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2024辽宁建平高二月考)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 )
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
B.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C.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
D.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地位日益提高,影响力日渐强大,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价格上升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受此影响,大量涌入中东产油国的劳动力来自( )
A.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东欧
3.(2024甘肃天水高二期中)20世纪美国移民在不同阶段占比的变化反映出( )
20世纪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占比状况表
时间 来自欧洲 来自亚洲 来自拉美
1901—1920年 85% 4%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间文化认同异常艰难
C.美国民族大熔炉这一特色
D.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
4.(2024河南环际大联考)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集结着100万以上来自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
A.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是北美
B.国际移民的总体数量呈现出较大增势
C.国际移民成分多样化、专业化
D.国际移民呈现出“精英迁移”的趋势
5.(2024江西上饶高二月考)经济全球化改变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贸易、公共服务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
B.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发挥重要作用
C.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
D.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许多移民
6.(2023广东湛江高二期中)1965年,美国颁布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些新移民法的颁行( )
A.不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
B.使外来移民获取了平等的机会
C.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保持优势
D.造成了美国严重的人口压力
题组二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犹太难民通过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签发的“生命签证”辗转来到上海,得以保全生命。出现“生命签证”的原因是( )
A.犹太人躲避纳粹的种族屠杀
B.犹太人四海为家的传统
C.上海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D.中犹之间的文化交流需要
8.(2024江西赣州高二月考)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任何国家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难民推回到其生命或自由因为种族、宗教、国籍、参加某一社会团体或具备某一政治见解而遭受威胁的领土边界。庇护国不得因难民的种族、肤色、宗教或政见等原因而对其有歧视待遇。这些规定反映出( )
A.难民治理亟须加强国际合作
B.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较为重视
C.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
D.难民问题弱化了国家民族意识
9.(2024山西大同高二期中)国际难民组织于1946年成立,成立之初其主要目标是帮助被迫离家的人和难民返回其原属国,但之后其新政策则强调援助来自东欧、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并在美国占领区寻求庇护的难民。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
A.国际难民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
B.联合国的基本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C.美苏关系由合作为主转为对抗为主
D.苏联及东欧国家对难民持排斥态度
10.(2023广东湛江期中)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据统计,2011年年初,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大约有3390万,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反映出( )
A.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济责任
B.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C.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
题组三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11.(2023天津滨海新区期末)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如迈阿密州的居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
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
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12.(2024河南郑州高二期中)1965年,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并彻底修改了法律,使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移民大量流入,其中大约35%来自亚洲、45%来自拉丁美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统治造就了美国文化
B.美国文化缺乏主流价值
C.美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D.美国文化易被世界接受
13.(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中)新加坡官方语言包括英语、汉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其中英语作为新加坡的第一官方语言,在商业、行政和法律领域被广泛使用。在新加坡的街头,经常见到英文与其他语言并存的标语以及广告牌。这反映了新加坡( )
A.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B.是最具移民社会特色的国家
C.民族文化的逐渐丧失
D.忽视了自身的儒家文化传统
14.(2024山东潍坊高二期中)1991年,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的“亚洲价值观”。这一价值观的提出主要是基于新加坡( )
A.现代化发展需要
B.儒家文化的复兴
C.政治局面的稳定
D.多元的文化政策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1.(2024山东济宁高二期中)下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统计简表。据此可知( )
时间 1500— 1850年 1850— 1945年 1945— 2000年
主要 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 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 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A.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B.强迫移民持续进行
C.劳工迁移变为“知识精英”迁移
D.范围、数量逐步扩大
2.据记载,英国出口额在1720年约为800万英镑,到1763年约为1500万英镑。这时英国拥有全欧洲货船吨位的大约1/3。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在海外不断殖民扩张
B.英国的海上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C.工业革命带来国内经济发展
D.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2024江西南昌高三期末)190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1956年,自由党政府修改移民法,其中规定:凡有杰出技术者,或对澳大利亚有用人才,不论人种肤色,都可移民来此发展,还可有资格成为澳大利亚公民。1958年,《移民限制法》被正式废止。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
A.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着眼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旨在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
题组二 难民与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4.(2024安徽蚌埠高二期中)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
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
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5.(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中)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新浪潮、学术界和政界流行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理论与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拉美裔化的倾向等原因,导致美国国民特性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其旨在说明( )
