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海洋与人类活动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海洋资源与经济发展
1.地球上海洋占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包括 、 、 、 、空间资源等。
2.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可以发展的产业是 、 、 。
二、海洋环境问题
1.人类破坏海岸生态的行为有 、 、 。
2.过度捕捞会造成 。
三、共同保护海洋
综合规范海洋问题的条约是 。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海洋资源利用
【读图·析图】
1.从图中可以发现福建省连江县的海陆位置: 。
2.福建连江的“海上牧场”是利用 资源,发展 业。
【探究·思考】
福建连江的“海上牧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解决的措施 。(言之有理即可,注意问题与措施相对应。)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图现象的原因是 ( )
A.人们喜食小鱼 B.过度捕捞
C.海洋污染 D.气候的变化
2.解决图示问题的合理有效措施是 ( )
A.禁止鱼产品上市
B.治理海洋污染
C.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D.实施“休渔期”制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赤潮是发生在近海的一种生物环境污染
B.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C.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D.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4.我国海南省海口附近油类污染严重,它与什么资源的开发有关 ( )
A.石油资源 B.旅游资源
C.生物资源 D.空间资源
5.我国每年的6-9月,政府部门对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民实行2—3个月不同的休渔期,其目的是 ( )
A.让捕鱼船只器械有修补的时间
B.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分区管理,争取提高捕鱼产量
D.防止海水污染的恶化
6.由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空间越来越显得拥挤,人类目前可大规模开发的广阔空间是 ( )
A.两极地区 B.月球
C.海洋 D.外星空
7.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尽量开采
二、综合题
8.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1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67次,累计面积3 328平方千米。四大海区中,东海海域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且累计面积最大,分别为29次和1 815平方千米。2022年4—8月,绿潮灾害影响中国黄海海域,引发大面积绿潮的主要藻类为浒苔。
材料二 海洋污染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22年中国沿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海域为 。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海洋污染主要来自 、 、 和 。在各种污染中, 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最大。
(3)赤潮有哪些危害
【诱思探究】
亚丁湾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地,一部分索马里人沦为海盗(索马里北临亚丁湾),严重危害了世界各国的航海安全。2023年是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十五周年。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
A 洲,B 洲,C 洲。
(2)我国护航的三艘舰艇是从海南省的三亚港出发的,沿途经过的海域,依次是 海、 海峡、 洋和阿拉伯海,到达亚丁湾。
(3)从图上可以看出,三亚港位于五带中的 带。
(4)索马里北海岸的亚丁湾是世界重要的航线必经之地,请你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经过这里的海轮运送最多的是下面哪种物资( )
A.铁矿石 B.石油
C.小汽车 D.长绒棉四 海洋与人类活动
基础梳理·自主预习
一、海洋资源与经济发展
1.地球上海洋占71%,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
2.人类利用生物资源可以发展的产业是捕捞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言之有理即可)。
二、海洋环境问题
1.人类破坏海岸生态的行为有海岸建筑工程、挖砂、围堰养殖。
2.过度捕捞会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三、共同保护海洋
综合规范海洋问题的条约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图示导航·重点突破
海洋资源利用
【读图·析图】
1.从图中可以发现福建省连江县的海陆位置:濒临海洋。
2.福建连江的“海上牧场”是利用空间资源,发展养殖业。
【探究·思考】
福建连江的“海上牧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略,解决的措施略。(言之有理即可,注意问题与措施相对应。)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该图现象的原因是 (B)
A.人们喜食小鱼 B.过度捕捞
C.海洋污染 D.气候的变化
2.解决图示问题的合理有效措施是 (D)
A.禁止鱼产品上市
B.治理海洋污染
C.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D.实施“休渔期”制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赤潮是发生在近海的一种生物环境污染
B.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C.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D.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
4.我国海南省海口附近油类污染严重,它与什么资源的开发有关 (A)
A.石油资源 B.旅游资源
C.生物资源 D.空间资源
5.我国每年的6-9月,政府部门对从事海洋捕捞作业的渔民实行2—3个月不同的休渔期,其目的是 (B)
A.让捕鱼船只器械有修补的时间
B.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分区管理,争取提高捕鱼产量
D.防止海水污染的恶化
6.由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空间越来越显得拥挤,人类目前可大规模开发的广阔空间是 (C)
A.两极地区 B.月球
C.海洋 D.外星空
7.下列关于保护“蓝色国土”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对海洋资源实行综合管理
B.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C.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尽量开采
二、综合题
8.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1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海域共发现赤潮67次,累计面积3 328平方千米。四大海区中,东海海域发现赤潮次数最多且累计面积最大,分别为29次和1 815平方千米。2022年4—8月,绿潮灾害影响中国黄海海域,引发大面积绿潮的主要藻类为浒苔。
材料二 海洋污染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22年中国沿海发生赤潮次数最多的海域为东海。
(2)结合材料二,分析海洋污染主要来自大气污染、石油污染、固体垃圾和污水排放。在各种污染中,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最大。
(3)赤潮有哪些危害
答:赤潮发生后,海水变成红色,浮游生物大量死亡、腐烂,使赤潮海域大面积缺氧,并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
【诱思探究】
亚丁湾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地,一部分索马里人沦为海盗(索马里北临亚丁湾),严重危害了世界各国的航海安全。2023年是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十五周年。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
(2)我国护航的三艘舰艇是从海南省的三亚港出发的,沿途经过的海域,依次是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到达亚丁湾。
(3)从图上可以看出,三亚港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4)索马里北海岸的亚丁湾是世界重要的航线必经之地,请你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经过这里的海轮运送最多的是下面哪种物资(B)
A.铁矿石 B.石油
C.小汽车 D.长绒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