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汉书·文翁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据此可知( )
A.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
B.蜀地因修官学成为汉朝文化中心
C.文翁的努力使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
D.文翁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2.1858年11月,孙次公在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印书房见到用牛拖拉机器印刷,于是作诗云:“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种书田。”该诗描述的现象( )
A.揭示出传统印刷业的落后 B.有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
C.表明大众报业已开始出现 D.凸显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3.1902年,通州师范学校建立后,为了解决编印教科书和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一难题,张謇创办了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其经营范围,一为编辑出版新式教科书;二为服务张謇个人政治主张的宣传;三为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四为张謇个人著述及其所办实业服务。下列项中,对于张謇此举的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旨在保存文化典籍,凸显服务公众的职能
②推动民族资本家们开办工厂,“实业救国”
③促进文化大众化,助推民众文化修养的提高
④主导新式教育,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主要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1912年2月,教育总长蔡元培为民国教育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后成为教育部颁行的民国教育宗旨。这一新思想( )
A.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人格
B.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新发展
C.赋予教育服务于富国强兵的使命
D.促进了完整教育体系的形成
5.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民众图书馆“是全体人民的图书馆,凡属圆颅方趾,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民众图书馆的创办( )
A.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 B.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
C.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D.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还在故宫设立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陈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陈列室”等专题陈列室,并向公众开放。这次故宫博物院改造( )
A.顺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B.宣告了封建专制帝王时代的终结
C.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
D.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7.由下表可知,我国在新世纪( )
A.主动守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B.主导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C.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较严峻
D.依靠国际力量推动国内遗产保护
8.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
A.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 B.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C.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
9.“万里茶道”南起福建武夷山,经蒙古国乌兰巴托,到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是历史上形成的国际贸易路线。2015年由湖北省牵头为“万里茶道”申遗,2017年,中、蒙、俄三国代表就共同推动“万里茶道”申遗工作达成共识。这体现了中国( )
A.“一带一路”的精神深入人心 B.主导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作用
C.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D.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0.2023年,《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公布。《规划》调整、确定了清东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范围及坐标,保护范围增加了一般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文物本体及紧邻周边的保护。这一调整旨在( )
A.保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B.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C.体现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实现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合理性
11.收藏文化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普遍意义上的博物馆文化则起源于欧洲。15—16世纪是欧洲早期博物馆萌芽的重要时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财富的渴望,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早期博物馆( )
A.是学术研究中心
B.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C.是重要的宗教场所
D.随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而产生
12.自15世纪起,英国各城市的教师开始被列入自由民的名册,与教士的身份逐渐分离。与此同时,由城市当局或行会组织负责开办和管理的城市学校也逐渐兴起,且这些学校多注重读写算的教学,以及一些职业和技术的培训。这一现象( )
A.引领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方向 B.源于宗教神权统治的日益衰落
C.表明科学知识逐渐得到重视 D.有利于推动教育的世俗化发展
13.法国于1887年通过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首次规定保护文物建筑是公共事业。1900年,英国对《古迹保护法》进行修订,从古迹遗址扩大到宅邸、农舍、桥梁等有历史意义的普通建筑物。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凡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要求对本国领土内组成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或自然遗产之财产给予国际援助。”据此可知( )
A.西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主导作用
B.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
C.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D.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
14.1964年通过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中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错误,必须立即停止。这一规定( )
A.表明保护文化遗产要坚持实用原则
B.说明古迹保护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
