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5 23:2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中)下表所示为1700—1860年美洲各种族人口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土著人 白种人 黑种人 合计
1700年 75.0 22.3 2.7 100.0
1820年 32.5 788.4 177.2 998.1
1860年 16.0 2724.0 400.0 3140.0
A.美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C.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   
D.世界市场迅速拓展
2.(2023江西南昌期中)目前使用西班牙语的人口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4.84%,南美洲一共有9个国家把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这主要缘于(  )
A.南美洲国家实施的文化开放政策
B.拉丁文化的独特性
C.西班牙语较其他语言更具传播性
D.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3.(2024浙江温州高二期中)1515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下令,不管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都可以自由地与他们中意的人结婚。1542年,西班牙王室颁布的《新法律》规定,“印第安人是自由人,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有权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保留他们的村社。西班牙的这些规定(  )
A.推动拉丁美洲“混血社会”的形成
B.有利于种植园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美洲自由平等社会的发展
D.导致当地人口替代性变化
4.(2024山东德州高二期中)18世纪,美洲加勒比地区形成了克里奥尔语,它以非洲语言为主干,吸收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一些成分融合而成。这一语言影响了当地的官方语言法语,使其发音、语调、词汇,甚至语法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反映了(  )
A.殖民扩张破坏土著文化
B.殖民国家丧失文化优势
C.人口迁移促进文化融合
D.族群混合推动文化认同
题组二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5.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队共1530人的“第一舰队”抵达澳大利亚的园林湾,当中有736名囚犯。8天后,他们正式在澳大利亚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  )
A.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
B.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C.原住民遭到驱赶屠杀
D.是英国“第一舰队”发现的
6.(2024河北承德高二月考)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人,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而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这反映出(  )
A.劳动力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
C.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
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
7.(2024广东清远高二月考)欧洲文明随移民进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明构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表现为欧洲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这反映出(  )
A.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B.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
C.新文明的形成会伴随新移民
D.外来文明会被本土文明取代
8.(2024河北邢台高二月考)当前,多元文化主义逐渐从澳大利亚社会的边缘观念发展为社会的核心理念,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把澳大利亚建成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并致力于将澳大利亚社会建设成为“全球一致,无人种、肤色或国籍之歧视”的“幸运之邦”。这一现象(  )
A.促进了澳大利亚管理体制多元化
B.是知识精英迁入澳大利亚的结果
C.与澳大利亚开发的历史有关
D.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扩大
题组三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9.(2023山西太原高二期中)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1833年通过《废除奴隶制法案》,宣布废除奴隶制度。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种族歧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B.非洲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
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启蒙运动促使人权思想深入人心
10.中英《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该规定导致的后果是(  )
A.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
B.饱含血泪的苦力贸易形成
C.华人获得海外发展的自由
D.英国信守条约的各项规定
11.(2024吉林高二期中)据统计,19世纪中叶前往拉丁美洲的华人总数在30万人以上,主要集中在古巴、秘鲁和英属圭亚那。在古巴,大约有8万华工在种植园和制糖厂工作,输入秘鲁的10万华工多数在种植园和矿场工作。这一时期华工移入拉美地区(  )
A.根源于清朝政府的政策鼓励
B.促进了拉美经济发展
C.解决了拉美劳动力短缺问题
D.获得极为优厚的回报
12.(2023山东菏泽高二期中)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1865年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他们(华工)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材料表明(  )
A.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难题
B.华工品行得到美国民众普遍认可
C.华工的贡献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
D.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13.有学者认为,大洋洲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大洋洲淘金华工(  )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自守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2024河北邢台高二期中)早期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后,将原住民的传统宗教视为“野蛮”和“异端”,强迫原住民改信基督教;强迫原住民舍弃自己的母语,只允许其学习并使用欧洲语言。此举旨在(  )
A.传播欧洲先进文明   
B.消灭美洲土著文化
C.淡化美洲民族意识   
D.强化欧洲殖民统治
2.(2024广东汕头高二月考,)下列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15—19世纪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变化表
单位:百万
时间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撒哈 拉以南 拉丁美洲
1400年 70 74 52 60 36
1600年 110 145 89 104 10
1800年 330 180 146 92 19
A.开辟新航路使世界各地人口呈上升趋势
B.印度人口变化的根源是传染病入侵
C.荷兰的扩张改变了拉丁美洲的人口结构