A.拉美裔和亚裔在美国族群中的比例增大
B.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冲击了美国的国家特性
C.美国的霸权地位日益受到冲击
D.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面临挑战
6.(2024四川广安高二期中)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 )
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
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
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基础过关练
1.B 2.B 3.D 4.D 5.C 6.C 7.A
8.B 9.C 10.C 11.D 12.C 13.A 14.A
1.B 二战结束以来,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东欧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等,这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劳动力通过全球流动寻求更好的待遇,B项正确。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促进,“发展到顶峰”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排除D项。
2.B 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故选B项。
3.D 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移民从主要来自欧洲,逐渐变为主要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移民逐渐成为美国移民的主流,D项正确。
4.D 美国“硅谷”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其人才来自世界各国,说明当今世界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新趋势,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当今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是北美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硅谷”的移民情况,国际移民的总体数量无法得出,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国际移民成分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排除C项。
5.C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因此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知识精英”移民的新趋势,C项正确。贸易、公共服务等行业不一定需要“知识精英”,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知识精英”多是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排除B项;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吸引的移民大多不是“知识精英”,排除D项。
6.C 1990年,美国的新移民法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这种做法有利于美国高新科技获得资本和技术支持,从而保持优势地位,C项正确。移民有利于美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项;移民的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并非对外来移民平等相待,排除B项;美国的人口压力并不严重,排除D项。
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党希特勒实行种族灭绝计划,疯狂屠杀犹太人,大批犹太人通过“生命签证”来到中国避难,A项正确。
8.B 材料中的规定要求世界各国注重保护难民的权益,反映了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如何解决难民问题,排除A项;“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能歧视难民,并不代表“弱化了国家民族意识”,排除D项。
9.C 国际难民组织的主要目标从帮助难民返回其原属国,变为援助来自东欧、试图摆脱苏联的难民,主要是因为二战后美苏关系由合作为主转为对抗为主,C项正确。国际难民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基本解决,排除A项;联合国的基本职能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苏联及东欧国家对难民持排斥态度,且这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0.C 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的难民数量在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更多的难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也说明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C项正确;材料未提到西方国家对于难民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排除A项;“普遍”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霸权主义,排除D项。
11.D 据材料可知,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且使用西班牙语的人数较多,这反映出大量移民涌入美国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
12.C 美国取消了偏向于欧洲的移民限额,使欧洲地区之外的移民大量流入,这有利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文化形成的原因,排除A项;“美国文化缺乏主流价值”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世界对美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排除D项。
13.A 据材料可知,当今的新加坡官方语言有多种,在新加坡街头经常能见到英文与其他语言并存的标语和广告牌,这体现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A项正确。
14.A 李光耀提出的“亚洲价值观”,其目的是加强国家认同意识,适应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利用儒家文化是措施,不是新加坡政府此举的目的,排除B项;1991年的新加坡政治局面稳定,无需利用“亚洲价值观”来稳定政局,排除C项;“多元的文化政策”是措施,不是原因,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A 3.B 4.C 5.D 7.C
1.D 从表格中人口迁移数量和范围可以得出,人口迁移的范围、数量逐步扩大,D项正确;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并不都是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如1500—1850年,主要移入地为美洲,排除A项;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强迫移民基本结束,排除B项;由材料看不出迁移人员的成分,排除C项。
2.A 17—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海外战争,相继击败荷兰、法国,将它们在亚洲、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占为己有,英国与这些殖民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A项正确;海上运输能力提升不是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在1763年,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排除C项;D项不是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3.B 世界各国吸收世界各地技术人才是为了促进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并非针对宗主国(英国),排除A项;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调整关系不大,排除C项;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不是澳大利亚调整移民政策的目的,排除D项。
4.C 据材料可知,欧洲严重的难民问题使欧盟不得不重启边境的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说明欧盟传统治理难民问题的方法已经难以解决规模空前的难民问题,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欧洲的难民政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题干内容仅述及难民问题对欧洲的影响,而不是对“全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难民问题,不属于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排除D项。
5.D
A项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只是影响美国国民特性的因素之一,且国家特性不等于国民特性,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无关,排除C项。
6.C 新加坡将儒家的“忠”“仁爱”“礼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反映了新加坡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C项正确。新加坡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没有摒弃西方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排除B项;新加坡努力创造现代东方文化的宗旨是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综合发展,排除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