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3.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生动说明事理的方法和叙说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2.层层设疑,安排巧妙。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心,明白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培养谦虚好学的好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初一我们曾学过《斜塔上的实验》,知道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哪位科学家的事迹?(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俐略)(播放视频)再结合《斜》谈谈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在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科学精神?(不畏权威,勤于思考、不断实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创新、善于探索,不怕权威)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出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作者 )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正音:
颖慧yǐng 啁啾zhōu jiū 臆度yì duó 喈喈jiē 阐释chǎn
翌日yì 匣子xiá 门枢shū 弥补mí 笃信dǔ
嗣后sì 窒息zhì 宽宥yòu 毋宁wú nìng
优柔寡断guǎ 饶有兴味ráo 迥然不同jiǒng
2.字词释义:
臆度:臆测,主观地推测。
阐释:阐述并解释。
臆断: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迥然:形容差别很大。
嗣后:〈书〉以后。
愕然:形容吃惊。
宽宥:宽恕,饶恕。
茫昧:模糊不清。
天资颖慧:形容人生性聪明
聊以自娱:姑且用来自寻娱乐。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饶有兴味:形容人的兴致很高。饶,丰富。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初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并尝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段内容:
个人知识越多,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即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①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长期的经验”:这一发现并不是凭空捏造,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事实可作佐证。“似乎”一词并不作全盘否定,表明作者的谦虚,表明这一发现是无意地形成,从朦胧的感觉而逐步清晰。也发现本身提出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人表面上的才气、能力与知识拥有的实际状况成反比,表达了一个与常人的认识颇不相同的观点,透出了新意。(作比较)
②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详细说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③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四、探究文本
1.精读第二段,找一找本段中以一个人为例,写到了哪些乐音?讲到了哪些发声原理?这个人的感受分别怎样?
鸟儿的叫声(借助呼吸之气发声)→极为惊异、佩服、自得愉悦;
牧童的笛声→惊诧不已,意识到无知,决定主动探求;
拉弓声→惊愕可想知,意想不到,相信自然界尚存其他方法,不再惊讶;
门枢和铰链的摩擦声、指尖敲杯子的杯口→奇妙;
黄蜂、蚊子、苍蝇、蟋蟀的发声(靠翅膀快速振动发声) →好奇、茫味、不理解、不相信,以为不可能另有他法;(作比较)
风琴、喇叭、笛子、弦乐器;铁簧片发声(含在嘴里,以口腔作为共鸣体,以气息作为声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以为无所不晓;
蝉的乐声(没明白发声原理)→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之中,知识太贫乏,笃信世上有上百种人所不知的、难以想像的方法。
2.你知道蝉的发声原理吗?
蝉的歌唱是它求偶的呼唤,将要婚礼的标志,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成年雄蝉才会唱,雌蝉都不会发声。开始低沉,逐渐欢快,天气越闷热,唱得越欢,时间越长,凉风一吹,它就默不作声了。腹部两侧,各有一片弹性较强的薄膜,叫“声鼓”。外面覆着一块盖片。里面有鼓膜和完美的扩音系统,由两片褶膜、一个音响板和一个通风管组成。高歌时,用肌肉徐徐颤动,拉扯动鼓膜,振动空气,发出的颤音在褶膜里扩大,然后它从音响板上反弹回来,音量变得更大。接着,张开穴上的盖片,鼓声就传扬开来了。因此蝉是动物中出色的“鼓手”。
3.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发声方法?
吹口哨、吹树叶等
4.文中的“这个人”知道的发声方法越多,他对声音的认识高度就越高,但他为什么遇见新问题时,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无知和愕然?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一个人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无知。
5.可见,本文运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6.本段主要运用哪一种表达方式?与第3段有何不同?它们都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第2段记叙,第3段议论,都是为了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7.第3段是如何说明的呢?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
以第2段对蝉的认识作类比,并将“手心”和“遥远天际”形成对比,表明不了解彗星成因毫不足怪,应予谅解,应当受到宽宥。(作比较)
8.结合第3段,你认为作者从本质上讲,为什么说自己不知彗星成因应当受到宽宥呢?
第三段开头第一句(承上启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还可以…丰富性”总结第二段,说明人们无论在哪方面,知识都极为有限。“其方式在…无能”启下,说明在人们探索出未知奥秘之前的惊愕,并且有时亲自实践,亲身经历,都不足以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同时也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复杂性。所以即使不能探求出结果也应当受到宽宥。显示了他的坦然,不以无知为耻。
9.作为天文学家的作者,反对地球中心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持和发展了地动说,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天文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仍谦称自己有许多问题尚不理解。那你能运用本文开头提出的观点谈谈作者是真的无知吗?
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恰恰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天文知识丰富的反映,他一定是运用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从多方面对彗星的成因进行探讨,但发现一切解释都不能尽如人意,从而感慨自己的无知。
10.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学习?
谦虚、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坚持实验的毅力……对照伟人,看看自己,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与明俱进,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益增多而又愈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隐秘。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六、情感延伸
文中遗留的未知问题,随着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发展,有的已有了答案(蝉),而有的仍在争论之中(彗星成因)。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的谜团等着我们去探索、寻找答案。破译这些谜团,人类智慧将全面突破现有的极限。让我们大家铭记伽利略的箴言: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让我们不断地学习,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请你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事理说明:已知有限 未知无限
说明顺序: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等
语言特色:严密精确、生动形象,逻辑性强
一个学生曾问古希腊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芝诺“老师,您的学问那么渊博,为什么还那么谦虚?”“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的越多,这个圆就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结论:随着个人知识的增多,他所意识到的未知世界的问题也增多了,知识愈多愈发现自己的无知。爱默生说“一切都是谜,一个谜的答案是另一个谜”你知道声音和乐音是如何发出的吗?你知道蝉为什么会“唱歌”吗?你知道彗星是怎样形成的吗?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这位世界级的科学家说了一句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震撼力的话“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伽利略 (1564~1642): 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早年入修道院学哲学和宗教。1581年入比萨大学学医。历任比萨大学、帕多瓦大学教授。主张研究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是近代实验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大家肯定还记得他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吧。通过实验,推翻了向来奉为权威的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建立了落体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因而他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著作《对话》《论述》。
写作特色:
1、用例典型,叙说生动形象
文章以人类对声乐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发展而又愈感困惑的事实为据,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用例颇为典型。
叙说事例时,作者又把千百年的认识史浓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一个人的故事,显得集中紧凑,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人迹罕见”等为他的无知(不知笛、琴)提供了恰当的环境依据;尽力描写琴笛之形象特征;充分表现主人公的孤陋寡闻和强烈的好奇心;细腻地写出他的探索行动(对蝉的全方位研究)
可见用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使文章通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
2、结合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3、文中新疑迭出,安排巧妙。
文章突出主人公的自我感受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大量使用“然而、但、可、却、又”等关联词语。第二段的层次过渡都体现了一种转折关系。
对话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