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三 海陆变迁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三 海陆变迁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2-25 19:58:11

文档简介

三 海陆变迁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话说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
(1)例证: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海陆是变化的。
(2)原因: 和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大陆漂移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 。
(2)观点: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证据。
①大西洋两岸的 相吻合。
②非洲与南美洲相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相同动物的 。
3.板块的运动:
(1)板块名称: 、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
(2)学说内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多个 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 之中,使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二、认识火山、地震
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 、碰撞挤压,容易形成 和 。
2.两大火山—地震带: 带和 带。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大陆漂移
【读图·析图】
1.请标注出甲、乙、丙三幅图对应的大致时间。
2.大陆的变化:在甲、乙、丙三幅图中标注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大致位置,从中可以发现大陆在 。
3.海洋的变化:在乙、丙两图中标注出大西洋和太平洋,从中可以发现大西洋在 ,太平洋在 。
4.学说的内容:观察不同时期海陆分布各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甲: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乙:大陆漂移分离,出现了大西洋和几个岛屿。
丙: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出现了众多的岛屿。
【探究·思考】
1.通过以上分析,找一找大西洋是由哪些大陆漂移形成的。
提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
2.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大量煤炭资源是因为: 。
二、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读图·析图】
1.板块的名称: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其中南极大陆位于 ,格陵兰岛位于 。
2.运动方向:观察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向主要有 和 两种。
3.火山、地震带:在图中绘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从中可以发现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 的地带。
4.亚洲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
【探究·思考】
1.板块与大洲在位置上的对应关系与差别有哪些
提示:①非洲位于非洲板块,南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②亚洲、欧洲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但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亚欧大陆东北部属于美洲板块;③大洋洲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少部分的岛屿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板块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现象 原因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做相对运动,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地中海变小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做相对运动,碰撞挤压,使地中海面积逐渐变小
红海扩大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做相离运动,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逐年扩大
3.议一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根据下图提示,说一说如何避震和自我保护)
提示:我国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位于两大地震带的相交处,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小震不用跑,大震不乱跑,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感觉到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煤气,熄灭火炉,切断电源,用最快的速度离开房屋,到户外空旷处躲避。地震时来不及撤离者,应尽快寻找空间狭小或有管道通过的地方,如卫生间或墙角等地躲藏,或躲在床、桌子等坚固家具下,在地震过后迅速撤出时应注意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围墙、电线杆、大型广告牌等。在教室或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冷静行动,听从指挥,确保人员迅速撤离。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压在塌房里,首先尽量除去压在身上的重物,并设法找到食物和水,千万不要大喊大叫,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设法让别人知道你的位置,及时获救。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读某次台风路径图可知,此次台风主要形成于 ( )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2.读某大洲海拔比重图可知,该大洲的地形应以 ( )
A.高原为主 B.山地为主
C.丘陵为主 D.平原为主
3.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陆地,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
A.①半岛 ②岛屿 ③大陆
B.①岛屿 ②半岛 ③大陆
C.①大陆 ②半岛 ③岛屿
D.①大陆 ②岛屿 ③半岛
  读世界局部图,完成4、5题。
4.①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它的名字是 ( )
A.巴拿马运河
B.乌拉尔山脉
C.大高加索山脉
D.苏伊士运河
5.关于海峡②的正确说法是 ( )
A.位于欧洲
B.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C.位于南半球
D.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6.俄罗斯计划斥巨资建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该隧道经过的海峡是 ( )
A.黑海海峡
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德雷克海峡
  如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7~9题。
7.甲地所在的大洋是 (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8.乙地所在的大洲是 ( )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9.丙在乙的 ( )
A.正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二、综合题
10.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亚非分界线 运河,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2)从A点出发,向东前往B点的路线,经过 洋,穿越 运河,到达 洲。
(3)若航行出发时间为2023年11月14日,此时A地正值 季,昼夜情况是 。
(4)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试分析原因。
11.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当地时间2月6日13时24分再次发生7.8级地震。请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B 。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3)C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其形成的原因是 板块与 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带和 带。
(5)有人预言:千万年以后,地中海将会消失。你认为可能吗 说明你的理由。