D.三角贸易导致非洲损失大量劳动力
3.(2024河南濮阳高二期中)据统计,1790年,加拿大仅有大约25万名移民,其中以法国人为主;而到了1860年,已有超过300万名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大多以英语为母语)迁居于此。当时的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新人种的形成
B.增加了城市人口数量
C.引发了拉美独立运动
D.推动了社会文化重构
题组二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4.(2024北京育才学校高二月考)英国殖民者于1803年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到1830年,当地原住民只有不到300人。1876年,最后一名塔斯马尼亚原住民妇女特鲁加尼尼去世。这一现象(  )
A.反映了原住民医疗水平落后
B.缘于欧洲人的野蛮殖民扩张
C.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严重阻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5.(2024江西赣州高二月考)19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30万原住民人口仅剩下7万左右,而整个澳大利亚的白人移居者已达40万以上。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州发现金矿后,大批来自欧洲、美洲和中国的淘金者蜂拥而至,1860年澳大利亚人口激增至110万人。这些现象(  )
A.表明殖民扩张限制了大洋洲开发
B.体现出英国工业化进程放缓
C.推动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使欧洲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题组三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6.(2023山东济宁期中)下表是清代后期福建、广东出国契约华工人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时间 总人数 年均
1801—1850年 约32万人 约6400人
1851—1875年 约128万人 约5.12万人
A.沿海城市化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
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劳动力跨国流动成为就业新主流
D.政府开始大规模组织劳务输出
7.(2024天津重点学校联考)1851年以来,大批华工前往澳大利亚淘金。据统计,当时每6个外国淘金者中就有一个中国人。华工不仅成为澳大利亚淘金热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参加了当地的建设和清除丛林、开发田地的工程。在1888年前后,约有5000名华工参与修筑了从达尔文至松湾的铁路。同时,昆士兰州的铁道工程也留下了华工的足迹和汗水。这反映了(  )
A.华工获得了在海外发展的自由权
B.华工推动近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
D.华工在澳大利亚主要从事重工业
8.(2024山西太原高二月考)《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毫无禁阻。”1870年,清政府修改《大清律例》,其中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大清国籍条例》又新增保护海外华侨条款。清政府的这些变化说明(  )
A.近代中国放弃了闭关自守政策主动融入世界
B.列强通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强迫华工出国
C.清政府仿照西方法律维护海外华工权益
D.清政府的近代化外交理念逐步增强
题组四 思维训练
9.(发散思维)(2024河北唐山高二期中)有学者认为黑人是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的,因而把黑人与奴隶直接等同起来。但近年的研究发现美国的情况并非如此,甚至在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各地黑人的待遇与情况也不太一样,在新英格兰殖民地、中部殖民地与南部殖民地,黑人奴隶制有不同的形成机制。这说明(  )
A.历史越久远研究就越接近真相
B.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知
C.传统的观点均存在诸多的不足
D.综合多种观点可得出历史真相
题组五 综合题组
10.(2023黑龙江哈尔滨高二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了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原住民冲突中被杀死。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原住民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原住民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该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基础过关练
1.B 2.D 3.A 4.C 5.A 6.C 7.B
8.C 9.C 10.B 11.B 12.D 13.A
1.B 据材料数据可知,1700—1860年美洲土著人口下降,白种人、黑种人人口增长。结合所学可知是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项正确。“美洲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法笼统,可以作为美洲人口总量增长的原因,不能具体说明人口构成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多元文化的形成是美洲人口构成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世界市场拓展不能说明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
2.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统治使得南美洲部分国家将西班牙语视为官方语言,D项正确。
3.A 西班牙国王的命令和颁布的法律,有助于不同种族间的通婚,因此有利于推动拉美“混血社会”的形成,A项正确。种植园实行奴隶制,材料所述的是自由人,排除B项;拉美在殖民地时期是一个等级社会,“自由平等”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导致当地人口替代性变化”夸大了材料中西班牙这些规定的作用,排除D项。
4.C 18世纪,美洲加勒比地区形成的克里奥尔语以非洲语言为主干,吸收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一些成分,而非洲语言、西班牙语和法语能够影响到美洲主要是由于人口迁移,非洲和欧洲人口迁移到美洲,即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融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融合,并不是文化的破坏,排除A项;18世纪时,欧洲殖民国家依然具有文化优势,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是文化融合,不是文化认同,排除D项。
5.A 从题干中的英国“第一舰队”的人员构成可知,罪犯占了近一半,说明当时的澳大利亚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场所,故A项正确。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未体现C项,排除;澳大利亚早在17世纪时就被荷兰人发现了,排除D项。
6.C 据材料可知,欧洲的殖民扩张导致大洋洲当地原住民呈现断崖式下降,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说明了大洋洲人口结构发生了替代性变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并非劳动力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大洋洲,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移民文化,排除D项。
7.B 欧洲文明随移民进入大洋洲,逐渐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特征的新文明,反映了外来文明本土化形成了新文明,B项正确。欧洲文明是随着殖民扩张移植到大洋洲的,而非大洋洲原住民主动学习的,排除A项;C项因果倒置,材料涉及的是移民催生新文明,排除;欧洲文明在大洋洲本土化,并没有被本土文明取代,排除D项。
