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兼
葭
作品介绍
《兼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 风 , 属秦国民歌。 “秦风”多言车马田 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 引人遐想,也是一首抒情诗作。
兼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q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
méi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J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chí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注意重音,韵律、语气和感情。
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二二”拍。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sì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zh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萧 葭
请大家齐读诗歌,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人在何处 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 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人在何处 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 高地上。
理解诗意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干。
意中人在何处 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的 陆 地。
第一章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用 水 边秋 景起 兴,
渲染朦胧、凄清的气氛, 引出诗人对伊人的相思和 求而不得的惆 怅 心 情。
“溯洄” “溯游”刻画了主
人公追求的热切与执着,
内心的焦急与忧愁。
整体感知 第一章
兼 葭 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以兼葭、霜露起兴, 引出对伊人的执着 追 求 。
追寻之路充满艰难险阻,
主人公仍执着追求。
惆怅落寞之情。
兼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第二章
1、诗人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
索 ,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2. “伊人”也许是诗人心中倾慕、努力追 求的一名女子,也可以泛指一切美好的事 物;诗人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象征人 先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感悟形象体会情感
1.诗人是怎样的的一个形象 2.诗中的“伊人”是何人
内容上:前两句写秋景,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三、四句点明主题;
后四句写追寻“伊人”的情况。
结构上:重 章 叠 句
(一唱三叹,深化意境)
随着时间推移,表现主人公反复追寻伊人而
可望不可即的惆怅心情。
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追求的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读出惆怅之情
兼葭
1.重章叠句
2.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3 .运用"兴"的手法
4.情景交融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作
用: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 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或委婉深长 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 ( 抄 )
重章叠句
参差荇菜,左右流(采/笔)之
反复写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表现 君子对淑女的锲而不舍的追求。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 鼓乐之)
反复吟咏君子对淑女的追求,表现 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和执着追求。
这是一首抒情诗,以 露 重
霜浓的深秋为背景,淋漓尽致 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意中人 反复追寻,但可望而不可即的 惆怅与思念之情。这首诗朦胧、 含蓄,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 风情摇曳的好诗。
《关雎》和《兼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 式上有什么异同 同步58页第八题 相 同 点 : 1.都属于 “国风”,都是当时的民歌;
2.都用了 “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
寄意 ;
3.都用重章叠句的方式,反复咏唱; 4.都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音韵美。 5.语言形式,四言一句,二二节拍。
《关雎》和《兼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
式上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
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
热情浓郁;《兼葭》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 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
和伤感 。
2.《关雎》叙 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
《兼葭》意 境含蓄,场景朦胧,“兴”的手法更 加突出,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兼葭,不仅是一首诗歌,
也是一幅画。它描绘出了我们 每一个人心中“在水一方”的 伊人——我们的梦想。因为,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千山万水, 奔向天地跑道,我们都是追梦 人。
新
课堂小结
兼葭:苍苍—萋萋—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地点: 一方—中央—湄—坻—溪—沚
环境十分清冷,
心境十分落寞 时间推移,心 情焦急和惆怅
困难重重, 心情急切
板书设计
蒹葭
联想到爱情(起兴)
苦闷与焦灼(实写)
和谐与欢乐(虚写)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爱慕
思念
愿望
追求爱情
关雎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女子(多指未出嫁的姑娘)。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形容心中有事。
求之不得:想找都找不到(多用于意外地得到时 )
成语积累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就运 用了“比兴”的手法。
(2)《关雎》中形象描写了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 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 “流”即求取,“采”即采摘,“笔”即挑选,几个动
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
B. “ 琴 瑟 友 之 ” “ 钟 鼓 乐 之 ” 实 写 青 年 与 意 中 人 热 恋 的 时
是 抒 情 主 人 公 的 美 好 幻 想 ,
光 和 举 行 婚 礼 的 欢 乐 场 面 。
是 虚 写 而 非 实 写
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
坦率朴素、热烈浓郁。
D. 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 歌的音乐感、节奏感。
思考探究一、《诗经》二首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试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举例+重章叠句作用+主旨)
①解释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指诗歌中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 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②举例分析: (举其中一例即 可)◆《关雎》中的第二、三章的首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句法相同,中间换了一个字。增强诗 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回环往复之美,逐步深入地表现了君子
对窈窕淑女的深情。◆《兼葭》中三章的首句“兼葭苍苍,白露 为霜”,“兼葭萋萋,白露未晞”,“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句法相同,中间换了几个字。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回 环往复之美;反复渲染气氛,(《兼葭》)表现主人公对心仪女
子的情真意切。
思考探究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试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举例+比兴作用+主旨)①解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 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②举例分析:(举其中一例即可)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 对 象 ,兴 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抒情主人公的对淑女的殷
切盼望,以此情感总揽全诗。◆《兼葭》第二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
动的荇菜为比,兴 起君子欲求淑女的渴慕之心,却又求之不得的思念
之情。◆《兼葭》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天光水色的景象为比, 兴起一种迷茫的境界,从侧面显示了主人公心中那种只能够远望,便 心满意足的“朦胧”和“距离”之动人之感之美。
思考探究三、《兼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 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 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手法+内容+主旨)
①用了重章叠句,再以景起兴(利用芦苇、秋水等景物 ) 渲 染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表现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真情与绵 远悠长地思念。
②用时空的变化(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 的时光的流逝,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的地点变
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而深情执着地追寻,暗示了 “伊人”的身影无处不在却又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