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5 17:37:15

文档简介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学考试试卷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语文实践任务
1.下面是某同学为义卖品写的推荐语,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区,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图书:精典的文学名著、有趣的动漫读本……有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奔驰的骏马、憨厚的小熊……各个自出新裁,别俱一格。所有商品一律打折销售。
A.“惟妙惟肖”的“肖”读xiào,“打折”的“折”读“shé”
B.“泥塑”的“塑”读“suò”,“憨厚”的“憨”读“hān”
C.“精典”的“精”应写为“经”,“奔驰”的“驰”应写为“弛”
D.“自出新裁”的“新”应写为“心”、“别俱一格”的“俱”应写为“具”
2.班级准备制作义卖诗画书签,请你根据画面和寓意匹配诗文
画面 寓意 诗文
一朵洁净的莲花 虽处浊世,亦保持高洁 ①   ,   周敦颐《爱莲说》
远山·菊花·诗人 悠然闲适,热爱自然 ②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下面是对某同学写的活动邀请信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邀请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①感谢您于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的邀请信。②山区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处心积虑帮扶山区教育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③为了支援山区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我校将举行爱心义卖活动。④活动将于5月18日下午2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⑤届时将有学生制作的书签,泥塑作品和手工花卉出售。⑥请您务必来参加。
光明中学学生会
2024年5月11日
A.第②句中应将“处心积虑”改为“想方设法”
B.第③句中应将“培养”改为“树立”
C.第⑤句中逗号应改为顿号
D.第⑥句应该为“敬请您参加”
4.义卖展台前,某同学询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请你根据物理课代表提供的下列知识,用简洁的语言予以解答。(不超过50字)
相关物理知识 不倒翁的特点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越低,它的稳定性越高,越不容易倒。 不倒翁呈椭圆体,往往绘有可爱的图案。它一般用较轻的材料制成,底部大而圆滑,且没有较重的铁块,上轻下重,从而使得不倒翁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
5.学生会对上午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下面是各组反馈的问题
A组:有些同学在展区追赶打闹,发生了碰撞。
B组:有些同学乱扔垃圾,破坏了展区卫生。
C组:有些同学不守秩序,不排队购物。
为了让下午的活动开展得更好,学生会拟写“三要三不要”的温馨提示,请你帮他们完成。
三要三不要 要注意安全,不要追赶打闹 ①    ②   
6.活动调查小组拟开展调查采访,请你参加。
A.请你根据要求,帮助调查小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家长
采访目的: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情况
采访问题:①   
B.调查小组拟针对活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调查问题
参与活动的同学 对活动意义的理解与感受 你认为本次活动有哪些意义?
对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 ②   
对活动的改进建议 你认为本次活动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
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
8.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
镜头 镜头描述 情感
镜头一:芭蕉叶叶 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 相思怀人
镜头二:叶舒叶生 ①   
镜头三:雨打芭蕉 ②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守敬①
①(守敬)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授提举②诸路河渠.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③。守敬更立闸堰④,皆复其旧。
②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⑤篇矣,整齐分抄⑥。
③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敞⑦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
(选自《元史 郭守敬》,有删减)
【注释】①郭守敬:元朝杰出科学家。②提举:管辖。③淤浅:堵塞。④闸堰:闸门堤坝。⑤比次:按顺序排列.⑥分杪(miǎo);分类细致。⑦敞:同“蔽”,逃蔽的意思。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荐”有“进献”“祭祀”“推举”等义项,“文谦荐守敬习水利”中的“荐”应为“进献”之意。
B.“新历告成”中的“成”与成语“百炼成钢”中的“成”意思相同。
C.“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中的“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于是复置都水监”中的“置”和“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欧阳修)中的“置”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B.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C.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D.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
12.班上开展“古代科学家大推荐”的活动,郭守敬在被推荐之列。请你依据上文,概括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跑步
材料一:
跑步锻炼注意事项
①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如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等。要根据自身作息选择合适时段:晨跑建议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因神经太兴奋而影响睡眠质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跑后要完成拉伸动作。同时,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
材料二:
跑步锻炼的误区及建议
误区 建议
误区一:跑步距离越长,效果越好。 根据自身运动习惯和运动上限,合理安排每次的跑步距离。注意膝盖、脚踝等部位的承受能力,可先设定一个强度较低的目标,再循序渐进。
误区二:跑步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采用快慢结合方式:锻炼时大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8千米/小时,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
误区三: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效果好。 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
材料三:
跑步知识问答
问题一:什么叫“下蹲式起跑”?
