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2024河南濮阳高二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远赴欧洲参战的印度士兵在家信中写道:“我观察欧洲,不禁为印度深感悲哀。在欧洲,不分男女老少每个人都受过教育。男人打仗,女人工作……你应该让女孩也像男孩那样接受教育。”这可说明,一战( )
A.改变了欧洲的教育状况
B.激发了印度人求知热情
C.促进了异域文化的交流
D.提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2.(2024河北示范性高中高二联考)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这一评论可以用来佐证战后非洲( )
A.实现了政治版图的重构
B.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C.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2024河北张家口期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他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据此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A.西方文化受到挑战
B.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共识
C.世界政治文化嬗变
D.殖民主义势力遭到冲击
4.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国的辛亥革命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
C.阿尔及利亚独立
D.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题组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5.(2023辽宁丹东期末)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衰落
②民族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④两极格局受到严重的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24江西赣州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战争和文化是有矛盾的,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
A.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
B.以军事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
D.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7.(2023山东潍坊高二月考)下图是瑞士雕塑家贾科梅蒂1947年创作的《手指向某处的男子》。该作品表面嶙峋,像是被烧焦的尸体,体现出人凄惶的灵魂,感觉与人隔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作者意在( )
A.反思世界大战带来的伤痛
B.揭露两极格局下的人性扭曲
C.表达对欧洲社会失去信心
D.同情经济萧条下的民众境遇
8.“亚非拉的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是从1939年开始的,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所推动的,大大超过第一次革命浪潮的广度和深度。”亚非拉出现第二次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
C.使第三世界迅速摆脱落后状态
D.建成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9.(2024湖南永州一中高二月考)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强调交战各国战后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
题组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0.(2024山东泰安一中高二月考)下表为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 )
国家 文化
印度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多样性;种姓因素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本土文化居于主导地位
B.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C.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
D.注意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11.(2024江西上饶四中高二月考)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曾经出现社会道德危机和过度“西化”倾向。为此新加坡进行如下改革:一是发表《道德教育报告书》,二是全面反思道德教育,三是实施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四是开设《儒家伦理》课程,五是提出《共同价值观》。据此可知,此次改革( )
A.摒弃了西方文化回归传统文化
B.以儒家伦理为主构建新的价值体系
C.增强凝聚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D.意在通过反思和借鉴来重塑价值观
12.(2023河南商丘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亚非拉等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也都建立了民族国家,但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材料意在强调( )
A.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B.新兴独立国家文化上的不自信
C.列强的文化侵略尚未结束
D.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思想的泛滥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2024河南濮阳高二期中)1914年以前,印度政治一直处于“平淡乏味”的状态,然而当一战爆发后,印度国大党即宣称“我们(实现自治)的时候到了”。这反映出一战( )
A.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使英国殖民统治彻底瓦解
C.引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激发了印度民族自决意识
2.(2024河南部分重点高中高二期末)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于1927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并于1929年出版,总发行量在500万册以上,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题组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2024江苏省扬州中学模拟)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主动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4.(2024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高二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伊斯兰知识界普遍意识到,西方文明本身即存在着对这一文明的深刻批判,众多伊斯兰国家曾经竭力效仿的西方模式本身已经土崩瓦解。因此,中东的民族主义者开始重新探讨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这反映了( )
A.西方民主制度走向衰落
B.二战激发中东民族意识
C.民族自决原则广泛传播
D.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题组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5.(2023广东汕尾高二期末)“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
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
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
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
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6.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
题组四 综合题组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蔡珊珊《列宁与
威尔逊民族自决思想的比较》等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宗教信仰不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的。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10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基础过关练
1.C 2.B 3.D 4.B 5.B 6.D
7.A 8.B 9.D 10.D 11.D 12.B
1.C 根据材料可知,印度士兵在一战中,对欧洲的教育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与他所接受的传统观念不一样,这反映了在战争剧烈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文化有机会相互接触并产生影响,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一战对欧洲教育状况的改变,排除A项;虽然印度士兵提到了他对欧洲教育情况的观察,但并未直接表现出这激发了印度人的求知热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碰撞,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B 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法国某官员的评论,“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表明随着战争的推进,非洲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一个旧非洲即将进入坟墓,崭新的非洲即将诞生,B项正确;非洲“实现了政治版图的重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当时非洲“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当时非洲工人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不过,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欧洲的霸权地位遭到削弱,殖民主义势力遭到冲击,D项正确。
4.B 据材料“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独立意识”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故选B项。中国的辛亥革命发生于一战前的1911年,排除A项;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排除C项;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主要原因有,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二战中受到致命打击,国力消耗严重,①正确;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②正确;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③正确,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受到严重的冲击是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的影响,不是原因,④错误,排除A、C、D三项。
