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提升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提升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5 06: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提升训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八王之战
2.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活动,在模仿活动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磨制石器 B.建造房屋 C.烧制彩陶 D.烧烤食物
3.如图是“书圣”王羲之的艺术作品,该作品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完美境界。该作品使用的字体是( )
A.行书 B.楷书 C.小篆 D.铭文
4.良渚遗址中出土了20万公斤的炭化稻谷,还有两种石镰,一种掐穗用的爪镰,另一种标准的割杆子的镰刀。据此推断,当时( )
A.使用打制石器 B.开始农耕生活 C.出现早期国家 D.进行商品交换
5.“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衰微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彻底瓦解 D.周朝政局稳定
6.“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不仅丝绸之路上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农产品,而且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区域人们思想文化的交融。”材料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
A.有利于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D.是中国到古罗马的重要交通线
7.《左传》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记载,直接反映西周实行了
A.奴隶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8.这是一座下部架空的住宅,已发掘部分长约23米、进深约8米。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地区非常适用。它距今约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该建筑遗址最有可能属于( )
A.半坡人 B.河姆渡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9.史书记载,商朝在阳甲在位时期,曾经出现衰落的局面。盘庚继位之初,想通过迁都摆脱旧的政治势力的束缚,从而振兴政治和国力。在商族人的支持下,盘庚将都城迁到( )
A.洛邑 B.镐京 C.殷 D.亳
10.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在地方设立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1.郦道元的《水经注·濡水》记述:“濡水(滦河)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汉武帝亦尝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其石”为记功石。下列能刻在石头上的内容是( )
A.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B.修筑长城和阿房宫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四处征战,穷兵黩武
1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对材料中所说的周的制度,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B.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C.它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D.它标志着西周进入封建时代
13.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4.由表《楚国域内出土的铁器》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地点 出土情况
湖南长沙、衡阳 发掘的61座墓中共有21件铁器,其中铁农具17件,占全部铁器的81%
楚纪南城(湖北荆州) 出土33件铁器,其中农具19件,占全部铁器的58%
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等 大量铁农具出土,种类也较多
A.楚国的农业成就最为突出 B.冶铁业主要集中在楚国
C.农耕中已普遍使用铁农具 D.农耕中不再使用青铜器
15.在我国远古时期,有这样一位重要人物,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位人物是( )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嫘祖
16.甘肃林家遗址距今约5300-4600年,在其墓葬中发现了男女骨骼、半地穴式房屋、粟粒标本、家猪骨骼、通体磨光的石质镰刀。据此可知,林家遗址( )
A.为旧石器时代研究提供证据 B.反映的生产生活面貌接近河姆渡人
C.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反映了定居人口已经发展原始农业
17.考古发现,夏朝在阳城修建城池和大型宫殿。根据传世文献记载,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设中央机构和职官。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D.夏朝统治范围的辽阔
18.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山西文物众多,有“地上文明看山西”的说法。某校历史小组以“三晋文明”为主题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1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陶寺遗址”的资料,从材料中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15千米,距今4300—4000年。城内有两处高等级的墓地,墓葬中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蟠龙以红白彩描绘,周身遍饰红鳞纹,既是帝尧邦国图腾,又是典籍所载“赤龙生尧”的注释。另出土的朱书扁壶,上有朱砂书写“文、尧”两个字,成为帝尧邦国文明的原创标志和初始记录。
A.陶寺都城遗址是山西最早的人类遗址
B.尧在位时已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C.蟠龙纹陶盘表明陶寺彩陶技术水平最高
D.陶寺墓葬物品表明墓主身份高贵
20.下面是同学们参观山西青铜博物馆搜集到的图文材料,这些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在于( )
两个文物均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春秋晋卿赵氏大墓。图一为青铜附耳风螭纹蹄足镬鼎,有两组七个青铜列鼎。最大的一件青铜鼎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春秋大鼎,图二为莲盖夔龙纹方壶,长方形华盖,中空,有一周凹槽,四周八片镂空外侈的莲花瓣,呈波浪式,每片莲花瓣内饰两条夔龙。颈两侧有一对壮硕的兽形耳。兽回首卷尾,蹲立,眉目清秀,卷鼻,獠牙。
A.见证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B.说明春秋时期社会局势动荡
C.体现了春秋时期生活水平较高 D.表明春秋时期等级制度鲜明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和食,死者过半。”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1.西汉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项羽 D.陈胜
22.材料反映了西汉刚刚建立时的社会状况是( )
A.诸侯王势力膨胀 B.诸子百家的学说盛行
C.土地荒芜,民不聊生 D.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23.汉初的统治者,为了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为此实行了( )
A.严刑峻法 B.分封诸侯 C.焚书坑儒 D.休养生息
二、材料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徙的特点(或方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后代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诸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分封)子弟,以地侯之(以侯爵的身份得到土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逐渐)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汉书 主父偃传》
材料三: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尊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朝和汉朝分别采取的措施。分析二者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三,写出所呈现的局面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图一:长江流域 图二:黄河流域
材料二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材料三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某地区举办轩辕黄帝祭祀活动,来自社会各界共1000余人来到当地的黄帝祭祀广场,共同祭祀轩辕黄帝……诵读祭文、行祭祀礼,百余人着汉服颂歌乐祭,还有轩辕车会、舞狮等民俗表演活动,民众纷纷敬献花篮和鲜花……
(1)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名称。
农作物名称:图一 图二
(2)材料二中的“神农”是谁?依据材料二写出他对农业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人们举办祭祀黄帝的活动的现实意义。
三、综合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初一某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的现象,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该班围绕如何治理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材料二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和韩非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请你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写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观察、阅读上述图片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短文,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10分。要求:题目自拟,史实论述正确,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A B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C B D B A D A
题号 21 22 23
答案 B C D
24.(1)特点(方向):北人南迁(或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由北向南迁徙)。
(2)原因: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3)因素:生产工具革新;先进的生产技术;统治者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安定的社会局面等。
25.(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郡县制,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管控或加强中央集权。
(3)文景之治。
(4)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6.(1) 水稻 粟
(2)神农:炎帝。贡献:教导人民顺应天时、利用地利、发明农具和教民农耕。
(3)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
特点: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
(4)意义: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同时可以增加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7.(1)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示例:加强宣传教育,让同学们认识文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改变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
28.(1)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或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2)示例:题目:张骞出使西域和佛教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论述: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期,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西方进行的官方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