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8课《 华南虎》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28课《 华南虎》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1 09: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南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诗歌,鉴赏诗歌形象,在朗读中感悟老虎不羁不屈的形象。
2.学习诗歌凝练新颖的语言,能鉴赏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感受这首诗浓厚的象征意义。 ?
2.学会通过鉴赏关键词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及感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通过学习诗歌,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初步感知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华南虎相关内容。?
老师: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教学难点
诵读品味诗歌,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品味全文,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常用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牛汉笔下的《华南虎》不只是描绘了华南虎本身,更重要的是给华南虎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二、走进作者,资料助读?
华南虎是现代虎的八大亚种之一,为中国特有,所以又称中国虎。原分布于华南、华中、华东、西南等广大地区。体型较小,尾较细短;毛较短;毛色较深;身上有黑色条纹,宽而密集,体侧常出现上下两纹相接连成的菱形纹;毛皮幅大艳丽;性格凶猛,动作敏捷。华南虎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然而今日,华南虎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存活数目极少,野外数量不过20只左右。目前,华南虎已被国际上列为世界最濒危和第一需要保护的物种。?
三、朗读诗歌,感知华南虎?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华南虎形象。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标出生字生词,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老师读得怎样。?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读出感情。?
教师提示: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歌颂华南虎时,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对华南虎怜悯时,要读得深沉些。?
3.学生比读(可配背景音乐)、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也可把你最佩服老虎的诗句读一读。?
教师朗读指导: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
4.请学生谈谈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体会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情感。请以“华南虎是一只 的老虎”的句式来表达。?
学生回答,教师评点:?
威严、高傲、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教师小结:华南虎高傲不羁,虽身陷囹圄,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四、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形象探究:?
(1)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诗中有没有关于老虎外形的描写?)?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破碎的牙齿;火焰似的斑纹。?
(2)诗人笔下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只老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这是一只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的华南虎,但被囚于人类的牢笼中,远离了山林。它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①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②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③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与众人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讨论明确:“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2.理解象征:?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那么:?
(1)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讨论明确:?
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象征。?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2)诗中的“观众”又代表着一个怎样的群体呢??
讨论明确:诗中的“观众”冷漠粗暴、庸俗无聊,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
3.合作探究:(难句理解)?
请学生找出值得品析的句子,思考并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质疑:?
(1)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讨论明确: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2)“还是想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观众为什么是可怜而可笑的”??
讨论明确:观众用“砸”“呵斥”“劝诱”等方式来对待华南虎,而且不知道自己践踏华南虎的尊严是无耻的,在高贵的华南虎面前他们显得多么卑微和可笑;卑微的观众害怕华南虎,隔着两道铁栅栏仍感到“胆怯”,岂不显得可怜??
(3)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讨论明确:“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华南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4)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讨论明确: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五、提供背景,探究主题?
1.提供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70年代特有的政治环境和作者特有的政治待遇与华南虎的遭遇何其相似。?
2.主旨探讨:?
诗歌结尾作者说“我终于明白……”“我”明白了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口头回答)这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学习本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讨论明确:?
(1)“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奋然前行。?
(2)作者写这首诗时,处境同样艰难,华南虎的不羁个性唤起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我们应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在种种诱惑面前不屈服、不迷失。?
(3)这首诗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在今天,要想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屈服,不迷失,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人们,都能从这首诗中得到启迪。?
六、延伸拓展,联系实际?
1.假如你就是那只被囚在“铁笼”中的华南虎,当时你会怎样想呢??
2.假如你是观众,当你看到“铁笼”中的华南虎时,你又会怎样想呢??
3.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表述,教师评点。?
板书设计?
华南虎?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期盼:向往精神自由、生活的强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一课时完成。课堂结构比较紧凑,问题的设计也很精炼。课堂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诗歌教学,我重视朗读课文,在读中学,读中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课堂中,不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学生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在现实充满诱惑的社会中,不要迷失自己,还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独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力求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上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