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分类突破:考向15 细胞工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题型分类突破:考向15 细胞工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2-25 23:1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向15 细胞工程
【考教衔接】
1.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灭菌操作,并且要求无菌操作的原因是                        。
2.初生代谢是生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活动,因此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它一直进行着。初生代谢物有            等。次生代谢    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在           中,并在         才进行。
3.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不能用胃蛋白酶分散细胞的原因是  。
4.灭活是指  。
5.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                  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       。ADC的抗体具有            的作用,药物具有        的作用。
6.减数分裂Ⅱ中期(MⅡ期)卵母细胞中的“核”其实是 。
7.(1)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中必须先对受体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操作的原因是                         。
(2)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的克隆动物,没有对体细胞供体动物进行100%的复制,原因是  。
8.目前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       。也有人采用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  。
9.使精子获能的方法有                 ,                   等。
10.在实际胚胎工程操作中,常以              作为受精的标志。
11.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的原因是  。
12.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  。
(2)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    培养基,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            。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
(3)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含有的细胞是  ,
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              。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  。
【考点分析】
高频考点1 植物细胞工程
真题引领1 (2024·甘肃高考)兰州百合栽培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造成品质退化。某研究小组尝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脱毒苗,操作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脱分化过程,1号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是排列规则的薄壁组织团块
B.②为再分化过程,愈伤组织细胞分化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3号培养基用于诱导生根,其细胞分裂素浓度与生长素浓度的比值大于1
D.百合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可以作为该研究中的外植体
考点剖析 知识回顾
A.愈伤组织的特点 ①为    过程,1号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是    的薄壁组织团块
B.变异发生的时期 ②为    过程,细胞分化时可能会发生    ,不会发生    ,因为    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诱导生根 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浓度与生长素浓度的比值    1有利于生根
D.脱毒苗的培育 百合    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可以作为该研究中的外植体
真题引领2 (2024·湖北高考)植物甲抗旱、抗病性强,植物乙分蘖能力强、结实性好。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兼有甲、乙优良性状的植物丙,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中酶处理的时间有差异,原因可能是两种亲本的细胞壁结构有差异
B.过程②中常采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过程④和⑤的培养基中均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可通过分析植物丙的染色体,来鉴定其是否为杂种植株
考点剖析 知识回顾
A.酶解法 酶解是为了去除植物细胞的    ,过程①中酶处理的时间    ,说明两种亲本的细胞壁结构    
B.原生质体的融合 常用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灭活的仙台病毒可用于诱导      ,    用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C.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④     和⑤     的培养基中    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D.植物体细胞杂交 杂种植株应具有       的遗传物质,因此可通过分析植物丙的    ,来鉴定其是否为杂种植株
真题改编1 (2023·广东高考改编)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科研人员分别诱导人参根与胡萝卜根产生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融合,以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融合前应用胰蛋白酶去除细胞壁
B.原生质体在融合前可在低渗溶液中长期保存
C.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愈伤组织细胞
D.杂交细胞具有生长快速的优势,可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
真题改编2 (2024·黑吉辽高考改编)迷迭香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获得迷迭香酸,加入诱导剂茉莉酸甲酯可大幅提高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适合用作外植体,有利于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B.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时,需要加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通过愈伤组织进行无性繁殖,再生出多个完整植株可提高迷迭香酸的产量
D.茉莉酸甲酯可能提高了迷迭香酸的合成速率
高频考点2 动物细胞工程与胚胎工程
真题引领3 (2024·黑吉辽高考)从小鼠胚胎中分离获取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在传代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传代培养时,培养皿需密封防止污染
B.选取②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①更合理
C.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