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起跑前先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听到发令枪声后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让起跑速度更快。
问题二:比赛时为什么要穿“钉鞋”?
答案:钉鞋是指鞋底上带尖铁钉子的鞋,常用于比赛。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时,钉子会扎进塑胶跑道,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不易打滑。同时,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有助于提速。
(以上材料改编自《科学24小时》《十万个为什么》)
1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跑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就能达到良好的跑步锻炼效果。
B.任何时候跑步都可以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也有益于改善睡眠。
C.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D.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1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晨跑前15分钟应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如蜂蜜水、苹果等。
B.冬天天气寒冷,只要跑步前做好热身运动,就可以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C.跑步速度一旦超过了6千米/小时,就一定会损伤膝盖、脚踝等部位。
D.我们跑步时,应采用下蹲式起跑,因为这样跑得更快。
15.跑步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依据材料,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暑假夜跑锻炼流程图,请你帮他完善。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草茎上的流年
①草尖拱出地面,旋转着嫩绿的茎叶,它缓缓地爬上我的脚背,沿脚踝绕上腿肚,呼啦啦覆盖了我的腰身,俨然绿色的河在我的身上倒流。
②家乡人把狗尾巴草叫咪咪猫。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
③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编兔子不难,比和她下跳棋容易多了。和她下棋,我总是输,而编兔子,是不分输赢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她编得好看。
④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她揪下一根咪咪猫,掐断细长的穗柄,将穗柄那端朝着天空,放进她握起来的拳头里。只见她的拳头一松一紧,一紧一松,随着她的口令,咪咪猫听懂话似的从她的手心里往外攀爬,一厘厘露出头和腰身来。二姐一边动作,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像是给手心里的咪咪猫施展魔法: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逮了雀雀喂老猫,扑棱扑棱飞完了。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
⑤之后,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⑥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二姐一愣,随即掐掉长柄,把咪咪猫握在手心里,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
⑦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
16.作者在选文第②段中提到,咪咪猫“亲近而贴切”,亲近的原因是   ,贴切的原因是   。
17.分析第⑤段三个“放飞”的语言表现力。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童年之我”的叙述,语言生动,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B.“成年之我”的叙述,突出了我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
C.用不同的叙述和选材变化,可以来反应层次的变化,使文章层次丰富。
19.作者对咪咪猫的选材和组材,经过流年经历,表达了作者不同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但是,营长以上可以骑马或骡子。我注意到,他们弄到美味食物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军队在一起时,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
【片段二】
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相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的,这些武器都是那些国家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片段三】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20.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写“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体现了红军将领与战士之间平等的关系。
B.片段二叙写了红军武器装备的情况,写出了当时红军的大部分武器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这一事实。
C.片段三是对红军生活条件的细致描述,可看出红军部队生活条件简陋但房间清洁整齐。
D.以上三个片段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叙写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许多观点,体现了纪实作品的特点。
21.请结合整本书及链接材料,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原因。
【链接材料】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当时他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22.(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写作时,一些同学常常为没有新颖的写作素材而苦恼。其实,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我们就能在一些平凡常见的事情背后发现不一样的情感或不一样的道理。“考试”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请你以“考试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
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B
4.参考答案:上轻下重,重心低且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稳定性高。
5.①示例:要注意保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②示例:要自觉维持秩序,不要插队购物/要排队购物,不要扰乱秩序
