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5 23: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古代印度文化
1.(2024河南洛阳高二期中)考古学家在约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土了一批刻有图形符号的印章,从这些印章上发现了500多个文字符号。这说明(  )
A.印度是最早产生文字的国家
B.古印度是较早的文明起源地
C.雅利安人已进入南亚次大陆
D.古印度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
2.(2024江苏连云港高二期中)古印度早期佛教依据其“四姓缘起论”,提出四姓中刹帝利居首位,第二位是婆罗门,作为四姓之末的首陀罗与其他三姓并不存在隶属关系。由此可推知,古印度早期佛教(  )
A.解决了印度尖锐的社会矛盾
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
C.使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再受阻
D.提出了人人平等的政治诉求
3.(2023河南洛阳联考)古印度时期,进行城市建设需要用大量数字来计算,而石子计数和结绳计数这两种方式因效率过于低下而不适用。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婆罗门发明计数符号并逐渐被广泛使用。这可用于说明(  )
A.古印度艺术与宗教有关
B.古印度文明世界领先
C.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
D.种姓制度具有优越性
题组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4.(2023山西大同高二月考)《高丽史》记载:“高丽太祖开国之初,参用新罗、泰封(朝鲜半岛政权)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这说明高丽(  )
A.受到儒学深刻影响   B.承袭本土文化
C.全面仿效唐朝制度   D.中央集权强化
5.(2024江西上饶高二月考)日本法制史学者指出:“自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上与精神上,皆依据《唐律》。”明朝建立以后,《大明律》和《大明会典》依然是日本研究和模仿的对象。这表明古代日本法律(  )
A.深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
B.以推进社会变革为宗旨
C.立足国情且有重大创新
D.拓展了中华法系的内涵
题组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6.(2024广东惠州高二期中)古代埃及人在尼罗河沿岸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古代阿兹特克人同样在茂密丛林中建起太阳与月亮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与古代印加人都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规律制定了太阴历。这说明文化具有(  )
A.差异性   B.共通性
C.多样性   D.互动性
7.(2023安徽阜南校级月考)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这反映了(  )
A.印第安文明被欧洲白人文明所同化
B.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C.印第安人的文化发展进程被殖民侵略打断
D.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程度与其他大陆相近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古代印度文化
1.(2024云南昆明高二月考)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见,当时印度(  )
A.宗教信仰逐渐衰落   B.宗教文化丰富多彩
C.文明多元较为明显   D.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2.(2024辽宁沈阳高二月考)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这些史诗都是由游吟诗人歌唱、口耳相传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些诗是变化的,是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的。据此可知,古代史诗(  )
A.准确传递过往历史 B.符合当时时代特征
C.体现各地文化交流 D.拥有极高史料价值
3.(2023河南三门峡校级月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再生和因果报应等基本观念和制度有细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它们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所有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这说明印度宗教(  )
A.与西方其他文明区分明显
B.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
C.教义抽象而富含哲理
D.教派众多而影响深远
4.(2023湖北武汉高二期末)12世纪时,柬埔寨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吴哥窟是高棉文化的代表。由于佛教和印度教在柬埔寨都很盛行,因此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在吴哥窟中都有体现,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吴哥窟反映了(  )
A.印度佛教对种姓制度的冲击
B.印度文化对中亚和西亚的影响
C.印度在文学领域的重要成就
D.高棉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多样性
题组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5.(2023广东东莞期末)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亦可用耶 ”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  )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   
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
6.(2024江西上饶高二月考)浮世绘是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庶民的爱好。下图是18世纪浮世绘作品《五常·义》,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画中的日文对“义”的主旨解释为人与人之间要保持距离,明白事理分寸,真诚相待。该作品可用于说明(  )
A.日本贵族汉学造诣精深
B.幕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文明开化”成效显著
D.儒学文化圈的国别风貌
题组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7.(2024湖南怀化高二月考)在《神秘北纬30°》一书中,作者詹姆士·伯烈斯特等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
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8.图1、图2分别为埃及最高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由打磨整齐的巨石堆砌而成,现高度近140米,建于公元前26世纪)和美洲最高的金字塔(提卡尔金字塔,由石灰岩堆砌而成,高度约70米,建于公元8世纪)。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图1 图2
A.世界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区域文明发展兼具共性和个性
C.金字塔建筑都承担祭祀的功能
D.古埃及科技水平高于古代美洲
题组四 思维训练
9.(实证思维)(2024湖南邵阳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玛雅文明的消失是天灾还是人祸
一千多年前,玛雅人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当西方殖民者到访时,却仅剩残垣断壁,玛雅文明的消失之谜引发了学者的一系列思考。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的史料,它们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它们均属于山地高原型文明,与亚、非、欧诸文明在地理环境上有明显差异,即地理环境更为恶劣,故其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虽然印第安人在物质生产方面相对落后,在社会形态进化方面极其缓慢,但是他们在天文、历法、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便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
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二 过去,尽管一些学者认为气候干旱可能是导致玛雅文明突然崩溃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测年精度较高以及分辨率较高的古气候记录,这种观点很少受到重视。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模式逐渐显露出来,气候环境因素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据霍德尔等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着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
——摘编自吴文祥、胡莹、周扬
《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1)材料一中的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 说明你的理由。(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学界对“气候环境因素在玛雅文明衰落中的作用”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7分)
(3)探究历史上一个古代文明的衰亡,应坚持什么原则 说说你的看法。(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基础过关练
