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2-25 16: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体形特征
工具、
生产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170万年
云南省
元谋县
有较多猿
的特征
会制造工具
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70-20
万年
北京西南
周口店
保留了猿
的某些特

打制石器和木棒
狩猎、采集
使用火保存火种
群居
3万年
周口店龙
骨山山顶
洞穴
与现代人
基本相似
磨制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古发掘(化石)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名称
时间
生活地点
建筑形式
生产生活
约6000年
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水稻;天然漆
粟;
陶器(人面鱼纹)磨制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是重要代表之一;距今7000;黄河中游;
大汶口文化:距今5900;黄河、淮河中下游;墓葬陪制品差异—贫富分化
河姆渡人的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①早期城市 ②社会阶层分化
③统治阶层对内管理④对外发动战争
2、良渚古城的:距今5300—4300年;浙江余杭
3、陶寺古城的:距今4300—4000年;山西襄汾,
4、中华文明特征:多元一体
5、阪泉之战:黄帝VS炎帝;黄帝胜;结成炎黄联盟;
6、涿鹿之战:炎黄联盟VS蚩尤;炎黄胜;华夏族逐渐形成;
7、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
8、尧、舜、禹——禅让制;选贤德(德才兼备)之人
朝代 都城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西周
阳城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镐京
前1046年
前771年
武王
幽王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2、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牧野之战:西周灭商
4、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血缘关系的亲近与功劳大小;
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东周前期)
王室衰微
原因:分封制逐步瓦解
结果: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
主要霸主: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
影响:积极: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感;
消极:经济凋敝、社会动乱
口号:“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动荡变化的春秋时期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李冰——灌溉、防洪、水运
政治:建立县制、废除世袭特权;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的人授予爵位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
措施:
影响: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经济发展
目的:富国强兵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东周后期)
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
军事变
政治变
经济变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道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春秋晚期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仁”;以德治国; 《论语》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无为而治”《道德经》
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相互转化;
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儒家
孔子
老子
第7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与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高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医学
文字
文化
战国医著:《黄帝内经》
战国名医:扁鹊——望闻问切
甲骨文——我国已知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成熟文字
金文—青铜器—身份与阶级地位的象征;司母戊鼎(最重)
《诗经》——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风、雅、颂;
《楚辞》——屈原——《离骚》
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中国
前221年嬴政
巩固统一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车轨
皇帝
三公九卿
郡县制
乡里亭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秦朝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
严苛的刑法
焚书坑儒
沉重的赋税
繁重的徭役
残暴的秦二世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起义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直原:遇雨误期;根原:秦的暴政
前207年,刘邦先入咸阳,推翻了秦的统治
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
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休养生息的政策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轻徭薄赋,十五税一
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发展
②进一步轻徭薄赋
③勤俭治国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楚汉之争:刘邦胜(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
社会安定
经济逐步恢复
国家逐步稳定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主父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建立刺史制度(监察)
“尊崇儒术”(董仲舒),兴办太学,讲儒家经典
影响: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统一铸币(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等
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军事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兴亡
时间:184年
措施:①下令释放奴婢②轻徭薄赋③减轻刑罚,
④惩处贪官污吏;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领导人:张角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东汉的建立:刘秀;25年称帝,定都洛阳;光武帝
东汉后期政局动荡
地位: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利用宗教起义的农民起义
教派:太平道
皇帝年幼
开辟
交流
管理
张骞出使西域
联系大月氏
友好交往
前138年
前119年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
促进
陆上路线
海上路线
影响
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
两汉时期
西汉
东汉
设置
西域
都护府
班超父子经营西域
加强
夹击匈奴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前60年,西域的管辖权正式归属中央(新疆)
造纸术
的发明
医学、数学、农学的成就
司马迁与《史记》
史学:司马迁著作《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西汉已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医学:“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未病;辨证论治
华佗--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道教
和佛教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数学:《九章算术》
农学:《氾胜之书》
道教的创立
佛教的传入
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本土宗教
时间:200年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时间:208年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吴国:229年,孙权,建业(三国局面形成)
影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魏国:220年,曹丕,洛阳(东汉灭亡)
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影响: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影响:西晋从此衰落(由盛转衰);
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定都洛阳
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时间:晋惠帝在位时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内迁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族
结果: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灭亡:316
八王之乱
建立:司马睿;317年,建康,东晋。
东晋政权的特点:“王与马,共天下。”—依靠氏族
南朝:宋、齐、梁、陈
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朝的政治
东晋的兴亡
原因
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伐英雄:祖逖(闻鸡起舞)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④统治者的重视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宋是南朝的第一个朝代,疆域最大,国力最盛。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淝水之战
孝文帝改革
北朝更替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VS前秦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影响: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影响:①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措施:迁都洛阳;用汉语,通汉婚,穿汉服,改汉姓
北魏
西魏
东魏
北周
北齐
民族交融
影响:①注入了新的动力;②进一步丰富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为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表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文化艺术、民族心理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制定《大明历》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 北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