6.①在整个爱心义卖活动中,您参与了哪些环节?;②你认为活动的组织情况如何?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成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关于字音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关于字形,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
(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本题考查学生修病句、把握成语、使用标点符号以及语言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认真阅读文本,再从语病、成语、标点符号、表达得体的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认真阅读文本,再筛选出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之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确定层次归纳层意,进而按照题干对于句式和字数的要求来整理答案。
(6)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采访提纲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
1.A.“打折”的“折”应读“zhé”;
B.“泥塑”的“塑”应读“sù”;
C.“奔驰”的“驰”不应写为“弛”。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淤”“涟”“悠”。
故答案为: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A.“处心积虑”意思是存着某种念头,早就有了某种打算。多指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谋算。用在这里感彩不当,可改为“想方设法”。
B.“将‘培养’改为‘树立’”错误。“培养……的行为”中谓语动词“培养”和宾语中心语“行为”搭配不当,改成“树立……行为”也同样搭配不当,可以改成“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习惯”。
C.“书签,泥塑作品和手工花卉”为词语并列,逗号应改为顿号。
D.“务必”语气生硬,含有命令语气,应该改为“敬请您参加”。
故答案为:B。
4.根据物体重心的有关知识可知,因为地球的吸引,物体重心越低,稳定性越高,越不容易倒;再看不倒翁的特点,不倒翁一般用较轻的材料制成,底部大圆滑,上轻下重,并且重心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所以,不倒翁的稳定性很高。
故答案为:上轻下重,重心低且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稳定性高。
5.由题干可知,考生要按照“要……不要……”的方式进行概括。
ABC三组同学都指出了问题,表格中针对A给出了提示,那么剩下的应针对BC两组进行概括。
B组反馈的问题主要是卫生问题,有些同学乱扔垃圾,从而破坏了展区的卫生,所以需要保持展区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C组反馈的问题主要是展区秩序问题,有些同学购物时不排队,所以需要自觉维持秩序,购物时要排队。
故答案为:①示例:要注意保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②示例:要自觉维持秩序,不要插队购物/要排队购物,不要扰乱秩序
6.(1)设计采访问题:结合采访对象“家长”和采访目的“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情况”可知,这里设置的采访问题应与家长参与活动的情况、态度等有关,因此采访问题可围绕“家长参与的环节”“家长对义卖物品的看法”等来设计即可。注意语言应简明、得体。
(2)设计调查问题:根据调查的对象“参与活动的同学”,调查的目的“对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设计调查问题即可。注意语言应简明。
故答案为:①在整个爱心义卖活动中,您参与了哪些环节?
②你认为活动的组织情况如何?
【答案】7.D
8.①一边舒展一边生长的芭蕉叶。;②秋雨滴滴哒哒敲打着芭蕉叶。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诗歌,再结合诗歌内容完善内容,并组织语言作答。
7.D.“直接抒发”错误。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借芭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故题干“直接”二字理解错误,应属间接抒发。
故答案为:D。
8.镜头描述应抓住诗句中的景,描述的时候要体现该画面的特点。
(1)“一叶才舒一叶生”意思是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这一画面描述的对象是芭蕉叶,其特点是“舒展”“生长”。所以,镜头二可描述为:一边舒展一边生长的芭蕉叶。
(2)“却教风雨怨秋声”意思是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这一画面描述的是雨打芭蕉的情形,结合“秋声”可知,该画面应突出秋雨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所以,镜头三可描述为:秋雨滴滴哒哒敲打着芭蕉叶。
故答案为:①一边舒展一边生长的芭蕉叶。
②秋雨滴滴哒哒敲打着芭蕉叶。
【答案】9.C
10.A
11.(郭守敬)天生拥有与众不同的操守,从不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事情。
12.①修复旧渠②参与历法改革③整理历法书籍④兴修水利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课文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4)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郭守敬)他的志趣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中统三年时,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他思维灵巧,胜过平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命他进见时,派他担任管辖各个地方河渠的官职。在这之前,过去在中兴地区存在的古老渠道,自从战争以来,渠道被废弃损坏,淤积了许多泥沙,变得水深不足。郭守敬重新建立了闸门和水坝,所有的地方都被修复恢复到了原来的状况。
当初,秉忠认为《大明历》自辽、金以来已经沿用了二百余年,建议进行修正,但未能完成就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江左平定后,元世祖想采用他的建议,于是让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在各地分别掌管测验和推步的工作。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至元十九年,王恂去世。当时虽然已经颁布了新历,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还没有最终确定。郭守敬于是按顺序排列整理这些内容,并将其整齐分类细致。
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让郭守敬为主管。至元三十年,皇帝从上都回朝,路过积水潭,只见(来来往往的船很多)船头接连船尾,把水面都遮蔽了。他非常高兴,把它起名为通惠河,赐给郭守敬钱钞一万二千五百贯。
9.A.“应为‘进献’之意”错误。“荐”,推举。句意: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
B.“意思相同”错误。完成/成为。句意: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指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
C.正确。句意: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
D.“意思相同”错误。设立/放置。句意: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故答案为:C。
10.句意: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