D.细胞增长进入平台期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关
考点剖析 知识回顾或简单推理
A.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传代培养时,需要营造    的环境以及       的气体环境
B.动物细胞培养的选材 与②的细胞相比,①的细胞的      ,选取    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    的细胞更合理
C.动物细胞培养的收集 对贴壁生长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先需要用      等处理,然后再用    收集
D.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进入平台期的细胞      ,可能与           有关
真题引领4 (2024·甘肃高考)甘加藏羊是甘肃高寒牧区的优良品种,是季节性发情动物,每年产羔一次,每胎一羔,繁殖率较低。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研究人员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胚胎工程技术提高藏羊的繁殖率,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藏羊甲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卵巢卵泡发育和超数排卵
B.藏羊乙的获能精子能与刚采集到的藏羊甲的卵母细胞受精
C.受体藏羊丙需和藏羊甲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后代丁的遗传物质来源于藏羊甲和藏羊乙
信息获取 知识回顾或简单推理
A.胚胎移植的过程 对藏羊甲用      处理,使其卵巢卵泡发育和超数排卵
B.体外受精技术 刚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需    才可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C.胚胎移植的过程 在胚胎移植前要对      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使        
D.胚胎移植的结果 后代丁是由   的卵细胞和   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后代丁的遗传物质来源于            
真题改编3 (2024·北京高考改编)我国科学家体外诱导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形成了类似囊胚的结构(类囊胚),为研究灵长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实验体系(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食蟹猴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功能不同,但具有相同的基因组
B.实验证实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未体现干细胞的全能性
C.可借助胚胎移植技术研究类囊胚的后续发育
D.移植前细胞和囊胚的培养都要放在充满CO2的培养箱中进行
【最新模拟】
(1~6,8~10,每题3分,第7题10分,共37分)
1.重瓣大岩桐(草本植物)的花大而且“重瓣”,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其无法产生种子,且扦插、分根繁殖速度慢。科研人员用重瓣大岩桐的叶片作外植体,实现了种苗的快速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瓣大岩桐的成熟叶比幼嫩叶更适合作外植体
B.将叶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一般需要给予适当的光照
C.愈伤组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而诱导形成试管苗
D.用叶片快速繁殖的种苗可保持“重瓣”花的特性
2.三白草和鱼腥草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中医用作“药对”。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中,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操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可以使用酶解法,还可以用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的解离液来完成
B.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溶液中采用化学法或物理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C.图中所示的生产流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④过程需要调节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诱导生芽和生根
3.甘草酸是中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了快速检测到甘草酸,科研人员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抗甘草酸的单克隆抗体,其基本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体内培养的细胞丁能大量增殖并产生抗体
B.每一个细胞甲只能分泌一种抗体,可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
C.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可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重新排布
D.细胞甲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细胞乙为杂交瘤细胞
4.科研人员将诺如病毒(NV)作为抗原注射给小鼠,制备NV单克隆抗体1和抗体2,两种抗体应用于胶体金检测试纸进行抗原鉴定(如图)。检测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将待测样液加到样品孔处,结合垫处含有过量胶体金(可与蛋白质结合,大量聚集时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标记的游离金标抗体1,可以结合样液中的抗原;T上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NV表面同一抗原的不同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T处呈红色;多余的抗体1继续向左流,C上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二者结合使胶体金大量聚集,C处也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NV作为抗原注射给小鼠,可获得多种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B.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抗体1和抗体2不能直接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
C.若仅C处呈红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初步判断待测样液中不含NV
D.若C、T处均呈红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该过程共发生2次特异性结合
5.为研究多种血糖调节因子的作用,我国科学家开发出胰岛素抵抗模型鼠。为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鼠的数量,科学家通过诱导优良模型鼠体细胞转化获得iPS细胞,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模型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具体步骤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黑鼠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类似
B.胚胎移植后,重构胚(囊胚)进一步扩大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称为孵化
C.为获得更多的双细胞胚,可对灰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促使其超数排卵
D.为判断克隆鼠的培育是否成功,需要对X鼠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检测
