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丹城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5 15: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帕特农”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贞女”,指的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帕特农神庙极为宏伟、 降低, 在细部安置和工程质量,上因精益求精,艺术设计尤为巧妙.神庙的雕刻被人们誉为“虽出自人工之手,却具有神奇永恒的生命”。这反应出( )
A.希腊神活中“神人同形同性” B.雅典民主政治受到神权冲击
C.古希腊的艺术成就十分辉煌 D.帕特农神庙至今仍保存完好
2.香蕉叶饭(如右图)是一种典型的印度菜。印度贵族在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
A.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印度的环保意识很强
C.印度的生活水平较低
D.种姓制度的影响
3.右图中反映的贸易方式是欧洲殖民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图中“中程”对应的方框里应填入的内容是( )
A.黑人奴隶
B.黄金
C.酒
D.机械制品图
4.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在运动会上的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挪铁饼者》因包含着无限生命力而成为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这说明古希腊体育活动( )
A.彰显军事力量 B.加刷城邦矛盾 C.得到普遍支持 D.鼓励全员参与
5.“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段话说明亚历山大者国的征服客观上( )
A.阻隔东西方文化交流 B.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6.世界近代史上,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选择了与英法美不同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俄国和日本( )
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政局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一致 D.为了维护地主阶级和统治
7.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声”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
A.启蒙运动驱散愚昧黑暗 B.现代工厂制度激化矛盾
C.工人阶级反抗剥削压迫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8.“巴黎公社主要是由普通工人组成……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特殊阶层所私有。”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B.是资产阶级性质政权
C.得到第一国际的支持 D.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
9.14世纪,法国社会依然普遍主张禁绝一切游戏。15世纪开始,人们逐渐关注游戏对儿童天性发展的积极作用,鼓励通过游戏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B.人民主权思想的舆论宜传
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10.“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的表述,没有涉及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社会分化
C.破坏了生态环境 D.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11.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数十年间,整个国家向城市化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 贸易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大幅度提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却无人能 够阻挡这一趋势,只能去适应它。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 )
A.发生的历史背景 B.具体的发展过程
C.发展的有利条件 D.带来的社会影响
12.某历史杂志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专栏的标题
《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战争与和平》 《向日葵》
A.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B.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D.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14.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 )
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 B.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 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
15.学习历史,必须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各种重要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学会历史知识。下面对各个历史事件关系 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B.美国内战——北方战胜南方,消除了种族歧视
C.英国残暴的殖民统治——印度民族大起义
D.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13.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风靡世界,1918年8月的德国和1919年的匈牙利先后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亚洲、欧洲、美洲一些国家成立了共产党。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 )
A.极大提高了俄国国际地位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C.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二、辨析题(共4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2分
16.辨别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但丁的《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 】
(2)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海上通道。( )
【 】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改正:
(4)以拿破仑为首的雅各宾派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
【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奇,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美洲,土著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唐杀,以及欧洲传染病的侵袭,种族几乎灭绝。土著居民劳动力的锐减又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时间长达三四百年。
——摘编自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晚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洲当地劳动力锐减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据[英]安德鲁 玛尔《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针对材料中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俄国采取怎样的解决办法 (4分)
(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
(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 (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分析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3 - 19世纪世界史重要事件
① 13世纪 意大利等国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② 1640年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③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④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⑤ 1779年 英国发生工人捣毁机器运动,一些厂房被毁
⑥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⑦ 1857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
⑧ 1861年 美国内战爆发
⑨ 1861年 俄国开始进行农奴制改革
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世纪—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在走向近代过程中和走进近代后,出现过的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组织形式各一例。(2分)
(2)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事件⑤、⑦与事件③之间的内在关系。(4分)
(3)②④⑥⑧⑨⑩事件的发生,世界历史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分)针对这些事件,请以“国家 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为观点,选择其中的2-3个史实,对不同类型的道路选择加以论述, 求史论结合,事实清楚。)(4分)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A C D A D A C D D A D B D
二、辨析改错(8分)
16.(1)√
(2)× 把“大西洋”改为“太平洋”
(3)× 把“内燃机”改为“蒸汽机”。
(4)× 把“拿破仑”改为“罗伯尔斯庇尔”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原因:印第安人的屠杀;欧洲传染病的侵袭。名称:“三角贸易”。
(2)材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影响: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传染疾病的交流导致美洲等地土著居民的大量死亡;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8.(1)态度:维护或强化农奴制。办法:俄国采取了废除农奴制的办法来解决。
(2)美国国内南北方不同的经济形式并存。目的:动员黑人参加北方军队,扭转战局。(言之成理即可)
(3)当旧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四、探究题 (共 12 分)
(1)生产组织形式: 走向近代: 租地农场或手工工场 (1 分)
走进近代: 现代工厂(或机器工厂)。(1 分)
(2)⑤③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由于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或造成工人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出现工人斗争(运动)。(意思对即可。)(2 分)
⑦③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或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2 分)
(3)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扩展(扩大)(2 分)(答出一个给 1 分)
论述: ( 举出两个事例论述即可得 4 分。要求不同类型。 )
英法: 因封建制度(统治)的严重阻碍(或势力强大),而选择革命的方式;
美国: 因殖民统治而采取民族解放(独立)战争的方式;
俄国: 因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同时为了维护沙皇专制统治,而采取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日本: 因幕府统治的严重危机,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同时也为了维护天皇制度,而采取
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