“览”的宾语为“奏”,所以,应在“奏”后面断开,排除BC;
“曰”引出后面所说的内容,所以,应在“曰”后面断开,排除D。
故答案为:A。
11.“操”,操守;“为”,这里可译为沉迷;“嬉戏”,嬉戏玩乐。
故答案为:(郭守敬)天生拥有与众不同的操守,从不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事情。
12.由原文“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可知,过去在中兴地区存在的古老渠道,自从战争以来,渠道被废弃损坏,淤积了许多泥沙,变得水深不足。郭守敬重新建立了闸门和水坝,所有的地方都被修复恢复到了原来的状况。郭守敬修复了旧渠。
由原文“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可知,元世祖让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在各地分别掌管测验和推步的工作。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郭守敬参与了历法改革
由原文“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篇矣,整齐分抄”可知,当时虽然已经颁布了新历,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还没有最终确定。郭守敬于是按顺序排列整理这些内容,并将其整齐分类细致。郭守敬整理了历法书籍。
由原文“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可知,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让郭守敬为主管。郭守敬兴修了水利。
故答案为:①修复旧渠②参与历法改革③整理历法书籍④兴修水利
【答案】13.D
14.A
15.①做好热身运动②了解跑步后身体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知识点】科普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13.A.“就能达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 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可知, 这里使用了“有可能”而非“就能”, 说明掌握好运动强度只是达到良好锻炼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B.“任何时候”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夜跑需留足洗漱、 休息时间, 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可知,并非任何时候跑步都有益于改善睡眠,特别是夜跑后需要留足洗漱、休息时间, 避免神经太兴奋;
C.“……才有……”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 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可知,这里使用了“尽量”而非“只有”, 说明环境安全、 空气清新的公园是较好的跑步场所, 但并非只有这些地方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故答案为:D。
14.B.“只要……,就……”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第①段“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可知,仅做好热身运动并不能完全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还需要注意其他防寒措施。
C.“就一定”错误。根据材料二中“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可知, “一般”表示多数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超过这个速度就一定会损伤膝盖、 脚躁等部位,只是建议不超过这个速度以避免可能的损伤。
D.“应采用下蹲式起跑”错误。根据材料三“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可知,下蹲式起跑主要用于竞赛场合, 且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技巧, 并不适合所有跑步情况。日常跑步并不需要采用下蹲式起跑。
故答案为:A。
15.由原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可知,穿戴好运动装备之后,不能马上跑步,而要做好热身运动,然后再跑步,(1)可填“做好热身运动”。
由原文“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可知,完成跑步后,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记录相关数据,(2)可填“了解跑步后身体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故答案为:①做好热身运动②了解跑步后身体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答案】16.①这是家乡人的叫法、猫咪也是与人亲近动物;②狗尾巴草和猫咪有共同特点,都是毛茸茸的
17.①三个放飞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增强语气加强情感,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游戏的喜爱和我对二姐的崇拜之情。
③体现了二姐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和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美好生活的怀念。
18.略
19.①咪咪猫是文章线索,贯穿了“我”从小到大的生活。
②小时候二姐教“我”编咪咪猫和放飞咪咪猫的魔法,体现了二姐的心灵手巧,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③长大后,“我”与二姐再次放飞咪咪猫,表达“我”对过去纯真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在文中找到相关文本,在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现力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理解内容和主旨,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
16.第②段中,根据“家乡把狗尾巴草叫做咪咪猫”,可知“咪咪猫”是家乡人对狗尾巴草的叫法,猫咪这种动物很可爱,喜欢与人亲近,因此“咪咪猫”这一称呼也显得“亲近”。
根据“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可知,狗尾巴草的形态与猫的毛发相似,都是毛茸茸的,不仅外形像,而且给人的触觉感受也相似,因此把狗尾巴草称为“咪咪猫”这种称呼显得贴切。
故答案为:①这是家乡人的叫法、猫咪也是与人亲近动物
②狗尾巴草和猫咪有共同特点,都是毛茸茸的
17.①结合第⑤段“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连用三个“放飞”,这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的手法,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结合第④段“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可知,三处“放飞”的描写,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咪咪猫这一游戏的喜爱,以及对二姐会玩如此有趣的游戏的崇拜之情。
③结合第⑦段”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成年后的“我”,对二姐教的“放飞”游戏依然念念不忘,可见二姐对“我”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表现了“我”对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这种重复也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印象。
