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气候与人类活动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例如,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候变暖等。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2)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新加坡、中山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析图】
1.读新加坡、中山站气候图,分析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气候和 气候。
2.新加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附近,中山站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以内。
【探究·思考】
1.结合新加坡、中山站气候图判断两地的气候特点。
提示:新加坡:全年高温多雨;中山站:全年寒冷干燥。
2.思考分析导致新加坡、中山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提示:纬度因素。
二、西安、东京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读图·析图】
在西安、东京的位置图中观察分析两地的纬度位置关系。
提示:两地纬度位置相近。
【探究·思考】
1.结合西安、东京气候资料图说出两地的气候特点。
提示:西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京: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和,降水丰富。
2.分析造成西安、东京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提示:东京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西安距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海陆因素是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丙三地,气温由高向低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甲、丙、乙
2.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春节期间,造成我国长白山地区和海南岛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季风影响
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5、6题。
5.观察图,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 )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D.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6.在亚洲中纬度东部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7.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
A.4℃ B.2℃ C.0℃ D.-2℃
二、综合题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气候类型分布在 附近,其气候特点是 。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 ,其气候特点是 。丁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 ,其气候特点是 。造成丙、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在甲地区的高山地带有白雪皑皑的景观,影响其气候的因素是 。
【诱思探究】
1.有人总结出我国夏季避暑的三大佳径为“北上、下海、上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2.李明画了甲、乙两幅漫画,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这两幅漫画是否符合自然地理规律,为什么
【趣味园】
温室效应及对策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为了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可能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五 气候与人类活动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例如,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候变暖等。
2.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2)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新加坡、中山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析图】
1.读新加坡、中山站气候图,分析判断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和寒带气候。
2.新加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中山站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探究·思考】
1.结合新加坡、中山站气候图判断两地的气候特点。
提示:新加坡:全年高温多雨;中山站:全年寒冷干燥。
2.思考分析导致新加坡、中山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提示:纬度因素。
二、西安、东京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读图·析图】
在西安、东京的位置图中观察分析两地的纬度位置关系。
提示:两地纬度位置相近。
【探究·思考】
1.结合西安、东京气候资料图说出两地的气候特点。
提示:西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京:夏季较凉爽,冬季较温和,降水丰富。
2.分析造成西安、东京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提示:东京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西安距海洋远,受海洋影响小。海陆因素是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丙三地,气温由高向低排序正确的是 (A)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甲、丙、乙
2.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4.春节期间,造成我国长白山地区和海南岛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季风影响
读亚洲气候类型图,完成5、6题。
5.观察图,下列不属于亚洲气候特征的是 (D)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D.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6.在亚洲中纬度东部沿海为温带季风气候,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7.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地形地势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B)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9.在A地测得气温为16℃,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D)
A.4℃ B.2℃ C.0℃ D.-2℃
二、综合题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气候类型分布在赤道附近,其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极(两极)地区,其气候特点是终年寒冷干燥。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丙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丁地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亚欧大陆内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造成丙、丁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在甲地区的高山地带有白雪皑皑的景观,影响其气候的因素是地形因素。
【诱思探究】
1.有人总结出我国夏季避暑的三大佳径为“北上、下海、上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答:“北上”—纬度因素;“下海”—海陆因素;“上山”—地形因素。
2.李明画了甲、乙两幅漫画,请你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这两幅漫画是否符合自然地理规律,为什么
答:不符合。甲图为海拔5 000米的山顶,该地应是高原山地气候,不会出现炎热的现象;乙图是热带雨林景观,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图中的文字描述错误。
【趣味园】
温室效应及对策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为了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可能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