6.D 根据材料“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可知,战争既会给文化造成破坏,也会推动文化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故选D项;根据材料“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可知,战争不仅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也推动了文化的升华,排除A项;根据材料“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可知,该学者还强调了战争对文化的破坏,B项表述只涉及战争对文化的积极作用,不全面,排除B项;根据材料“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可知,现代战争推动文化进入一个新境界,而非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排除C项。
7.A 根据材料“1947年创作的”“表面嶙峋,像是被烧焦的尸体,体现出人凄惶的灵魂,感觉与人隔着不可逾越的距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科梅蒂经历了二战,亲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他的这幅作品充分表达了对世界大战的反思,A项正确;1947年两极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排除B项;作者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爆发世界大战的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欧洲,排除C项;经济危机大萧条发生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距离该作品创作的时间较远,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和捍卫主权的斗争,此次浪潮的主要影响是导致殖民体系的瓦解,B项正确。第二次革命浪潮后的亚非拉各国并没有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A项;第二次革命浪潮出现后,第三世界中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排除C项;平等的国际新秩序至今尚未建成,排除D项。
9.D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此前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说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旧有国际秩序的冲击,而非二战后带来的社会变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否定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D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印度文化中,政治体制和语言受英国影响,但仍保留本国传统文化的因素;新加坡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同时又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埃及存在多种语言并存局面,这些都体现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本土文化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并未强调文化多样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排除B项;印度、埃及文化中并未体现儒家文化的内容,排除C项。
11.D 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2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社会道德危机和过度“西化”倾向,为此新加坡实施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并开设《儒家伦理》课程,提出《共同价值观》等,可以看出此次改革是希望通过反思和借鉴来重塑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从改革的内容可看出此次改革有借鉴儒家伦理,但看不出以儒家伦理为主,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通过改革、借鉴来重塑价值观,不能反映新加坡通过改革增强凝聚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排除C项。
12.B 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亚非拉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是宗主国的语言依然在亚非拉地区大量使用,可知西方国家的文化依然存在较大影响,这反映出新兴独立国家文化上的不自信,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彻底与否与西方语言仍然被亚非拉等国家使用没有多大关联,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西方国家对亚非拉的文化侵略,而是亚非拉等国家独立后西方的语言在亚非拉地区仍被大量使用,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思想的泛滥,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B 3.C 4.B 5.C 6.B
1.D 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前后印度政治由“平淡乏味”转向追求“自治”,说明一战激发了印度民族自决意识,D项正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于二战后,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瓦解,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战结束后发生的,而非一战期间,排除C项。
2.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别了,武器》和《西线无战事》都是参战者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小说,都控诉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且赢得了大量的读者,这表明当时民众反对战争,渴望和平,体现出人们对战争的反思,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极端民族主义,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人们呼吁和平,不能得出和平主义成为主流,排除C项;西方精神危机是指对于现实绝望,内心迷茫痛苦,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战争的反思,而非突显精神危机,排除D项。
3.C 二战后,约旦、印度、巴基斯坦、锡兰纷纷获得民族独立,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构建的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故选C项。印度、巴基斯坦等原来英国的殖民地获得独立,主要原因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英国被迫同意这些殖民地独立,并非英国主动调整殖民政策的结果,排除A项;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约旦获得民族独立后建立的社会制度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反映社会主义力量的增强,排除B项;材料中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均位于亚洲,不能体现非洲民族独立的情况,排除D项。
4.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了二战后中东民族主义者开始重新探讨国家的发展道路,这表明二战后中东地区的民族意识有所觉醒和加强,开始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盲目仿效西方,B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了西方模式的土崩瓦解,但这并不直接等同于西方民主制度的衰落,西方模式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框架,而不单指西方民主制度本身,排除A项;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该原则的传播情况,排除C项;材料中主要讨论的是伊斯兰知识界和中东民族主义者的思考和行动,并非强调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D项。
知识拓展 两次世界大战一方面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实力,从而大大减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障碍;另一方面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在经济、政治、思想、组织乃至军事方面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5.C 根据材料“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二战后印度文化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材料未体现消除殖民主义的遗毒,排除B项;D项表述符合印度国情,但是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6.B 据材料可知,东亚儒家社会与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模式有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儒家社会认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儒家文化,说明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本身有误,故排除。
7.答案 (1)背景: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4分)
(2)问题: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6分,任答3点即可)
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4分,任答2点即可)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一“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可知,一战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在俄国革命……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并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问题:根据材料二“陷入内战”可知,国内政局动荡;根据材料二“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可知,边界争端;根据材料二“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可知,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根据材料二“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可知,基础设施落后;根据材料二“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可知,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原因:根据材料二“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可知,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根据材s料二“宗教信仰不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可知,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西方列强为中心的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进行剥削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