6.自然情况下,牛的生育率很低。在畜牧业生产上可通过下图两种途径实现良种牛的快速大量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移植前需要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对雌性牛A与雌性牛B做同期发情处理
B.途径1和途径2过程中都有胚胎的形成,两者均为有性生殖
C.途径2获得的克隆牛的遗传性状完全由雌性牛C决定
D.两种途径中从雌性牛A卵巢内取得的卵母细胞都需要先在体外培养至MⅡ期再进行操作
7.(10分)辣椒素是辣椒中具有刺激性和辣味的活性成分之一,可对食草动物形成威慑。辣椒素具有强抗氧化活性,可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以减少氧化损伤和DNA损伤,从而降低发生癌症的风险。获得辣椒素的一般途径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常用    (填“蔗糖”或“葡萄糖”)作碳源,①过程被称为    ;当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较高时,更有利于       。
(2)在脱毒苗的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分生区组织细胞作为外植体,原因是                  ;若想获得抗毒苗,要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填方法名称)导入植物细胞。
(3)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制造转基因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辣椒素,对扩大培养后的转基因大肠杆菌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样品稀释104倍,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如下图2,则培养液中细胞的密度是    个/mL。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    。
(4)某实验小组用提取到的辣椒素对小鼠进行相关实验:将若干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肺癌细胞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辣椒素,对乙组的培养基不做处理;甲、乙两组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细胞后,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甲、乙两组小鼠的肺癌细胞数目。
①小鼠肺癌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的原因是            。
②若实验结果为甲组小鼠的肺癌细胞数目比乙组小鼠明显减少,则说明辣椒素具有抑癌效果。
8.(原创)紫杉醇是一种从裸子植物红豆杉的根、枝叶以及树皮中分离提纯的天然次生代谢物。经临床验证,紫杉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特别是对发病率较高的卵巢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等有疗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豆杉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能合成紫杉醇
B.可从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
C.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红豆杉植株抗病毒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接种时要注意外植体的方向,不要倒插
9.(原创)双特异性抗体特异性高,靶向性强,可以同时识别两种抗原分子。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技术途径生产能同时识别肿瘤抗原A和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CD3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②过程可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等
B.在HAT培养基上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存活
C.多孔培养板的每个孔应接种多个杂交瘤细胞
D.图中方框内应为能产生CD3抗体的B淋巴细胞
10.(改编)下图表示制备抗A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①和②过程可获得多种杂交瘤细胞
B.若②过程采用电融合法,能击穿细胞膜促使细胞融合
C.③过程中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D.若④过程抗体检测的结果为阴性,则应重新制备杂交瘤细胞
参考答案
1.杂菌会消耗培养基中的营养,且有些杂菌会危害培养物的生长
2.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不是 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
3.胃蛋白酶适于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下没有活性
4.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并不破坏它们的抗原结构
5.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选择性杀伤 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 杀伤肿瘤细胞
6.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7.(1)保证核移植动物的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供体细胞
(2)克隆动物绝大部分DNA来自供体细胞核,但还有少部分DNA(如线粒体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
8.显微操作法 去核或使其中的DNA变性
9.直接利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使精子获能 将精子培养在人工配制的获能液中使其获能
10.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
11.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内细胞团分割不均会导致胚胎发育不良
12.(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的抗体的B淋巴细胞 (2)选择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3)未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4)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真题引领1 D 解题思路 脱分化 排列不规则 再分化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小于 分生区
真题引领2 B 解题思路 细胞壁 不同 有差异 PEG
动物细胞融合 不能 脱分化 再分化 均需要 甲、乙两种植物 染色体
真题改编1 D 解析 细胞融合前应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错误;获得的原生质体在低渗溶液中会吸水涨破,B错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杂种植株,C错误;由题意可知,杂交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且能提高人参皂苷的产率,说明杂交细胞具有生长快速的优势,D正确。
真题改编2 D 解析 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A错误;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时,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B错误;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细胞即可得到迷迭香酸,不需要培养至完整植株,C错误;加入诱导剂茉莉酸甲酯可大幅提高产量,推测茉莉酸甲酯可能提高了迷迭香酸的合成速率,D正确。
真题引领3 D 解题思路 无菌、无毒 95%空气和5%CO2 核型更稳定 ① ② 胰蛋白酶 离心法 基本不增殖 细胞密度过大、细胞间产生接触抑制
真题引领4 B 解题思路 促性腺激素 培养成熟(MⅡ期)后 受体和供体 受体和供体的生理状况相同 藏羊甲
 藏羊乙 藏羊甲和藏羊乙
