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任务式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3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任务式教学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17:1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02
01
逻辑的
力量
03
部编本选必上第四单元
掌握反驳技巧,提升思维水平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逻辑是有力量的。
逻辑的力量很多时候就是语言的力量,我们自古就有“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
面对纷繁的信息,逻辑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抽丝剥茧,条分缕析;面对真假难辨的证据,逻辑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去伪存真,寻根究底;面对无理的诘难,逻辑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纵横捭阖,一击即中。
掌握反驳技巧,提升思维水平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经典文本《谏逐客书》学习反驳技巧并熟练运用
2、将反驳技巧运用到写作中
任务一:如何反驳他人——从传统经典中寻找方向
以《谏逐客书》为例,探讨李斯的反驳技巧。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归谬法是一种通过假设某个命题为真,然后推导出荒谬或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为假的论证方法。
反驳不是打击和消灭,不是排除异己,唯我独尊;而是小心求证,去伪存真,不断接近真知。
批驳,是破,更是立。
任务二:实战演练——反驳技巧应用练习
你会如何反驳呢?
1、全红婵买苹果手机送给妈妈,有些网友怒斥:作为奥运冠军,不买华为小米,一点都不爱国!
2、在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1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领先第二名足足一个身位。如此成绩让国内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引得西方个别人士的对中国游泳队员因羡生妒。澳洲教练布雷特·霍克称:“人类在这个项目是不可能赢一个身位的。”还称“如果看起来优秀得不像真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
提示:可以就同一话题使用不同的反驳技巧
“他还是把自己框住了。”
“不过,框是人设的,好的框框我会跳进去,不好的框,打破它!”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是运动员该做的事。”
——潘展乐
霍克的话本不值一驳,刘翔、苏炳添等中国选手的实际表现,早就将西方所谓的“人种决定论”击碎。然而这种“你不可能赢我,否则就是你造假”的奇葩思维,并不只存在于体育赛场上。这些年,我们在太多问题上“见识”过类似表演。比如面对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曾公开放出“中国靠窃取别人技术加入太空竞赛”这样的雷人之语。这些从根本上都是无法正视、承认中国发展成就而产生的扭曲臆想。
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发展本身就是一场你追我赶的田径赛,大家都在不断突破自我,同时也在突破人类的极限。就此而言,讲求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奋斗,才是属于全人类的奋斗。对西方来说,承认并尊重竞争对手的进步,是一种体面,也可能意味着新的发展与进步。
任务三:链接高考——尝试利用驳论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论敌会怎么认为呢?写出你的认为论敌的观点。
作业:针对论敌的观点,完成主体段落反驳论证。
反驳不是怀疑一切 ,否定一切 ,而是对现象持一种审视 、分析 、联想 、鉴定的思维方法 ,它不满足于现成答案 ,拒绝被动顺从 、盲 目附和。
灵活运用逻辑,会让我们的思维更深刻更有力量!!!
课后作业:
根据论敌的观点,进行反驳,完成2024年新高考1卷作文的主体段。
未必有答案的问题才是我的问题,因为问题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问题有时比一个答案更重要。牛顿由"苹果为何会掉落"这一问题,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水开了壶盖会跳动"这一问题,发明了蒸汽机;哥白尼由"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这一问题,提出了"日心说"……这些创造性的问题,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更激发了人类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但真正的探索欲望源自我们内心。我们需要多关注问题本身,多问自己为什么,因为问题是我们理解世界、推动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