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奉天读书时的事情,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能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课文层次巧妙、过渡自然。课文没有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这三件事,而是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的写法:一开头就向读者展现了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一节修身课上,魏校长和同学们围绕着“为什么而读书”展开的对话情境。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是周恩来与众不同的回答让大家震惊,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顺应读者的疑惑,揭示了任务的身份和立志原因。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也向学生展现了立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对话、情境体验、结合资料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
2.写自己的读书志向,做到目的明确,理由清楚。
【教学重难点】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课后诗歌,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感受周恩来崇高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学生补充词语,回顾课文中的三件事。
2.出示事件表,学生表格中的相关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振兴中华)
3.教师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读悟探究,精读文本
活动一:从课文中寻找立志之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周恩来立下振兴中华的志向,原因是——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师:课文中多次提到“中华不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
2.学生汇报,感受中华不振。
预设一:交流耳闻“中华不振”部分。课件出示:“奉天有些地方……没有地方说理。”“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1)师引导:伯父在说这句话时,内心是怎样的?周恩来又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指名读)
(2)分角色朗读。
预设二:交流目睹“中华不振”部分课件出示文段:
“这个女人的亲人……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1)师: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从这些人的遭遇和行为中,发现了哪些你认为不合理的地方?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交流句式:
(谁)……本应该……,可是 ……
(3)师追问:这些都是少年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事实,现在,再看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你有什么问题不问不痛快?
(4)师:是啊,女人想寻求撑腰却被训斥,是因为——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却没受到惩处,是因为——中国巡警不帮助女人却为外国人说话,是因为——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是因为——
(5)师提问:你们问的问题也萦绕在目睹这一切的少年周恩来的心中,这时,周恩来内心又有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此时周恩来的内心变化。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志存高远)
(1)指名朗读。
(2)师生共读。
活动二:从时代背景寻找立志之因
1.学生交流资料。
师:少年周恩来看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在中国大地上,人民群众又遭受的苦难又岂止是这些,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当时的中国。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小结。
师:正是这样的屈辱和苦难,让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但是,仅是立志能解救屈辱和苦难中的祖国和人民吗?我们跟随一个视频再来回顾一下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前因和后续。
活动三:结合诗歌,感受少年壮志。
1.播放视频,教师引导。
2.教师范读。
3.学生读诗歌,结合前面的交流和搜集的资料,说说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4.师小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少年周恩来立下的誓言,更是他倾其一生奋斗的目标,从日本留学回来后,他义无反顾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直到新中国成立,成为了中国第一任总理。以后的日子里,他也一直在为这个志向而奋斗。
5.了解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生。(板书:意志坚定)
师:新中国成立那天,他已经四天四夜没合眼了,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始终在为中国的振兴而奋斗,哪怕是在病床上也在会见外宾,他用一生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的含义,也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
活动四:用心领悟,书写读书目的
1.师谈话:回首祖国走来的这些年,默默为祖国、为人民奋斗的人民不在少数,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我们才有了这样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在我们认为和平的年代,仍存在无声的战争,科技、航天、文化……处处是我们看不见的硝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如果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么回答呢?
2.学生书写读书目的。出示书写提示。
3.学生交流读书目的。
4.教师总结
同学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回望历史长河,每一位杰出人物都是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今天,我们讲述了少年周恩来的故事,感受到了他的远大志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少年周恩来一样,立下少年壮志,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行动书写不凡的人生!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继续完善自己的读书志向,并说给家人听。
2.借助课文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试着完整讲一讲周恩来的故事。(拓展性作业)
【板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振兴中华(意志坚定)中华不振
果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