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7课《曹刿论战》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27课《曹刿论战》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1 08: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背景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本文语言简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4、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理解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指挥战争的策略是否得当,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大因素。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曹刿是当时的奴 ( http: / / www.21cnjy.com )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他主动为鲁庄公谋划。又亲临战场,协助鲁庄公指挥,为战胜齐国起了重大作用。但课文标题的中心词是“论”字,可见课文侧重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的看法,表现曹刿的战略思想,而不是侧重记叙长勺之战的战况。
3、时代背景:这次战争发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4、学习生字: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编(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轼(shì) 旗靡(mǐ)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
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2、本文有几条线索?
明确: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论述备战的主要条件——取信于民。
第二部分:(2)、写曹刿辅佐鲁庄公指挥长勺之战的情况。
第三部分:(3)、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四、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论述战略思想的文章。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时间为序,记叙了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凭借民心,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打败强齐。而着重点是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文眼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第1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3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打,最后得出“可以一战”的结论,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所以课文详写战前讨论(论战),略写战争经过。
二、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段文字先交代长勺之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的时间、战争的性质和形势,接着写曹刿主动请见鲁庄公,谋划迎战条件,再具体写曹刿与鲁庄公的讨论情况。可讨论如下问题:
(1)、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明确: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这从“齐师伐我”一句可以体现出来,“伐”即齐国借口讨伐,要达到吞并他人扩张自己的目的。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战。由于鲁国充满着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2)、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明确: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
(3)、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见解?
明确:齐军来犯,鲁庄公认为可以迎战的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是衣食分人不独专,对神诚实不虚夸,大小案件尽诚心。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认为“衣食分人”得到好处的不过是些近臣,这是小恩小惠,未能遍及众人,人民是不会跟你去作战的。对神诚实,也不过是小信用,还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会保佑你的。而对第3个条件曹刿加以肯定,认为这是作君主的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事,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侵略。曹刿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说明了他充分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对当权者来说,战争能不能打,能不能胜,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否取信于民。曹刿的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表明了他正确的战略思想。
3、课文第1段重点写了曹刿论述战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准备,否定了鲁庄公“衣食分人”和“诚实待神”就可以打仗致胜的看法,肯定了鲁庄公“小大之狱必以情”的做法,认为这是取信于民的,可以凭这个条件抵御齐国的入侵。并表示作战时他愿意协助鲁庄公指挥战斗。课文以此由写战前曹刿论战到战时曹指挥作战。
四、学习课文第2段: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课文。
2、这段文字记叙曹刿指挥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军队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但重点却很突出,人物形象也很鲜明。分析时可以讨论如下问题:
(1)、如何反击齐国军队入侵,课文写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指挥艺术,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指挥才能?
a.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
b.选择了有力于追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c.选择了追击敌军开始的时机,齐军“辙乱旗靡”时。在观察情势的基础上,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明确:鲁庄公鲁莽无知,再一次表现了“肉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鄙”。战斗一开始他就要击鼓进军,忘记了自己是弱军之师。齐军一退他就要下令追击,全不知有诱敌、埋伏之事。而曹刿却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在“击鼓”和“逐师”上表现得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3、第3段记叙了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经过,记叙了长勺之战中鲁军防御、反击、追击的三个阶段,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
五、学习课文第3段: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课文后,
2、这段文字写战后曹刿对鲁军能够战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齐军的总结,写得非常简洁,紧扣“论战”,抓住第2段中的“击鼓”和“逐师”展开,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和才智。分析时可以讨论如下问题:
(1)、课文是怎样由上段写战争经过过渡到本段总结战胜齐军的经验的?
明确:齐国军队被赶跑了,战争胜利了,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庄公并不知道战争是怎样打胜的。这一方面再次印证“肉食者鄙”,另一方面“公问其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段曹刿的两次“未可”,制止了鲁庄公的瞎指挥,两次“可矣”,打败了齐军,并把齐军赶出鲁国。就鲁庄公来说自然要问个明白。这一问就自然引出曹刿对战争的总结,进一步展开“论战”,也使课文由记叙战争经过自然过渡到总结打胜战争经验上来。
(2)、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内容看,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时机和如何选择追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制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鲁庄公作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照应,发展自然。当然曹刿的总结是不够全面的,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引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
3、第3段记叙了曹刿总结战争取胜的原因,是第1段“论战”的继续,进一步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才智。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二、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
(1)、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今为正义而舍弃生命。
(2)、鄙:鄙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今指行为不正直。
(3)、忠:尽力做本职。(忠之属也。)今:忠诚,忠实。
(4)、狱: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今指监狱。
(5)、情:以实情判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今:感情。
(6)、虽:即使。(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以情。)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7)、再: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又。
3、一词多义:
(1)、故:所以,故逐之;原因,公问其故。
(2)、以:凭,靠,何以战;把,必以分人。
(3)、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又何间焉;作兼词,于此,在此,惧有伏焉。
(4)、其:作代词,指齐军的,下视其辙;作代词,指战胜的,公问其故。
(5)、之:结构助词,的,忠之属也;作代词,指曹刿,公与之乘; 语气助词,无意义,公将鼓之;作代词,指齐军,登轼而望之。
4、词语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必以情:“情”名词作动词。(以)实情判断。
三、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实质上是议论性的,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1、曹刿:远谋——政治上深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曹刿请见,表现他的政治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的过人谋略。
2、怎样评价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四、课文标题为“曹刿论战”,而课文内容却是全面叙述一个历史事件,而且叙述得非常简略。课文是怎样以简短的内容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中心的?
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
课文标题的中心是“论战”,课文内容依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中心剪裁,取与“论战”有关的曹刿的行动和言论,而对与“论战”无关的战争原因、物质准备、激烈的战斗场面、胜利后的祝捷活动等都略去不写。课文共3段,详写曹刿对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战后的经验总结,略写战争经过。在略写战争经过时,又只突出“击鼓”和“逐师”这两个环节,一方面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为下文总结战胜经验作了铺垫。这样既让读者了解长勺之战的全貌,又突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让曹刿的战略思想指导战争,以由战争实例来证明曹刿的作战理论。
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为突出曹刿的战略思想正确,课文让鲁庄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莽无知和曹刿的远谋才智进行对比,使曹刿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课文写鲁庄公处处扣住一个“鄙”字,他把战争胜利押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和神灵保佑上。战争开始,就要击鼓进攻;齐军刚退就想盲目追击;战争胜利了却不知胜利的原因。而曹刿却能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知道民心所向对取得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能正确运用引敌深入,避其锐气,敌疲我打的战略方针;又有重视调查研究,谨慎仔细,不盲目决断的作风。而所有这些,课文都是通过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简短对话来表现的。这样通过对比,让我们看到一个论战时侃侃而谈,指挥作战时沉着果断的曹刿形象。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27、曹刿论战
战前准备——战争经过——战后总结
————(对比衬托)曹刿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