故答案为:①三个放飞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增强语气加强情感,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游戏的喜爱和我对二姐的崇拜之情。
③体现了二姐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和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美好生活的怀念。
18.A.“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错。“童年之我”的叙述的确十分生动,但目的不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主要目的是表现与写作主要对象二姐相处时的情景,体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表达情感;
B.结合第⑦段“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成年之我”的叙述并没有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而是在怀念中隐含着快乐和甜蜜;
C.“作者用童年视角记叙时表达的感情和童年的感情不同”理解错误。文章前五段用童年视角叙述童年时的生活,表达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的喜爱之情,与童年时的实际感情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D。
19.①本文题目为“草茎上的流年”,这里的“草茎”是被家乡人称为“咪咪猫”的狗尾巴草。可知咪咪猫是文章的叙事和情感线索。
②结合第③段“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第④段”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可知,咪咪猫作为童年记忆的象征,贯穿了“我”童年的生活,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二姐教“我”把用咪咪猫编成兔子,教我玩放飞咪咪猫的游戏,写出了二姐的心灵手巧,表现了“我”和二姐之间深厚的情感。
③结合第⑥段“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第⑦段”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童年时期的我,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童年给我的感觉是美好的。成年后的我,怀念这童年的时光,用童年的这段时光作为自己继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是由“咪咪猫”串联起来的,文章在叙述放飞“咪咪猫”的过程中,自然承转,前后照应。“我”的情感也由曾经的天真浪漫到后期的怀念、难忘。这是一种成长必然经历的转变。成年后对童年时放飞咪咪猫的游戏的重复和怀念,表达了“我”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过程中变化的感慨。
故答案为:①咪咪猫是文章线索,贯穿了“我”从小到大的生活。
②小时候二姐教“我”编咪咪猫和放飞咪咪猫的魔法,体现了二姐的心灵手巧,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③长大后,“我”与二姐再次放飞咪咪猫,表达“我”对过去纯真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答案】20.D
21.①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②作品属于纪实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吸引读者
③因为消息封锁的原因,在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作品非常感兴趣。
【知识点】作家作品;对作品的理解感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20.D.“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许多观点”错误。依据片段一“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可知, 这是客观描述了红军的将领和士兵在生活方面是平等的;依据片段二“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可知, 这是概述红军的武器装备是从敌人手里抢来的事实, 说明红军的武器准备也很精良;依据片段三“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可知, 这是写红军居住的条件比较简陋这一事实。 三个语段中并没有作者斯诺的评价性语句, 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故答案为:D。
21.根据链接“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可知,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本文节选的三个片段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叙写的,属于纪实作品。纪实作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36年,战争年代消息封锁,人们尤其是西方人无法理解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这些问题,所以在他们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作品非常感兴趣。
故答案为:①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②作品属于纪实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吸引读者
③因为消息封锁的原因,在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作品非常感兴趣。
22.【答案】 考试的背后 “3分50秒!满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我的笑脸上,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体育中考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有点胖,加上天生不爱运动,在体育中考的长跑项目中,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辅弱对象。
作为一名走读生,每天七点赶到操场,无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何况还要常常伴着三月的寒风冷雨。在天蒙蒙亮的早晨,迅速套上冬季校服,抓起桌上的早餐,气喘吁吁地赶到操场,成为我的常态。
跑到第三圈,大腿肌肉中的酸痛无力袭来,停下脚步,一股热气涌上头,汗也爬上了我的背,我讨厌这种黏糊糊的感觉。“不行,我做不到……”望着红色的跑道,我又一次放弃了。体育中考的满分对我而言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一只温暖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是杰哥,是老师却更像朋友的杰哥。“累吗?”他笑着问。我点点头,并不想说话。“你有没有试过去感受风的速度?跑得越快,风越畅快。”说完,他开始奔跑起来,一阵风刮过,吹散了他爽朗的笑声。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跑起来,试试看。
沿着红色跑道,紧盯目标,努力摆动着酸痛的大腿,风呼呼地刮过,带走了我的燥热,只剩下迎风奔跑的肆意与畅快。我忘却了肌肉传来的酸痛,沉浸在风中,感受风呼呼吹过耳边的畅快。到终点了,“4分05秒”,杰哥掐着秒表,笑着说:“能坚持跑完,就是战胜自己的第一步。继续加油!”