8.C 结合所学可知,各国移民的迁入推动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化,因此,多元文化主义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的核心理念,这与澳大利亚的开发历史有关,C项正确。多元文化主义促进的是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而不是管理体制的多元化,排除A项;澳大利亚成为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国家,是各国移民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精英迁入的结果,排除B项;澳大利亚本国的文化多元化,和亚太经合组织无关,排除D项。
9.C 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这是奴隶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
10.B 材料中的条约内容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不能体现清政府维护了国人的利益,排除A项;该条款导致大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B项正确;C、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排除。
11.B 19世纪中叶,大量华人前往拉丁美洲,从事繁重劳动,这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B项正确。清政府是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的,排除A项;“解决了拉美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说法夸大了华工的作用,排除C项;这些华工的待遇并不优厚,排除D项。
12.D 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认为,如果没有华人,太平洋铁路西段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即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项正确。“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难题”的说法夸大,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对华工的认可,美国民众的“普遍”认可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
13.A 据材料“具有高度封闭性”“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洋洲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传播了中华文化,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排除;独立自主和闭关自守的政策属于国家范畴,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大洋洲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D 3.D 4.B 5.C
6.B 7.C 8.D 9.B
1.D 欧洲殖民者强迫美洲原住民改信基督教,学习并使用欧洲语言,其意在淡化殖民地的反抗意识,从而达到强化殖民统治的目的,D项正确。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是为了建立殖民统治,排除A项;“消灭美洲土著文化”属于殖民者控制殖民地的方式,不是目的,排除B项;“淡化美洲民族意识”的目的是维护殖民统治,排除C项。
2.D 
选项 依据 结论
A 新航路开辟后,拉丁美洲人口数量先减少后增多 ×
B 传染病入侵会导致人口数量减少,而印度人口在增加 ×
C 拉丁美洲人口结构的改变有多重原因,并不只是荷兰的扩张 ×
D 三角贸易将大量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
3.D 据材料可知,讲英语的移民数量远超过了讲法语的移民,促使英语文化成为加拿大的主体文化,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重构,D项正确。新人种是不同种族间融合而形成的,法国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都是白种人,不会形成新人种,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城市人口数量是否增加,排除B项;拉美独立运动发生在拉丁美洲,与加拿大移民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
4.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塔斯马尼亚岛原住民大量死亡直至种族灭绝,主要是受到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B正确。医疗水平落后不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A;材料中的现象不是世界文明交流融合的体现,排除C;西方的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
5.C 在英国对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期间,澳大利亚原住民人口大量减少,大批欧洲人移民澳大利亚,同时,金矿的发现也促使其他地区的移民蜂拥而至,这些推动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改变,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而不是“限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工业化进程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文化是否成为主流文化,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185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猛增,远超19世纪上半期,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出国契约华工人数,并不涉及国内人口流动,无法得出沿海城市化发展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结论,排除A项;当时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劳动力跨国流动并没有成为就业新主流,排除C项;1851—1875年出国契约华工人数猛增,主要是由于西方殖民者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列强掠夺、买卖华工的活动愈加猖獗,排除D项。
7.C 材料反映了1851年以来华工广泛参与澳大利亚的经济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可见华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华工在海外享受自由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中清除丛林、开发田地等不是重工业,排除D项。
8.D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政府由不准中国人出国到允许华工出国,并通过条约保障华工的利益,这说明清政府逐步接受了国家要保护国民权益的近代外交理念,D项正确。近代中国是被迫改变闭关自守政策被动融入世界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由材料无法得出清政府“仿照西方法律”,排除C项。
9.B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能够理解人们对历史的不同解释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此题思路如下:
有学者认为黑人是作为奴隶被贩卖到美国的,因而把黑人与奴隶直接等同起来 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认知,B项正确
近年的研究发现,美国各地黑人的待遇与情况不太一样,各地的黑人奴隶制有不同的形成机制
历史研究是否接近真相与史料是否丰富等多种因素有关,历史越久远留下的史料越少反而不容易接近真相,排除A项;针对美国黑人情况的传统观点存在不足,不能说明所有的传统观点均存在不足,排除C项;材料没有综合多种观点,而是针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排除D项。
10.答案 示例
情节:库克到达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殖民侵略扩张。(2分)
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库克抵达澳大利亚等地后,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入澳大利亚,客观上促进了澳大利亚的开发。但是,英国的殖民活动给澳大利亚原住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殖民统治。(9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