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精神世界的两个符号
——《阿长与山海经》创意设计
山东省东营实验中学 于保东
【设计思想】
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可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爱,又特别”的鲁迅形象,让孩子“爱其文,亲其人”,让鲁迅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成为孩子学习、成长中的朋友,播下一颗民族文化的种子。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你会惊讶地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其中有五篇文章写到了阿长,这样你不得不对阿长产生兴趣,阿长究竟在鲁迅的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应激发学生带着好奇,通过细读课文,走进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了解童年视角下的阿长和成年视角下的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理解“阿长”与“《山海经》”已成为鲁迅精神世界的两个文化符号,领会真挚朴实的语言,以及深厚的人性思考带给我们的丰厚收获。
在本文朴实真挚的语言中,处处体现着鲁迅对阿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这个普通、平凡的下层小人物感动,甚至是“欣其善良”,对阿长这个小人物的刻画,既带着儿童视角的幽默调侃,又有着成人视角真挚的抒情。
本文篇幅较长,选取怎样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切入点,做到长文短教,长文精教,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设计拟选取“受限制的礼俗文化世界——阿长”和“通向精神自由的世界——《山海经》”做为本文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两点的分析,进而把握全文。
【创意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受限制的礼俗文化世界——阿长形象和通向精神自由的世界——《山海经》作为文化符号的含义。”
2.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3.学习记叙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受限制的礼俗文化世界——阿长”和“通向精神自由的世界——《山海经》”作为文化符号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没有专门写过纪念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母亲的文章,却在《朝花夕拾》中有5篇文章提到一个人,并且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怀念一位普普通通,名不见经传的人,这个人是谁呢?
(板书: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二、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结合文本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PPT展示)
骇 掳 悚 惶急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如:
疏懒:意思是懒散。这里指童年鲁迅的远房叔祖懒得为鲁迅去尽心尽力寻找绘图《山海经》,也是为阿长为我寻找《山海经》做铺垫。
渴慕:指一个人非常仰慕某人或某物。在文中是指童年鲁迅非常渴望得到绘图《山海经》。
孤孀:指没有丈夫的女人,这里指阿长是死了丈夫的。
……
2.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讨厌她哪些事?喜欢哪些事?理清“我”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轨迹,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
①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爱管闲事、规矩多、道理多、讲长毛的故事、谋死隐鼠、为我买来《山海经》……
②我对她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淡薄——新的敬意。
③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目的是突出阿长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以上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能够认真细致研读文本,就能解决。
三、探究人物,理解“受限制的礼俗世界”
1.用自己的话,说说“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最少要用三个句子。
预设:阿长是一个粗俗的人,是一个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的人,是一个爱传播小道消息的人,是一个规矩比较多的人,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的人,是一个爱我的人,是一个有神力的人……
2.本文叙述了“我”阿长之间的诸多生活细节,作者不厌其烦地诉说我与阿长的恩恩怨怨,本文写了我与阿长的哪些恩怨?
预设:规矩多——说人死了,不该说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杆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吃福橘的事,谋杀隐鼠……
3.鲁迅先生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写阿长的这些烦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至的规矩?作者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你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礼节,说说你自己对这些礼节的理解。
预设:不厌其烦地写阿长烦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至的规矩,其实是为了表现阿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物是一个热心的人,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的人,是一个爱我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