虽然这个时间离满分还有一段距离,但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充盈着我,包围着我。原来,奔跑的意义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而是拥有追风而行战胜自我的勇气。
从三月到四月,跑过了长沙的初春,我渐渐习惯了大腿的酸痛,并开始享受着在风中奔跑的畅快。脸上的风已从凛冽的寒冷,渐渐变成了弥漫着清晨花草香的春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追回了宝贵的10秒。
体育中考结束后,我还是保持着每天早起的习惯。我发现只要早起20分钟,会让我的一天变得更加从容,拥有一个活力满满的早晨,学习效率也更高了。每当感到学习压力袭来,我也会再次站上跑道,在追风的过程中寻找力量与自信。
考试的背后,是我破风而行的勇气,是战胜自我的力量。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风雨,但我相信:坚持住,跑过去,风不是阻力,而是助力。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只有两句话,第一句阐述学生为写作素材烦恼的现实,第二句指出“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就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情感和道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积累写作素材。
【题干分析】引导语提出写作的关键词“考生”和写作的题目“考试的背后”。考生要结合材料,围绕这一关键词展开立意思考。“考试”狭义上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广义上是指迎接一切富有挑战的事。“背后的故事”,可以是亲人的陪伴、自己的蜕变、师长的鼓励等等。“背后”蕴含的是成败、是输赢、是成长、是温暖、是选择、是经验,是充盈人生的种种品质与精神。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比如“考试背后有真情”。通过回忆准备参加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期间,我的妈妈每天都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尤其是晚上,当我在灯光下认真复习的时候,我的妈妈不是把一个削好的苹果放在我的跟前,就是端来一杯热牛奶……这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炽热,催我努力学习。也可以展现社会对中考考试的关注,比如写全社会都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比如考点附近的“静音”行动,比如“警车开道”,比如进出考场的拥抱……考生在考场,还有很多关切的目光在身后,还有很多真诚的祝福与期待,还有很多的辗转反侧。也可以写出考试背后温情的一幕幕,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考试的意义。写作的时候,要凸显“细微处”。“细微之处”可以是自然风景、人物言行等。尤其是描写让自己发生转折变化的人与物,考生在选取细节要独到,描写饱满要有张力,懂得通过细节描写来凸显文章主旨。
【立意提取】
1.考试的背后,是破风而行的勇气和力量。
2.考试背后是温情。
3.考试背后是默默无闻的付出。
4.考试的背后——梦里花落考试后。
5.考试的背后——最远和最近。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1 / 1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新生入学考试试卷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语文实践任务
1.下面是某同学为义卖品写的推荐语,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区,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图书:精典的文学名著、有趣的动漫读本……有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奔驰的骏马、憨厚的小熊……各个自出新裁,别俱一格。所有商品一律打折销售。
A.“惟妙惟肖”的“肖”读xiào,“打折”的“折”读“shé”
B.“泥塑”的“塑”读“suò”,“憨厚”的“憨”读“hān”
C.“精典”的“精”应写为“经”,“奔驰”的“驰”应写为“弛”
D.“自出新裁”的“新”应写为“心”、“别俱一格”的“俱”应写为“具”
2.班级准备制作义卖诗画书签,请你根据画面和寓意匹配诗文
画面 寓意 诗文
一朵洁净的莲花 虽处浊世,亦保持高洁 ①   ,   周敦颐《爱莲说》
远山·菊花·诗人 悠然闲适,热爱自然 ②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下面是对某同学写的活动邀请信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邀请信
尊敬的家长
您好!