【诱思探究】
学以致用
读图完成问题。
(1)写出四川雅安芦山县6.1级地震震中的经纬度 。
(2)震中芦山县位于成都的 方向。
(3)由图二可知此次地震是由 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
(4)此次芦山6.1级地震属2013年“4·20”7.0级地震余震,两次地震相距约9千米,发震断裂为双石-大川断裂带。导致这次地震的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5)雅安地震后,专家就农村建房如何提高抗震能力提出“三个一点儿”原则:地基挖得深一点儿,墙体连接得牢一点儿,屋盖弄得轻一点儿。针对农村和部分城镇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提出你的建议: 。三 海陆变迁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话说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
(1)例证: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海陆是变化的。
(2)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大陆漂移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2)观点: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证据。
①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
②非洲与南美洲相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相同动物的化石。
3.板块的运动:
(1)板块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学说内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多个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使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二、认识火山、地震
1.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碰撞挤压,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一、大陆漂移
【读图·析图】
1.请标注出甲、乙、丙三幅图对应的大致时间。
2.大陆的变化:在甲、乙、丙三幅图中标注出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的大致位置,从中可以发现大陆在漂移分离。
答:填图略
3.海洋的变化:在乙、丙两图中标注出大西洋和太平洋,从中可以发现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缩小。
答:填图略
4.学说的内容:观察不同时期海陆分布各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甲: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乙:大陆漂移分离,出现了大西洋和几个岛屿。
丙: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出现了众多的岛屿。
【探究·思考】
1.通过以上分析,找一找大西洋是由哪些大陆漂移形成的。
提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
2.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发现大量煤炭资源是因为:提示:大陆漂移的结果。煤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遗体变成的。原来南极洲位于较低的纬度位置,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后来,南极洲大陆向南慢慢漂移至现在的高纬度位置。
二、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读图·析图】
1.板块的名称: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其中南极大陆位于南极洲板块,格陵兰岛位于美洲板块。
答:填图略
2.运动方向:观察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向主要有相对和相离两种。
3.火山、地震带:在图中绘出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从中可以发现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答:填图略
4.亚洲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
【探究·思考】
1.板块与大洲在位置上的对应关系与差别有哪些
提示:①非洲位于非洲板块,南北美洲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②亚洲、欧洲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但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亚欧大陆东北部属于美洲板块;③大洋洲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少部分的岛屿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2.板块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现象 原因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做相对运动,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
地中海变小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做相对运动,碰撞挤压,使地中海面积逐渐变小
红海扩大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做相离运动,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逐年扩大
3.议一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根据下图提示,说一说如何避震和自我保护)
提示:我国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位于两大地震带的相交处,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一旦发生地震,人们应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小震不用跑,大震不乱跑,惊慌出意外,就地躲避好”。感觉到地震时,应立即关闭煤气,熄灭火炉,切断电源,用最快的速度离开房屋,到户外空旷处躲避。地震时来不及撤离者,应尽快寻找空间狭小或有管道通过的地方,如卫生间或墙角等地躲藏,或躲在床、桌子等坚固家具下,在地震过后迅速撤出时应注意保护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围墙、电线杆、大型广告牌等。在教室或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冷静行动,听从指挥,确保人员迅速撤离。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压在塌房里,首先尽量除去压在身上的重物,并设法找到食物和水,千万不要大喊大叫,避免体力消耗过多。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设法让别人知道你的位置,及时获救。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读某次台风路径图可知,此次台风主要形成于 (D)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2.读某大洲海拔比重图可知,该大洲的地形应以 (D)
A.高原为主 B.山地为主
C.丘陵为主 D.平原为主
3.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陆地,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C)
A.①半岛 ②岛屿 ③大陆
B.①岛屿 ②半岛 ③大陆
C.①大陆 ②半岛 ③岛屿
D.①大陆 ②岛屿 ③半岛
  读世界局部图,完成4、5题。
4.①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它的名字是 (D)
A.巴拿马运河
B.乌拉尔山脉
C.大高加索山脉
D.苏伊士运河
5.关于海峡②的正确说法是 (B)
A.位于欧洲
B.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C.位于南半球
D.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6.俄罗斯计划斥巨资建海底隧道,打通俄罗斯至美国阿拉斯加的铁路,该隧道经过的海峡是 (B)
A.黑海海峡
B.白令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德雷克海峡
  如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读图,完成7~9题。
7.甲地所在的大洋是 (C)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8.乙地所在的大洲是 (D)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9.丙在乙的 (B)
A.正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二、综合题
10.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从A点出发,向东前往B点的路线,经过太平洋,穿越巴拿马运河,到达北美(或美)洲。
(3)若航行出发时间为2023年11月14日,此时A地正值秋季,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
(4)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试分析原因。
答: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11.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中300千米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当地时间2月6日13时24分再次发生7.8级地震。请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3)C处为喜马拉雅山脉,其形成的原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球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5)有人预言:千万年以后,地中海将会消失。你认为可能吗 说明你的理由。
可能。因为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诱思探究】
学以致用
读图完成问题。
(1)写出四川雅安芦山县6.1级地震震中的经纬度(30.37°N,102.94°E)。
(2)震中芦山县位于成都的西南方向。
(3)由图二可知此次地震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
(4)此次芦山6.1级地震属2013年“4·20”7.0级地震余震,两次地震相距约9千米,发震断裂为双石-大川断裂带。导致这次地震的原因是 (A)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上升 C.人类活动
(5)雅安地震后,专家就农村建房如何提高抗震能力提出“三个一点儿”原则:地基挖得深一点儿,墙体连接得牢一点儿,屋盖弄得轻一点儿。针对农村和部分城镇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提出你的建议: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