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在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任太守,他宽简政治、发展生产。物阜民丰,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使欧阳修感到快慰。但当时整个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使作者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悲伤又欢喜,这两方面糅合在一起,表现在他的这篇作品里。
读准字音
辄( )
暝( )
晦( )
携( )
翳( )
洌( )
冽( )
肴( )
蔌( )
颓( )
觥筹( )
伛偻( )
sù
滁( )
壑( )
蔚( )
琅( )
潺( )
酿( )
chú
hè
wèi
láng
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
xié
gōng chóu
yì
liè
yǔ lǚ
liè
yáo
tuí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
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狼出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指导
1、21个“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① 表判断,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② 肯定或陈述,如:山之僧曰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③ 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指导
2、25个“而”字。
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 (轻读)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 (轻读)
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 (轻读)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轻读)
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重读)
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重读)
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 (轻读)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默读课文,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难词句。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亭外的风光,亭名的由来,醉翁寄情山水的乐趣。
第二段: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第三段:太守出游所见的画面——滁人游,太守宴,宾客欢, 太守醉。
第四段:太守醉游归来,自得其乐。
朗读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目的:让读者了解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研读探究
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而近,由面到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
第一段除了写“醉翁亭”的位置与环境还写了什么?
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
研读探究
(题眼,主线)
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周围环境的优美,都有哪几种“美”呢?请列举出来并简要赏析。
研读探究
朝暮变化之美
四季变幻之美
动静对比之美
朝暮变化之美
早: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林中雾气散去。
晚:云归而岩穴暝——烟云结聚,岩洞昏暗起来。
四季变幻之美
春:野芳发而幽香——野花盛开,发出阵阵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树木秀密,形成浓阴
秋:风霜高洁——秋风劲爽,霜色洁白
冬:水落石出——溪水低浅,溪石显现
动静对比之美
蔚然深秀的琅琊山
水声潺潺的酿泉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静态
静态
动态
动态
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研读探究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乐的句子。
思考:文中提到了哪几种“乐”?
分别有什么作用?
一、滁州人民游山之乐
对应句子: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作用:
①表示他们生活无忧,心情愉快。
②写滁人能享受闲适的生活,衬托出太守清明。
③写出作者因看见百姓生活安稳而倍感安慰。
二、太守与宾客宴游之乐
对应句子: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饮食就地取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宴会热闹情景)
作用:表现作者与民同乐。
三、宴罢尽兴而归,各得其乐
对应句子:
禽鸟之乐——鸣声上下
人之乐——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之乐——乐其乐
作用:
用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又用人之“乐”衬托太守“乐”。
研读探究
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与民同乐,以醉写乐。
体现作者寄情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志趣。
研读探究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
本句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乐于宴游,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卒章显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研读探究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思考:本文有怎样的行文特色?
(1)描写形象,情景交融。无论绘景还是写人,虽着墨不多,但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2)句式灵活,对散结合。有的单句成对,有的双句成对,有的三句成对,都工整贴切,形式和谐,节奏明快。加之对散穿插,富有变化,摇曳多姿。
(3)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和24个“而”字,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地抒发。
思想升华
无论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方法
1.诵读感悟内容
2.探究思想背景
3.赏析行文特色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课堂小结
本文描述醉翁亭四周优美的景色,兼写滁人、太守和宾客宴游的乐趣,借此表达作者“与民同乐”,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胸襟。
技巧:①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②衬托手法
词语积累
写景的词:林壑尤美 蔚然深秀 水声潺潺 峰回路转 晦明变化 野芳幽香 佳木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石出 树林阴翳
写人的词:伛偻提携 往来不绝 起坐喧哗 苍颜白发
写物的词:溪深鱼肥 泉香酒洌 杂然前陈 山肴野蔌
成语: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阅读拓展
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与课文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篇?请说明原因。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