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第4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第4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30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5 09: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章第二节第4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呈正四面体形
键长相等
键角相等为109°28′
杂化轨道理论
CH4分子空间结构
1s22s22p2
杂化轨道理论
电子跃迁
2s
2p
基态
激发态
CH4分子空间结构形成分析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2s
2p
1s
矛盾:轨道重叠得到的空间构型就不可能是正四面体形的甲烷分子
杂化轨道理论
空间结构矛盾
x
y
z
x
y
z
z
x
y
z
x
y
z
杂化轨道理论
混杂
sp3 杂化轨道
电子跃迁
2s
2p
2s
2p
基态
激发态
CH4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混杂前后轨道总数不变
1s
杂化轨道能量相同、方向不同
杂化轨道理论
重叠成键
CH4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
sp3 杂化轨道
1s
1s
1s
1s
4个C-H σ键
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用于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
电子云轮廓图表示CH4分子sp3杂化轨道的形成
109°28′
杂化轨道理论
1s
1s
1s
1s
4个能量相同、方向不同的sp3杂化轨道
体系的能量降到最低(轨道间的排斥力最小)
正四面体形
x
y
z
x
y
z
z
x
y
z
x
y
z
杂化轨道理论
1.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
电子
跃迁
重叠
成键
轨道
混杂
理论要点
莱纳斯·卡尔·鲍林
(1901-1994)
各种空间结构
2. 生成杂化轨道能量相同、方向不同
3. 混杂前后轨道总数不变
4. 体系的能量降到最低(轨道间的排斥力最小)
杂化轨道理论
sp3杂化轨道,表示这4个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sp3
1个s轨道
3个p轨道
符号含义
杂化轨道理论
sp3杂化轨道
重叠成键
容纳4对电子
CH4分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
杂化轨道数为4
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
sp3杂化轨道的形成分析
杂化轨道理论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数=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σ键数
1
3
4
4
109°28′
120°
180°
1
2
3
3
1
1
2
2
课堂练习1
杂化轨道理论
化合物 中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 对数 杂化轨道 数目 杂化类型 VSEPR模型 名称 分子的
空间结构
CH4
NH3
H2O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V形
正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四面体形
sp3
sp3
sp3
1s22s22p3
1s22s22p6
1s22s22p2
4
4
4
4+0=4
3+1=4
2+2=4
课堂练习2
杂化轨道理论
化合物 中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 对数 杂化轨道 数目 杂化类型 形成σ键的杂化轨道数目 容纳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
CH4
NH3
H2O
4
3
sp3
sp3
sp3
1s22s22p3
1s22s22p6
1s22s22p2
4
4
4
4+0=4
3+1=4
2+2=4
2
0
1
2
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课堂练习2
杂化轨道理论
CH2O分子有 个σ键,有 个π键,中心原子有 对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对应 个杂化轨道,所以该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3
3
3
0
1
sp2
课堂练习3
杂化轨道理论
混杂
电子跃迁
2s
2p
2s
2p
基态
激发态
sp2 杂化轨道
py
CH2O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问题思考:
参与杂化的轨道数目为多少?
分别是那几个轨道参与杂化?
杂化轨道理论
sp2 杂化轨道
pz
CH2O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
1s
1s
2s
2p
px
py
pz
氢原子
氧原子
2p-2p
π键
σ键
sp2 -1s
sp2 -2p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用于形成π键
杂化轨道理论
3个能量相同、方向不同的sp2杂化轨道
体系的能量降到最低(轨道间的排斥力最小)
平面三角形
电子云轮廓图表示CH2O分子sp2杂化轨道的形成
x
y
z
z
x
y
z
x
y
z
x
y
z
120°
杂化轨道理论
电子云轮廓图表示CH2O分子sp2杂化轨道的形成
2py
2pz
氢原子
氧原子
sp2杂化轨道
1s
1s
2pz
x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y
x
y
z
杂化轨道理论
CO2分子有 个σ键,有 个π键,中心原子有 对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对应 个杂化轨道,所以该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
2
2
2
0
2
sp
课堂练习4
杂化轨道理论
混杂
电子跃迁
2s
2p
2s
2p
基态
激发态
CO2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
sp 杂化轨道
2py
2pz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
问题思考:
参与杂化的轨道数目为多少?
分别是那几个轨道参与杂化?
杂化轨道理论
CO2分子中心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
2s
2p
px
py
pz
氧原子
氧原子
2s
2p
px
py
pz
2p-2p
π键
σ键
sp -2p
sp 杂化轨道
2py
2pz
x
y
z
x
y
z
180°
杂化轨道理论
2个能量相同、方向不同的sp杂化轨道
体系的能量降到最低(轨道间的排斥力最小)
电子云轮廓图表示CO2分子sp杂化轨道的形成
直线形
x
y
z
z
x
y
z
杂化轨道理论
电子云轮廓图表示CO2分子sp杂化轨道的形成
2pz
2个氧原子
sp杂化轨道
2px
y
x
y
z
z
x
y
z
x
y
z
x
y
z
2py
2pz
x
y
z
x
y
z
x
y
z
化合物 中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 对数 杂化轨道 数目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VSEPR模型 名称 分子的
空间结构
BF3
SO2
BeCl2
C2H2
0+2=2
直线形
1+2=3
V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1s22s22p2
0+2=2
直线形
直线形
1s22s2
0+3=3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1s22s22p1
sp2
sp2
sp
3
3
2
sp
2
课堂练习5
杂化轨道理论
3s23p4
化合物 中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 对数 杂化轨道 数目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形成σ键的杂化轨道数目 容纳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
BF3
SO2
BeCl2
C2H2
1s22s22p2
3s23p4
1s22s2
1s22s22p1
sp2
sp2
sp
3
3
2
sp
2
3
2
2
2
0
1
0
0
课堂练习5
杂化轨道理论
0+2=2
1+2=3
0+2=2
0+3=3
一、理论要点
1.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
2. 杂化轨道能量相同、方向不同
3. 混杂前后轨道总数不变
4. 体系的能量降到最低
(轨道间的排斥力最小)
二、理论应用
1.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 杂化轨道数
价层电子对数为 4 时,其杂化类型为 sp3 杂化
价层电子对数为 3 时,其杂化类型为 sp2 杂化
价层电子对数为 2 时,其杂化类型为 sp 杂化
杂化轨道理论
课堂小结
2.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
3. 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
巩固练习
1. 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C.轨道杂化前后数目相等,形状、能量不同
D.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2. 以下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p3杂化轨道中轨道数为4,且4个杂化轨道能量相同
B.杂化轨道既可能形成σ键,也可能形成π键
C.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最小排斥原理
D.sp2杂化轨道最多可形成2个σ键
巩固练习
3.氨气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
A.两种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3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的原子总数为4而甲烷为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
C.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D.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巩固练习
5. 有关苯分子中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碳原子的一个sp2杂化轨道参与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与其他碳原子形成2个 键和1个π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sp2轨道与其他碳原子的2p成 键
巩固练习 — 参考答案
1. D 2. A 3.C 4. C 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