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 (3)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 (3)物质构成的奥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2-25 21: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物质构成的奥秘
1.下列诗词能用微粒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春:春风又绿江南岸 B.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C.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D.冬:暗香浮动月黄昏
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钾
4.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分子是该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5.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6.下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X、O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B.X表示N
C.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⑤原子不显电性
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⑥
8.元素观和化学观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观点,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这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一定大于该元素形成阳离子时的核外电子数
9.X是核电荷数不大于18的元素,如果用n表示该原子的电子层数,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最外层电子数为,下列关于元素X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B.X元素可能形成的钾盐是
C.X能与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
D.X元素可能是氮元素或氯元素
10.下列关于元素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论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论个数
B.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两个元素组成的
D.我们现在发现的元素种类和原子种类一样多
11.下列是部分原子的核外电子结构图。圆心表示原子核,圈上表示电子(族序数中I、Ⅱ、V分别表示数字1、2、7,0对应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1)上述元素的原子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填一种元素名称),得到电子后的微粒符号为______。
(2)所给元素原子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3)钠元素和氯元素结合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根据图示可知,族序数I、Ⅱ、I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______。
12.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
(2)实验Ⅱ(图1):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图2)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是否有必要?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4)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_________、_________。
13.用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核、⑤原子、⑥分子、⑦混合物、⑧纯净物、⑨单质、⑩化合物的序号填空:
(1)上述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
(2)空气、生铁、白酒是3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同属于_______这一类物质。
(3)氧原子中心有一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__,核外有8个_______在一定范围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由于每一个_______带1个单位负电荷,_______不带电,所以整个不显电性。
(4)由于_______和_______的相对质量约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可知氧的原子核内有8个_______和8个_______。
1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3)下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
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相同。
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不同。
15.为了深入地认识物质,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兴趣小组以“构建微观模型”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水分子,构建分子模型。
(1)探究水的组成。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将“易燃空气”(即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引爆,发现瓶底有无色液体产生。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让水在高温下通过一根烧红的铁管(Fe),得到“易燃空气”。至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化学界的公认。
①在探究水的组成过程中,普利斯特里利用的是_______(填反应类型)。
②拉瓦锡所做实验中除了得到“易燃空气”外,还有四氧化三铁生成。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2)模拟水的分解和化合过程,构建分子模型。已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所含的分子个数之比。兴趣小组利用不同的小球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对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提出了如下图所示的猜想:
同温同压下,1体积氮气和3体积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生成2体积氨气()。请在下图的框中用模型模拟该反应的微观过程。
氮气与氢气反应的示意图
【任务二】构建原子模型,认识物质组成规律。
(3)原子的构成。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发现6种原子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H-1 1 0 1
H-2 1 1 1
H-3 1 2 1
O-16 8 8 8
O-17 8 9 8
O-18 8 10 8
①1个C-14原子中含有_______个中子。
②表中的三种H原子和O-16原子最多可构成_______种水分子。
③基于上述资料,你能得到的合理推论是_______。
(4)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下图表示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x=_______。
【任务三】探究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奥秘。
(5)从元素和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物质。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绿色消毒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6)探索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尿素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之一,市场价格为1080 元/t。现用32400 元采购尿素,则购得的尿素中含_______t氮元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D
解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答案:A
4.答案:A
解析: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该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汞原子和氧原子;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5.答案:C
解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③④所示微观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图中涉及四种元素,A正确;②③⑤所示微观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B正确;①②④所示微观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③所示微观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⑤所示微观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C不正确;①④所示微观粒子分别是氟原子、钠原子,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则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D正确。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和是两种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但不是同种元素。
9.答案:A
解析:当n=1时,核电荷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可能;当n=2时,核电荷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该元素是氮元素;当n=3时,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元素是氯元素;当n=4时,核电荷数为31,大于18,且最外层电子数为9,大于8,不可能。故X元素可能是氮元素或氯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氮、氯元素可分别形成钾盐和;氮、氯元素均可以与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如等。
10.答案:A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元素不能论个数;元素是其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种类要比元素种类多。
11.答案:(1)氟(或氯);(或)
(2)Ne和Ar;作保护气(或制成电光源)
(3)离子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2.答案:(1)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浓氨水有挥发性,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没有必要因为酚酞溶液中已经有蒸馏水
(4)①作对比实验;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解析:(4)①根据图示可以看出E没有与浓氨水接触,起到对比作用。②C连的是放入热水中的浓氨水,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快,故变色比B中快。
13.答案:(1)②④
(2)⑦
(3)④;①;①;③;⑤
(4)②;③;②;③
14.答案:(1)分子、原子、中子
(2)分子、原子
(3)质子、原子核
(4)电子
(5)质子、中子(或原子、原子核)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的电量与质子的电量相等,所以原子不带电,则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带电。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
15.答案:(1)化合反应;
(2)
(3)①8;②6;③同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能不同
(4)14
(5)+6
(6)14
解析:(3)①1个C-14原子中含有6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含有14-6=8个中子。②表中的三种H原子有6种组合H-1和H-1、H-2和H-2、H-3和H-3、H-1和H-2、H-1和H-3、H-2和H-3,和O-16原子最多可构成6种水分子。
(5)高铁酸钾()中K元素的化合价为+1,0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1)×2+x+(-2)×4=0,解得x=+6。
(6)购得的尿素中含有氮元素的质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