1.B 2.B 3.C 4.B 5.A 6.B 7.C
1.B 文字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考古发现了约4000年前的古印度有写有文字符号的印章,说明古印度是较早的文明起源地,B项正确。古西亚的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排除A项;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古印度印章文字,不能由此推出古印度取得辉煌成就,排除D项。
2.B 种姓制度中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早期佛教主张四姓之末的首陀罗与其他三姓并不存在隶属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B项正确。“解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早期佛教依然主张存在四个等级,不能说明社会阶层的流动不再受阻,排除C项;早期佛教并未提出人人平等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3.C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的需要催生了计数符号,表明社会需求助推科学发展,C项正确。计数符号发明属于科技而非艺术的范畴,排除A项;仅从古印度发明计数符号,不能得出古印度文明世界领先,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阶级差别和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种姓制度在印度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仅凭婆罗门发明计数符号不能说明种姓制度具有优越性,排除D项。
4.B 高丽在开国之初,借鉴了新罗、泰封(朝鲜半岛上的政权)的制度,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儒学,排除A项;“全面仿效唐朝制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排除D项。
5.A 
材料无法体现“以推进社会变革”为宗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模仿学习中国律法,没有提及创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法律的内涵,无法得出日本法律拓展了中华法系的内涵的结论,排除D项。
6.B 非洲和美洲的古代文明都建有金字塔,西亚的两河流域和美洲的印加人都制定了太阴历,这说明不同地域的古代文明发展具有相似性、共通性,B项正确。
7.C 根据材料可知,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部分地区已经发展出了较高水平的文化,如果不是被征服其会向更高阶段发展,这说明是欧洲殖民者打断了印第安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文化发展进程的阻断,而非印第安文明被同化,排除A项;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能力提升练
1.D 2.B 3.B 4.D 5.C 6.D 7.A 8.B
1.D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随着佛教在古印度的影响扩大,种姓制度遭到冲击,D项正确。佛教也是宗教,佛教得到发展表明宗教信仰并没有衰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佛教对种姓制度的冲击,没有体现宗教文化的丰富多彩,排除B项;文明多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
2.B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史诗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所以不能准确传递过往历史 ×
B 史诗根据时代和听众的反映不同而发展,因此,古代史诗符合当时时代特征 √
C 由材料看不出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 ×
D 史诗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极高”的说法夸大了史诗的价值 ×
3.B 根据材料“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所有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可知,印度宗教深刻影响了印度社会生活,故B正确。A与材料主旨不符,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4.D 吴哥窟具有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吴哥窟的浮雕也受到印度史诗的影响,体现了柬埔寨高棉文化的包容性与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种姓制度,排除A项;柬埔寨位于东南亚,并非中亚和西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柬埔寨的建筑受印度文化的影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C 据题意可知,子玉终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为学生”,这反映出新罗认可唐朝文化,而唐代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选C项。材料与新罗政治制度的优缺点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新罗学习唐朝选官制度,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D “五常”是儒家学说,该浮世绘作品展现了日本对儒家伦理观念的理解和接受,体现了儒家文化圈的国别风貌,D项正确。浮世绘是庶民的爱好,且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汉学造诣精深”,排除A项。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排除B项。“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时期的政策,与材料“幕府统治时期”不符,排除C项。
7.A 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均产生于北纬30度附近,说明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同一纬度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没有涉及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不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排除B、C两项;“生产方式相似”并不能导致同一纬度出现众多古代文明,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非洲和美洲均有金字塔,但是高度、制作过程及功能不同,说明区域文明发展兼具共性和个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区域文明的不同,排除A项;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排除C项;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9.答案 (1)示例一
判断:必需。(1分)
理由: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组成部分;古代玛雅文明与古代阿兹特克文明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影响尤其明显。(答出2点即可,共4分)
示例二
判断:非必需。(1分)
理由;玛雅文明不等同于古代印第安文明;近代以前,各文明基本上呈孤立、封闭的状态;相关考古资料显示玛雅文明的兴起时间和文明成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答出2点即可,共4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解释言之有理亦可)
(2)变化:由忽视到重视和肯定。(1分)
原因:研究者思维惯性的影响;测年技术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考古成果的印证。(答出3点即可,共6分)
(3)历史唯物论原则,人类文明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对古代文明衰亡的影响;全面性原则,广泛搜集古代文明覆盖的各个区域的史料,并对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对比;关联性原则,注意古代人类迁徙和文明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影响,关注全球性因素;开放性原则,接受新史料的发现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史料的深度挖掘成果。(准确说明一个原则即可,共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史料实证,原始史料和考古资料等一手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根据,是研究历史的必备条件。后人研究成果是二手史料,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材料一是后人研究的成果,不能作为研究问题的唯一依据,因此可以认为是必需,也可以认为是非必需的。“理由”可从玛雅文明与美洲文明的关系、古代美洲文明之间的关联、古代文明发展的自然条件等因素来分析。
(2)本题两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答案,具体见下表:
问题 依据 答案
变化 据材料“这种观点很少受到重视……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 由忽视到重视和肯定
原因 据材料“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 测年技术的提高,不同时间尺度分辨率气候演化序列的建立
据材料“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着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 考古成果的印证
结合所学 研究者的思维惯性对事件的认识也会有一定影响
(3)可从历史唯物论原则、全面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全球性因素、开放性原则等去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