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7.4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教学设计--科粤版(2024)化学九下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7.4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教学设计--科粤版(2024)化学九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5 22: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于新课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课题内容 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
教学分析 课标解析: 学生能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重要性,特别是海水中的盐分及其经济价值。学生掌握海水晒盐的基本过程和原理,以及工业上常用的制盐技术。学生能够描述海水淡化的方法,并理解其在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海洋资源的利用,特别是海水中盐分的提取——即传统的海水晒盐过程和现代的海水淡化技术。教材详细介绍了海水晒盐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常用技术和实际应用案例。同时,教材还涉及了海洋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分类、溶液的概念、溶解度以及基本的物质变化过程。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海洋资源的具体内容,特别是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的技术细节,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教学中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入新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理解和吸收。
学习目标 了解晶体与结晶,初步了解结晶现象;掌握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法;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 达成评价 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重难点 重点:晶体与结晶、混合物的分离。 难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先行组织 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关实验视频。
学习活动设计
任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结晶,它们各有颜色,分外好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它的制取过程。 倾听,看课件,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结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展开结晶知识点的讲解及从溶液中制取结晶的方法; 教师展开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活动。 教师展开去除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活动。 教师根据前面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混合物分离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结晶的概念与如何制取的方法。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实验过程及相关概念。 根据教师的引导,理解实验过程及相关概念。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掌握混合物分离的知识点。 学生了解晶体与结晶,初步了解结晶现象;掌握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法;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通过阅读来分析问题。
任务三: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做总结。 ①学生跟着教师的引导观看思维导图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进行二次记忆。 学生能够知道结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混合物的分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让学生复习掌握知识。
迁移运用(当堂检测): 思考:现有两种同一温度下的溶液,一瓶是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一瓶是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请你至少用三种方法把它们区别开来。
成果集成:
作业设计 1.除去食盐中少量泥沙的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蒸发溶剂 D.重结晶 2.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提纯,可采用(  ) A.溶解后升温的方法 B.溶解后蒸发溶剂的方法 C.溶解后过滤的方法 D.溶解后降低温度的方法 3.20 ℃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 g和b g,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2a=b 4.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5.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6.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7.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 ℃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将t2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 ℃,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使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 (4)使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__; (5)向100 g 50 ℃的水中加入65 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D 3.C 4.B 5.C 6.A 7.C 8.(1)在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 (3)加入甲物质 (4)丙 (5)甲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反思提升:本节课从学生易于感知的现象加以研究,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发现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本节课实验非常重要,是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