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2节 功率
[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教学设计首先为学生创设了多个熟悉的社会生活情境,调动
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和领悟,感受到物体做功的确存在快慢的问题,很有必要引入
一个物理概念来表示做功的快慢,这样建立和形成功率的概念就会水到渠成。然后用学习
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再用小资料的形式介绍一些物体的功率,形成具体印象;用学生小组讨论课本“想想议议”的方式认识生活中的不同场合需要比较快慢,加深对功率表示方法和意义的理解,通过例题训练,进一步熟悉功率的计算,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最后通过小结梳理知识,形成框架,通过当堂达标,检验收获,加深理解知识要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功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整个初中教学中的重点。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物理探究;
(2)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对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进行简单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及相关计算。
难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功率概念的得出主要采用类比法;公式的推导需要用到数学分析法。
[仪器材料]
多媒体教室或有投影的普通教室,文本、图片或音频、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
教师指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时的情景,并分组让学生举例,讨论分析人和机械做功有什么区别,教师归纳。
归纳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
快;机械收割比人工快;抽水机要发挑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 组织学生讨论,对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引出功率。
(设计意图: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功率。)
二、进行新课
(一)功率
1.思考讨论:
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用三台起重机分别把货物从地面运到高处,
方式一:用一台起重机提升4 000 N的重物,以4 m/s的速度上升高度16 m;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8 000 N的重物,以4 m/s的速度上升高度8 m;
方式三:用一台起重机提升32 000 N的重物,以2 m/s的速度上升高度2m。
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提到高处时,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填写完整:
编号
重物重力
上升高度
匀速速度
所用时间
做功
A
4 000 N
16 m
4 m/s
B
8 000 N
8m
4 m/s
c
32 000 N
2m
2 m/s
(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如何判断A、B、C做功的快慢?
(3)你能否定义一个物理量来反映做功的快慢?
结论:对重物所做的功相同,但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快慢不同。
提出问题: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
并提出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认识:
(1)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2)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3)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总结:做功快慢的比较有两种方式:一是比较完成相同的功所用的时间;二是比较在相
同的时间内完成的功。
(二)功率的概念
像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物理学中,我们用功率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1)功率的定义:功与时间之比。功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越
多,即做功越快。
(3)公式:
(4)符号及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或焦耳/秒(J/s)。
P-功率——瓦特(W)
W-功——焦耳(J)
t-时间——秒(s)
换算关系:1 kW=1 000 W 1 W=l J/s
(设计意图:用已知物理量的比值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建立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揭示和表述被探究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像我们已经研究过的速度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定义的。)
(三)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
思考问题: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功率可达1kW,表示什么意思?小轿车的功率是
200 kW,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讨论:根据功率定义来思考,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功率可达1 kW,意思是在Is内优
秀运动员可傲功1 000 W。小轿车的功率是200 kW,意思是在Is内小轿车可做功2×W。
(设计意图: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认识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功率大小,加深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知识拓展】
一个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了一段时间t,
试求这段时间t内F做功的功率?
拓展应用:开车上坡时,司机往往会增大油门,减慢速度?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功率的计算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例:重为100N的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20N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4-22所示)求:
(1)拉力在5s内对物体A所做的功;
(2)拉力F的功率.
(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习惯,注重解题思路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定义:功与时间之比
公式:
单位:
推导式:
功率的计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的问题,然后
用类比速度概念得出的方法得到功率的概念。在整节课过程中,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
问题的提出、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提倡学生的自主参与,采用老师和学生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例题及习题的练习,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