肉苁蓉和梭梭之间是互惠互利关系
C
9.(探究实践)在“探究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
(1)锥形瓶中的红墨水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便于观察水和无机盐的
运输情况
①预期的实验现象:A枝条________,B枝条________。
②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一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明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茎可运输水和无机盐”这一实验结论,又设计了另一实验,如图(锥形瓶中已滴入了红墨水)。
不变红
变红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设置对照实验,可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共13张PPT)
第5节 蒸腾作用
知识点一 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1.(2023重庆期末)探究“叶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选取下列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②
B
2.(2023太原二模)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小青选取了大小及生长状况相近的枝条,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他所探究的因素是( )
组别 处理方法 甲组 下端插入等量水中 保留全部叶片 液面上滴加等量的植物油 30 ℃
乙组 保留少部分叶片 30 ℃
A.水 B.植物油 C.温度 D.叶片面积
D
知识点二 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3.(2024绥化二模)学校操场上的白杨树高大挺拔,远远望去好像是一把把绿色的大伞。它的根部发达,可以在几十米以外找到水源。它的根部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构建植物体
C
4.(2023黔东南州期末)园林工人移栽树苗时,常在树苗上方加装黑色网罩或剪去少量树叶以提高成活率。该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A.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
B.降低蒸腾作用强度
C.提高呼吸作用强度
D.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B
5.(2023辽宁模拟)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B.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C.促进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D.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D
6.下列有利于植物叶片快速蒸腾的状态是( )
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B.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关闭
C.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张开
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A
7.在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
B.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丙
C.装置乙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比较甲、丙两组,可推断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B
8.(2024东莞期末)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的探究实验,将此天平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你将发现天平( )
A.左边上升
B.右边上升
C.没变化
D.左右摇摆
A
9.(2023毕节期末)夏季炎热的中午,植物会出现“午休”现象。这是由于植物为避免水分散失过多,关闭大部分气孔,降低蒸腾作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
B.植物“午休”时会停止呼吸作用
C.植物“午休”时吸收作用仍在进行
D.气孔关闭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B
10.(探究实践)某兴趣小组利用移液管、吸管和矿泉水瓶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用于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本实验使用了若干海桐枝条,这些枝条应长势一致,____________相同。根据图乙实验设计可知,起对照作用的是第____(填序号)组。
叶片数量
①
(2)分析①②③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风速越快,植物的蒸腾作用越____。
(3)分析①④⑤组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强
光照越强,植物的
蒸腾作用越强(共11张PPT)
第3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4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光合作用的发现与探究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发展史
1.(2024常德期末改编)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水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能净化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可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D.萨克斯的实验中,叶片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照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C
2.(2024吉林校级期末改编)如图所示,萨克斯的实验可以证明
(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
知识点二 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
3.(2024保定校级期末)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光下,当试管内的气体积聚到1/2的时候,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伸进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A.火柴熄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火柴复燃,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火柴熄灭,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火柴复燃,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
4.(云南中考)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淀粉的含量
B.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D.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A
5.在“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培养皿中放入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A.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B.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增加空气中的氧气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
6.(科学思维)(2023洛阳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海尔蒙特的实验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共有的设计是( )
A.将植物放置在光下
B.定时定量给植物浇水
C.将动植物一起培养
D.设置多个实验对照组
A
7.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该装置进行暗处理后,放在光下一段时间,摘取A、B叶片做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____叶片,说明该叶片中产生了______。
(2)用甲、乙装置作对照,可以证明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A
淀粉
二氧化碳
8.(探究实践)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小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把一株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于黑暗处一昼夜,按下图进行处理,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对标记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你分析回答小光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前将天竺葵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叶片B部分的处理方法是把整个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将_____________遮盖起来。
(3)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了_______色。
将叶片中原有
的淀粉运走耗尽
正反两面
黄白
(4)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呈蓝色的部分是____。
(5)若要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应选用_______组。
(6)通过C、D组对照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组对照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D、E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