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 物质的量浓度(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 物质的量浓度(26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5 12: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学习目标
评价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及其与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容量瓶的特点、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及操作,能误差分析。
1.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诊断并发展定量计算能力。
2.通过对探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案,诊断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实验误差的分析探讨,诊断并发展分析推断能力及定量实验的研究能力。
微观粒子
物质的量
质量
固体
体积
气体
溶液?
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去称量其质量。
利用物质的量建立的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可以十分方便的表示溶液的组成。
mol
L
mol·L-1
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
表达式:
——溶质
——溶液
定义:
或 mol·m-3
一、物质的量浓度(cB)
迁移 · 应用
1、判断
(1)从100mL 1.0 mol·L-1 的 NaOH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的10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 ( )
(2)1mol NaCl 固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
(3)0.5 mol·L-1NaCl溶液中,所含Na+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 )
×
×
×
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
二、实验任务: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
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容量瓶
(1)构造:带有磨口玻璃塞;细长颈、梨形、平底玻璃瓶。
(2)常见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
选用原则:等大或稍大
(3)用途:在所标温度下,配制准确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00mL容量瓶
例:配置体积为480mL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应选用的规格为_________________.
颈部标有刻度线,瓶上标有容积、温度。
容量瓶
操作要领:装水盖塞→倒立→查漏→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观察→结论
(4)注意事项
①容量瓶属于量器,不能加热,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质的溶解,也不能作反应器。
②不能长期存放溶液,配制好的溶液要转移到试剂瓶中。
③容量瓶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计算
解:m=n·M=c·V·M
若配制80mL1.00mol/L的NaCl溶液,需要多少克NaCl固体?
5.85g,没有80mL的容量瓶,应用100mL容量瓶,溶液体积按100mL计算。
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需要NaCl的质量是多少呢?
=1.00mol/L×0.1L×58.5g·mol-1
=5.85g
计算—称量
【托盘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③精确度:0.1g
能否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固体?
不能,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g,故应称取5.9gNaCl固体。
①称量时:左物右码
②要用称量纸,如果是NaOH等具有腐蚀性的药品要用表面皿或者烧杯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
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Cl固体全部溶解。
【冷却】
溶解固体,如氢氧化钠,或者稀释浓溶液,如浓硫酸时,要冷却到室温才能转入到容量瓶中。
原因:某些物质在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容量瓶体积不准。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
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100mL容量瓶(如右图),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沾有少量溶液,保证溶质完全转移至容量瓶,减少误差。
玻璃棒作用:引流,避免溶液洒在外面。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的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100mL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容量瓶不能长期储存溶液
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溶解、冷却
转移
定容
摇匀、装瓶
洗涤、转移
计算、称量
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cB =
nB
V
根据上述公式,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nB或V的变化,会对cB造成误差。
误差分析
①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
②定容后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用滴管吸除少量溶液
③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
④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
⑤容量瓶配制溶液前未干燥
n↓,c↓
n↓,c↓
V↓,c↑
V↑,c↓
无影响
cB =
nB
V
交流 · 研讨
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
俯视读数:水加少了,溶液体积减小
结果:浓度偏大
结果:浓度偏小
仰视读数:水加多了,溶液体积增大
2、欲配制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3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__g。
②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________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____________后将溶液沿______________移入_________________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_____次,将冲洗液移入容量瓶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____(高或低)。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_____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______,应该_______________。
⑤最后改好瓶盖,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________中贴好标签。
10.0
烧杯
冷却至室温
玻璃棒
250mL容量瓶
2~3

1~2cm处
胶头滴管

重新配制
摇匀
试剂瓶
迁移 · 应用
溶解、冷却
转移
定容
摇匀、装瓶
洗涤、转移
计算、称量
N
n
m
÷NA
×M
×NA
÷M
V
(气体)
×Vm
÷Vm
CB
÷V(溶液)
×V(溶液)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评 价
1、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的是( )
A. 将40 g NaOH溶解于1 L水中
B. 将11.2 L HCl气体通入水配成0.5 L的溶液
C. 将1 L 10 mol·L-1的盐酸与9 L水混合
D. 0.5 mol Na2O加入适量水中,配成1 L溶液
2、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
A.0.5mol·L-1氯化镁MgCl2溶液 B.0.4mol·L-1氯化铁FeCl3溶液
C.0.8mol·L-1氯化钠NaCl溶液 D.0.5mol·L-1氯化氢HCl溶液
D
B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 0.1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1 L该溶液,可将0.1 mol CaCl2溶于1 L水中
B.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 0.1 mol·L-1
C.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D.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1 mol·L-1
D
4、配制480 mL1.0 mol·L-1NaCI溶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
B.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500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为29.3g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