真题改编3 D 解析 食蟹猴的成纤维细胞和胚胎干细胞都是由猴胚胎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虽然两者的功能不同,但两者的基因组相同,A正确;体外诱导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形成了类似囊胚的结构(类囊胚),证实了食蟹猴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潜能,但该细胞没有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或发育成个体,未能体现干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可借助胚胎移植技术将类囊胚移植到相应的雌性受体中来研究类囊胚的后续发育,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和早期胚胎培养均需要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D错误。
1.D 解析 幼嫩叶细胞表现全能性相对容易,比成熟叶更适合作外植体,A错误;将叶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需要避光处理,不能给予光照,B错误;愈伤组织是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可进一步诱导形成试管苗,C错误;用叶片快速繁殖的种苗属于无性生殖,可保持“重瓣”花的特性,D正确。
2.B 解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①过程要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盐酸和酒精混合配制的解离液会杀死细胞,A错误;②过程通常在等渗溶液中采用化学法(聚乙二醇融合法等)或物理法(离心法、电融合法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正确;图中②过程原生质体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③④过程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愈伤组织或细胞,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也不需要诱导生芽和生根,C、D错误。
3.D 解析 细胞丁是能够产生抗甘草酸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无论是在体内还是在体外进行培养,细胞丁都能大量增殖并产生专一性抗体,A正确。细胞甲是经过免疫的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可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正确。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利用的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原理,此过程可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重新排布,C正确。细胞甲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细胞乙是经过诱导融合的细胞,但不一定是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即细胞乙不一定是杂交瘤细胞,D错误。
4.D 解析 NV作为抗原,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多种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A正确;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抗体1和抗体2是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的,对人来说属于异物,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后,才能给患者进行注射治疗,B正确;若待测样液中含NV,则检测线T处和质控线C处均出现红色,而仅C处呈红色,说明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可初步判断待测样液中不含NV,C正确;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该病毒表面的抗原与结合垫处的抗体1结合,随着抗体1移动到T处,同一抗原表面的不同结合位点与抗体2结合,未与该病毒表面抗原结合的抗体1移动到C处并与抗体1的抗体结合,因此该过程共发生3次特异性结合,D错误。
5.B 解析 图中黑鼠体细胞与植物体细胞类似,本身不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黑鼠体细胞经诱导转化为iPS细胞后具有了分裂和分化的能力,该诱导转化过程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类似,A正确;胚胎移植后,重构胚(囊胚)进一步扩大导致透明带破裂,不是滋养层破裂,B错误;本实验的目的为增加胰岛素抵抗模型鼠数量,故为确定克隆鼠的培育是否成功,需要对黑色X鼠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检测,D正确。
6.D 解析 胚胎移植前需要用雌激素(孕激素)对雌性牛A与雌性牛B做同期发情处理,A错误。途径1获得试管牛的流程中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该过程属于有性生殖;途径2的克隆牛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该过程属于无性生殖,B错误。途径2获得的克隆牛的遗传性状主要由雌性牛C决定,雌性牛A在形成重构胚的过程中提供了细胞质基因,所以雌性牛A也会影响克隆牛的性状,C错误。
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蔗糖 再分化 分化形成芽 (2)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2分) 农杆菌转化法或花粉管通道法 (3)1×1010 大 (4)防止有害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2分)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蔗糖作为碳源能提供能量,同时蔗糖形成的渗透压可较长时间使植物细胞保持相对稳定。①过程是愈伤组织再分化诱导生芽、生根,当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较高时,更有利于芽的分化。(2)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在脱毒苗的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分生区组织细胞作为外植体。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等。(3)对计数室四角及最中间中方格进行计数,分别为5、4、4、4、3个,则平均每个中方格的细胞数为(5+4+4+4+3)÷5=4个,计数室的体积为1 mm×1 mm×0.1 mm=0.1 mm3=10-4 mL,则培养液中细胞的密度为4×25÷10-4×104=1×1010个/mL。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大,因为该计数方法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4)略。
8.D 解析 次生代谢物在特定时期才能合成,红豆杉在特定时期才能合成紫杉醇,A错误;由题意可知,从红豆杉的根、枝叶以及树皮中可分离提取紫杉醇,不可从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B错误;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红豆杉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C错误。
9.C 解析 多孔培养板的每个孔应接种一个杂交瘤细胞,C错误。
10.C 解析 ①过程是注射抗原或抗原蛋白使小鼠发生免疫反应,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的过程,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经过②过程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A正确;②过程是促进细胞融合的过程,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中电融合法是用低压电流击穿细胞膜促使细胞融合,B正确;③过程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C不正确;若④过程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的结果为阴性,说明该杂交瘤细胞不能产生所需的抗体,则应重新制备杂交瘤细胞,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