C.强调古迹保护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D.提出古迹修复以完整性为根本目标
15.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承认全球化和社会变革进程除了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损坏、消失和破坏的严重威胁。据此可知( )
A.文化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 B.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适应新形势
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D.全球化需要统一文化价值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书院受到各方重视,总数达到720所,是唐五代书院总和的10倍以上,可谓多矣……在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至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60余年的时间内,朝廷通过赐田、赐额、赐书、召见山长、封官嘉奖等一系列措施对书院加以褒扬,培植出以岳麓、白鹿洞、睢阳、嵩阳为代表的“天下四大书院”,这四大书院以其声名显赫之势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集中体现了宋初书院替代官学的作用,以及由此而被强化的教育教学功能。
——摘编自《宋代书院的开拓与进取》
材料二 1861年1月,清政府应主持对外交涉事务的奕?等人的奏请,批准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外语学馆。1862年6月11日,学馆在东堂子胡同的总理衙门内正式开课,定名为同文馆。京师同文馆设立不久,随着各地洋务事业的开展,洋务官员们逐渐认识到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便有人倡议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兼学西洋格致之学。教师(教习)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按职责分为总教习、教习和副教习。
同文馆成立之初,课程仅为外文和汉文。1866年,丁韪良开设万国公法;1867年,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陆续开设了一些“西艺”课程,当年中国教习李善兰来馆教授数学;19世纪70年代初,同文馆相继开设医学、生理学、化学等课程。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书院相比,京师同文馆办学的变化。(6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
——摘编自吴长春《阿拉伯文化传播到西欧的途径》
材料二 在产业革命席卷欧洲大陆之时,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该法规定,经地方纳税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税设立公共图书馆。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其公共图书馆运动得到发展。在社会和政治相对稳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188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欧仁·莫雷尔发起公共图书馆运动,1906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法国图书管理员协会,公共图书馆在法国顺利发展。总体来说,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与政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梁跃天《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的兴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统治下西班牙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意义。(8分)
(3)据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当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启示。(4分)
18.(12分)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大英博物馆(该馆建于1753年)的100件世界文物,各具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大家的关注,其中包括体现中华文明的9件珍贵文物。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摘编
章节 标题 代表性文物举例
第十五部分 现代世界的入口(公元1375年至公元1550年) 印加黄金美洲驼(黄金雕像,来自秘鲁)、明代纸币(纸币,来自中国)
第十六部分 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公元1450年至公元1650年) 双头蛇(马赛克装饰小塑像,来自墨西哥)、柿右卫门瓷象(陶瓷雕像,来自日本)
…… …… ……
第十八部分 探索、剥削与启蒙运动(公元1680年至公元1820年) 阿坎鼓(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澳大利亚树皮盾牌(来自澳大利亚)
第十九部分 批量生产,大众宣传(公元1780年至公元1914年) 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来自英格兰)、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炻瓷镶银茶具,来自英国)
…… …… ……
材料二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或影响。普罗克特认为:大英博物馆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系。乐晓君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人类发展史》中谈道: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谢小琴在《现代性视角下的大英博物馆》中讲: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帝国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
(1)阅读材料一中的表格,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的目录划分阶段,并结合“章节”和“标题”说明理由。(4分)
(2)从材料二对大英博物馆评价的三个观点中任选其一,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城市遗产保护意识相对匮乏。改革开放后,随着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政府以国际社会为参照,分1980年代、1990年代、21世纪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城市遗产保护,并通过提升民众意识缓解阻力。日益壮大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的城市遗产保护不乏后发优势。我国积极将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从文物保护到城市、村镇保护到历史街区保护三级保护体制。尤其是21世纪的前十年,出台城市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几乎是将近过去50年的总和。伴随“入世”,我国密切了与国际社会的遗产保护合作,并凭借强大的行政执行力,将城市发展和遗产保护统一了起来。另外,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视,为丰富国际遗产舞台作出了中国贡献。
——摘编自毕玲玲《城市遗产保护:中西对比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化、城市化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关注城市遗产问题。以民促官,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城市遗产保护。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现代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宣言》影响下,法国的《历史建筑保护法》在实施时重视功能性城市规划,很多历史建筑被拆除。20世纪下半叶,法国积极参与城市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受国际环境运动和相关国际法的影响,出台了《马尔罗法》等一系列法律文献,形成了重点城市历史建筑—历史建筑列级—历史保护区—历史建筑周边500米保护范围的保护模式。21世纪初,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践行整体性保护以及利用城市遗产推进城市全面发展已成国际普遍共识。法国名城波尔多等城市因其丰富的城市遗产保护及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旅游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遗产保护的有利条件。(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在城市遗产保护上的异同。(7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视野谈谈中法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2分)
