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认识事物本质,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
2.了解寓言特点,学习赏析寓言的方法。
3.巩固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词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准确把握寓意。
2.难点: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领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学过哪些?
成语“黔驴技穷”也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学习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请一个学生介绍关于柳宗元的生平资料,并背出柳宗元的一两篇诗作。)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注音。教师读完后,检测字音。
2.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与理解自由朗读。
3.教师略作指导之后,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读后请一名学生略作点评。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通过反复的朗读,基本理解文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组织学生互相翻译。
3.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提示一些重要语句。学生进行标注,画出重点。
4.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为神:
以为且噬己也: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然往来视之:
稍出近之:
驴不胜怒,蹄之:
技止此耳:
尽其肉,乃去:
四、小组活动
复述课文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复述,选派代表全班复述。
2.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时抓住虎的心理活动,紧扣以下课文内容:
(1)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当驴出现时,“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3)虎对驴的态度有无改变?
(4)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归纳文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将本文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第2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检查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复述。
二、精读课文,讨论寓意
1.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六个层次分出来。并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动作的词语。
畏驴:①以为神 ②憖憖然 ③甚恐 ④觉无异能,终不敢搏 ⑤益狎 ⑥技止此耳
食驴:①蔽、窥 ②稍出近之 ③远遁 ④往来视之,近出前后 ⑤荡倚冲冒 ⑥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
2.探讨寓意。
模仿《驴和马》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两篇寓言的结尾用一句话说出本文的寓意。
教师提供材料。
《驴和马》
马和驴一起旅行,马拉着轻便的车轻松地前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驴驮着很重的鞍囊走路。“我多希望我是你,”驴感叹道,“你什么也不用做,却佩带这么漂亮的马具。” 后来爆发了一场战争,马在最后的冲锋中不幸身受重伤。驴从将要死去的马身边经过。“我错了,”驴说,“安全比漂亮的衣服更重要。”
这是说,不要随便羡慕别人,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幸福与不幸。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圆。”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
三、思维训练
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下面三个角度思考。
1.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2.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3.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顺畅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尝试创作一个寓言故事。
资料宝藏
1.关于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寓言”一词出于《庄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人宣颖称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尽管《庄子》中“寓言”这个词同后来作为文体的“寓言”不尽相同,但其实质是相通的。中国古代寓言题材丰富多彩,《战国策》多用动物故事,与西方寓言不谋而合;《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惯用历史传说和生活轶闻;《庄子》喜用怪诞题材。先秦寓言“参预”了诸子百家的激烈争鸣和战国策士们的纵横论辩,闪射出战斗的光芒。许多精湛的寓言后来凝练成精警的成语进入了全民语言,“筑室道谋”、“揠苗助长”、“讳疾忌医”、“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疑人盗斧”、“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画蛇添足”、“歧路亡羊”、“杯弓蛇影”,这些源自寓言的成语,词语精炼,音律协调,意象鲜明而内涵深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这是任何别的民族的寓言得未曾有的荣耀。自汉魏六朝至唐宋元明清,代代有佳作,许多大文学家如柳宗元、苏轼、刘基等,都有传世的寓言作品。中国古代还有大量的笑话,有一些也是很好的寓言。
2.《三戒》并序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迫于祸。有客谈糜、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临江之糜
临江之人,畋得麋,畜之。入门,群犬 ( http: / / www.21cnjy.com )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淡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