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9鱼我所欲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9鱼我所欲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5 13: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9鱼我所欲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句晓意,积累文言字词。
2、读文明义,理解思想内涵。
3、梳理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4、联系古今,直面人生抉择。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富贵不能淫》中的句子(课件出示):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导语:同学们,八年级时我们邂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知道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步入九年级,我们再读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聆听“义利之辨”,汲取精神的养料,去直面人生的抉择。
二、任务一:读句晓意,积累文言字词
活动一: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
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 一箪(dān )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 乡(xiàng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 )宫室之美/为(wéi)之。
活动二:学生组句比读,感知文章大意
这篇文章有很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气势恢宏、议论犀利的排比句,请同桌合作:将句式相同的句子分为一组,一人朗读一句,读完一组后两人再互换句子读一遍,直到读熟课文。
示例:
第一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活动三:学生文白互译,积累文言字词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组内流水式译读课文:一人读一句文言文,一人参考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一人勾画不懂之处,一人再还原为文言文,组内共同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2.注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三
三、任务二:读文明义,理解思想内涵
活动一:学生精读思考,理解作者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明确: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开头运用比喻论证 ,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把生与义“不可得兼”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进行类比,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说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奥为浅显。
活动二:结合助读资料,探究本心内涵
课件出示助读材料(如下)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专就“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展开的论述。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由此可见,孟子所说的“本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是仁、义、礼、智。
请同学们阅读助读材料,结合课本有关“本心”的论述和相关注释,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明确:“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呼吁人们面对人生抉择时要守好自己的本心。
四、任务三:梳理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学生补充课后练习一的图表,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教师简要板书)
五、任务四:联系古今,直面人生抉择
活动一:联系古今人物,学会面对抉择
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请写出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面对人生重大问题的理性抉择。
示例:南宋的文天祥舍弃了元军高官厚禄的诱降条件,选择了宁死不降、青史留名; 舍弃了 ,选择了 。
如林则徐、谭嗣同、朱自清、钱学森、黄旭华、裴多斐、布鲁诺……
活动二:联系社会现实,坚守心中大义
学生讨论:穿过历史长河,你认为孟子的所说的“生”“义”还可以指什么?在当今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中学生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明确:生,可以是生命,还可以是生存、名利、享受等。
义,可以是正义、道义、真理、信念、尊严、准则……
教师小结:危时舍生取义固然重要,平时重义轻利更为可贵。作为中学生,我们仍然需要坚守“舍生取义”的本心,在大是大非、民族大义和国家的利益选择中要重义轻利。
六、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作者用到多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面对未来的无数考验,愿大家能守住心中的“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七、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完成《语文基础训练》,准确背诵课文。
(二)拓展题(任选一个)
1.搜集1-3则孟子的名言,抄录并背诵。
2.小练笔(二选一):(1)运用类比手法写一段文字,内容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定。(2)以《论 》为题,结合《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和历史上仁人志士的选择,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字数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9鱼我所欲也
提出论点 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 生重于义
事实论证 不失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