答案与解析
1.A 2.B 3.C 4.B 5.B 6.D 7.A 8.D
9.C 10.A 11.B 12.D 13.C 14.C 15.B
1.A 据材料“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知,文翁任蜀郡守时,兴办官学,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说明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选A项;蜀地成为汉朝文化中心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明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未体现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排除C项;春秋时期产生的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且文翁兴办的是官学,排除D项。
2.B 根据材料可知,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用牛拖拉机器印刷,增加印刷效率,有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描述的是印刷,而非报业,排除C项;墨海书馆不是民族工业,排除D项。
3.C 依据材料可知,张謇创办翰墨林编译印书局“服务张謇个人政治主张的宣传”“为张謇个人著述及其所办实业服务”有利于推动张謇等一批民族资本家开办工厂,“实业救国”,②正确;通过创办翰墨林编译印书局,出版新式教科书和各类学术著作,可以促进文化大众化,③正确,故选C项。“保存文化典籍,凸显服务公众的职能”属于图书馆的职能,①错误;④中“最主要”表述错误,排除④。
4.B 根据材料“‘五育’并举、使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教育宗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教育新思想内容冲击了教育领域内的封建主义内容,有利于新教育思想的贯彻实施,所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新发展,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五育”的内容可知,新教育宗旨是培养健全人格,而不是以天下为己任,排除A项;“五育”中不仅有军国民教育,还有其他内容,C项无法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由材料无法得出“促进了完整教育体系的形成”,排除D项。
5.B 根据材料可知,民众图书馆是全体人民的图书馆,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这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提升国民素质,未体现出教育垄断的信息,排除A项;“满足了”程度有误,排除C项;“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D项。
6.D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到外东路,而将彰显人民特色的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反映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改造,未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排除A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排除B项;故宫博物院的改造彰显出人民当家作主,并非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排除C项。
7.A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全国不同地区举办了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的会议,且涉及范围比较广,体现出我国主动守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A项正确。“主导”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无法反映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较严峻,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会议都是国际会议,未体现“国内遗产保护”,排除D项。
8.D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世界遗产数量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加深,D项正确;材料统计的是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没有涉及文化遗产的门类和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情况,排除A、B两项;“文化素养普遍提高”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
9.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主动为“万里茶道”申遗,并且联合沿线国家共同商议申遗工作,体现了中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C项正确;申遗工作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与“一带一路”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D两项;“主导”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10.A 根据材料“保护范围增加了一般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文物本体及紧邻周边的保护”可知,这是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旨是保护文化遗产及其周边地区,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旅游开发,排除D项。
11.B 根据材料可知,旅行者们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珍奇异宝带到了欧洲,扩充了私人和皇家的收藏规模”,体现了早期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B项正确;材料表明早期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未涉及学术研究和宗教因素,排除A、C两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排除D项。
12.D 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起,英国教师逐渐摆脱教会的束缚,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师从事与世俗相关的教学活动,此外,英国城市教育也开始增强其课程设置与世俗经济活动的联系,这有利于推进教育的世俗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教育的世俗化改革,“引领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方向”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英国教育世俗化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排除B项;材料与重视科学知识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13.C 根据材料可知,英、法等国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法保护本国文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世界遗产公约》,反映了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C项正确;材料虽提及英法出台法律法规保护文化遗产,不代表其他国家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文化遗产,且材料也没有将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西方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主导作用,排除A项;“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确立,排除D项。