明确:阿长的“礼节”多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有民间习俗、禁忌,也有传统美德。“礼节”成为阿长的主要特征,阿长成为民间文化仪式的认同者、执行者,而且是其忠实的传承者。尤其文中详细记述“元旦吃福橘”来祈求平安幸福的风俗的重视程度,她的“郑重”“惶急”“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的情绪,无不体现出这种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强大干涉力。礼仪、礼俗、禁忌文化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和准则,它不但构筑了阿长的全部精神内核,而且涵盖于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他们日常的处事准则。
总之,在前半部分,大至文化上的制约,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生活细节的管束“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以阿长的礼俗文化为中心建构了一个处处受限制的世界,“我”在这样的世界里是极其不自由的。
材料补充(PPT):
在日常生活中,鲁迅很注意中国习俗礼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友红白喜事、婚嫁乔迁、生老病死,他总要送礼或慰问,赈灾济难,他都捐款。这只要看看他的日记就会一目了然。他是敬老尊幼的模范,是称职的长子和长兄。对母亲,他尽一切可能使之生活舒适,心情愉快。对长辈如蔡元培,他始终以师礼待之。对同学和朋友如许寿裳,情同手足。可见,鲁迅反对的不是礼俗文化本身,而是反对人成为被文化驱使奴役的对象,异化的对象。
在阿长执行这一文化仪式的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不得不成为被限制和被拘束的对象。“我”的不解和冷静,越发衬托出她看似认真而无聊的做法,这两种态度形成强烈的反讽,处于童年时期的个体在精神价值的选择上只能用反感来逃避并且不断地开始新的追求。
四、探究《山海经》,理解“自由的精神世界”
1.说说《山海经》在童年鲁迅的眼中是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样的书?在你的眼中《山海经》是一部怎样的书,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出自《山海经》?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预设:《山海经》是童年鲁迅非常渴慕的一本书,是非常想得到的一本书,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是通向精神自由的世界……
预设:《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明确:书中洋溢着自由的飞腾的无拘无束的浪漫主义精神,风格质朴自然而几乎未附着任何文化痕迹。
2.文中怎样描写“我”对《山海经》的渴慕?请同学们标注在课本上。再用几个成语概括一下“我”对《山海经》的心情。
预设:朝思暮想、日思夜盼、坐卧不安、魂牵梦绕、寝食难安……
3.在“礼”为中心的中华文化传统世界中,《山海经》是一部正常的书吗?那为什么成为童年鲁迅的精神追求?
预设:不是,《山海经》被正统人士斥为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诞不经的“志怪”书、“奇书”。因为在《山海经》中童年鲁迅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书中进行精神畅游。
明确:以《山海经》为中心的自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是与以礼俗为中心的受限世界相对立而出现的。由于“我”在现实世界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身心不自由。所以,童年的鲁迅对它“渴慕”并且念念不忘,这恰恰说明一个民族童年时代的产物《山海经》和个体童年时代的自由精神的契合。也暗示了鲁迅对自由精神与生俱来的执着追求。
4.“我”是怎样认识和得到《山海经》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书的?“我”对引领“我”结识《山海经》的胖胖的、和蔼的远房叔祖和为“我”买来《山海经》阿长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预设:引领“我”结识《山海经》的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远房叔祖。为“我”买来《山海经》的目不识丁的阿长。
“我”认为远房叔祖是很疏懒的,不会为“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山海经》去费周折。而目不识丁的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我”的日思夜想、朝期暮盼,没有人真正关心,而这个做保姆不称职、不识文断字、生性愚蠢而又迷信的“长妈妈”,却意外地满足了“我”的心灵需求。
明确:一个是生活琐事的照顾者,一个是精神上的沟通者。一个让“我”处处感到限制和拘束,一个引领我通向精神自由的图画世界。
我对长妈妈感情的变化也以她买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山海经》一书为转折,不但对她的怨恨却从此完全消失,而且“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长妈妈对帮“我”买书意义重大的茫然更衬托出“我”对此的重视程度。
因此,成年以后的鲁迅再次审视自己的精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时,发现《山海经》是自己一生追求自由精神发轫,鲁迅对长妈妈怀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写出“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样诗化祷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5.讨论:《山海经》一类的书籍究竟对儿童的精神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山海经》是“我”儿时“最为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的宝书”之一,鲁迅不但从此开始收藏书的爱好,而且本书也培养了他的文化性格。周作人指出,当初读书与读图,虽然很琐屑,“可是影响却颇不小,他就‘奠定’了半生事业学问的倾向,在趣味上到了晚年也还留下好些明了的痕迹。”(PPT展示)
《阿长与〈山海经〉》通过两个对立世界的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以及对这两个对立世界中的代表的人和物的价值判断来怀念自己早期精神资源的。以鲁迅的文化取向和精神选择来决定行文材料的取舍和情感的变化,既展示了童年时的鲁迅形象,又和鲁迅一以贯之的是永远的追求自由的精神一脉相承。
五、写作补白,探究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细节
阿长用自己的“超能力”,为我“买”来了《山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引爆了“我”对她空前的敬意,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阿长究竟克服了多少困难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想像一下:一个不识字,甚至连《山海经》都念成《三哼经》的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具体情境。用200左右的文字详写具体情境,注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