14.C 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强调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价值,表明古迹保护强调真实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坚持实用原则”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完整保存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强调真实性,而非艺术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以古迹修复的完整性为根本目标,排除D项。
1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但也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威胁,因此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适应新形势,B项正确;“全球共识”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排除C项;全球文化是多元发展的,不存在统一标准,排除D项。
16.答案 (1)原因: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理学的兴起和理学家的推动;科举制的发展;重文轻武和社会重学风气浓厚;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数量增加。(8分)
(2)变化:以培养近代科技人才为目的;聘请外国人担任老师;学习西方法律和近代科技。(6分)
解析 (1)据材料一“宋代书院受到各方重视”并结合所学,得出政府的重视和扶持;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的角度分析,得出理学的兴起和理学家的推动;从科举制的角度分析,得出科举制的发展;从当时的社会风气分析,得出重文轻武和社会重学风气浓厚;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得出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数量增加。
(2)据材料二“随着各地洋务事业的开展,洋务官员们逐渐认识到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得出以培养近代科技人才为目的;据材料二“教师(教习)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按职责分为总教习、教习和副教习”,得出聘请外国人担任老师;据材料二“丁韪良开设万国公法”“19世纪70年代初,同文馆相继开设医学、生理学、化学等课程”,得出学习西方法律和近代科技。
17.答案 (1)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承(书籍传播和文化普及);推动了文明交融;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任答两点,4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国家立法的保障;政局的稳定;有识之士的倡导;政府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的主导。(任答两点,4分)
意义:提升了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提升了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引导了社会风气(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为世界各地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任答两点,4分)
(3)启示:重视发挥政府作用;重视立法保障;重视文化传承;重视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重视服务公众。(任答两点,4分)
解析 (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得出促进了文化传承(书籍传播和文化普及);根据材料一“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得出推动了文明交融;根据材料一“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并结合所学得出为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利条件。
(2)本题是原因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原因”, 根据材料二“在产业革命席卷欧洲大陆之时”得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 得出,国家立法的保障;根据材料二“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其公共图书馆运动得到发展。在社会和政治相对稳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公共图书馆在法国顺利发展”得出,政局的稳定;根据材料二“1882年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欧仁·莫雷尔发起公共图书馆运动,1906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法国图书管理员协会”得出有识之士的倡导;根据材料二“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与政府的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是分不开的”得出,政府公共属性和社会职能的主导。“影响”,从对民众知识文化水平、政府治理水平、社会风气、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等的作用角度回答。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从政府、立法、文化传承、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和服务公众等角度回答。
18.答案 (1)第一阶段:第十五、十六部分,14—17世纪,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开始向近代转型。(2分)
第二阶段:第十八、十九部分,17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历史进入工业社会。(2分)
(2)观点1:大英博物馆中的部分文物是殖民侵略的产物。(2分)
论证: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土地,屠杀印第安人,抢掠财物,如第十六部分中的代表性文物来自墨西哥的双头蛇;随着美洲印第安人大量被屠杀或因病死亡,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运黑奴到美洲,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阿坎鼓能反映这一史实。中国文物是英国殖民者侵略中国的见证。可见,大英博物馆中的部分文物反映殖民侵略。(6分)
观点2:大英博物馆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2分)
论证: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各区域间商品、物种的交流与传播,来自秘鲁的黄金雕像印加黄金美洲驼,体现了洲际间的交流。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工业社会。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交通、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恰恰体现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展出的中国文物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总之,每件文物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6分)
19.答案 (1)有国际经验教训可供参考;政府的高度重视,执行力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强大的基建实力,客观上有助于城市遗产保护。(4分)
(2)同:立法保障;分阶段推进;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重国际合作。(3分)(任答3点即可)
异:①法国起步早,中国则晚得多;②法国以民促官,中国以官促民;③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重视;④中国在21世纪城市遗产保护的密度更大。(4分)
(3)要善于吸收国际经验教训,加强国际合作;要符合本国国情;要有本国声音,作出国际贡献。(2分)(任答2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