①感谢您于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的邀请信。②山区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处心积虑帮扶山区教育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③为了支援山区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我校将举行爱心义卖活动。④活动将于5月18日下午2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⑤届时将有学生制作的书签,泥塑作品和手工花卉出售。⑥请您务必来参加。
光明中学学生会
2024年5月11日
A.第②句中应将“处心积虑”改为“想方设法”
B.第③句中应将“培养”改为“树立”
C.第⑤句中逗号应改为顿号
D.第⑥句应该为“敬请您参加”
4.义卖展台前,某同学询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请你根据物理课代表提供的下列知识,用简洁的语言予以解答。(不超过50字)
相关物理知识 不倒翁的特点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越低,它的稳定性越高,越不容易倒。 不倒翁呈椭圆体,往往绘有可爱的图案。它一般用较轻的材料制成,底部大而圆滑,且没有较重的铁块,上轻下重,从而使得不倒翁的重心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
5.学生会对上午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下面是各组反馈的问题
A组:有些同学在展区追赶打闹,发生了碰撞。
B组:有些同学乱扔垃圾,破坏了展区卫生。
C组:有些同学不守秩序,不排队购物。
为了让下午的活动开展得更好,学生会拟写“三要三不要”的温馨提示,请你帮他们完成。
三要三不要 要注意安全,不要追赶打闹 ①    ②   
6.活动调查小组拟开展调查采访,请你参加。
A.请你根据要求,帮助调查小组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对象:家长
采访目的: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情况
采访问题:①   
B.调查小组拟针对活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调查问题
参与活动的同学 对活动意义的理解与感受 你认为本次活动有哪些意义?
对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 ②   
对活动的改进建议 你认为本次活动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答案】1.D
2.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B
4.参考答案:上轻下重,重心低且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稳定性高。
5.①示例:要注意保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②示例:要自觉维持秩序,不要插队购物/要排队购物,不要扰乱秩序
6.①在整个爱心义卖活动中,您参与了哪些环节?;②你认为活动的组织情况如何?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成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关于字音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关于字形,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
(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3)本题考查学生修病句、把握成语、使用标点符号以及语言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认真阅读文本,再从语病、成语、标点符号、表达得体的角度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认真阅读文本,再筛选出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之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确定层次归纳层意,进而按照题干对于句式和字数的要求来整理答案。
(6)本题考查学生拟写采访提纲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再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
1.A.“打折”的“折”应读“zhé”;
B.“泥塑”的“塑”应读“sù”;
C.“奔驰”的“驰”不应写为“弛”。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淤”“涟”“悠”。
故答案为: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A.“处心积虑”意思是存着某种念头,早就有了某种打算。多指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谋算。用在这里感彩不当,可改为“想方设法”。
B.“将‘培养’改为‘树立’”错误。“培养……的行为”中谓语动词“培养”和宾语中心语“行为”搭配不当,改成“树立……行为”也同样搭配不当,可以改成“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习惯”。
C.“书签,泥塑作品和手工花卉”为词语并列,逗号应改为顿号。
D.“务必”语气生硬,含有命令语气,应该改为“敬请您参加”。
故答案为:B。
4.根据物体重心的有关知识可知,因为地球的吸引,物体重心越低,稳定性越高,越不容易倒;再看不倒翁的特点,不倒翁一般用较轻的材料制成,底部大圆滑,上轻下重,并且重心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所以,不倒翁的稳定性很高。
故答案为:上轻下重,重心低且始终保持在底部中央,稳定性高。
5.由题干可知,考生要按照“要……不要……”的方式进行概括。
ABC三组同学都指出了问题,表格中针对A给出了提示,那么剩下的应针对BC两组进行概括。
B组反馈的问题主要是卫生问题,有些同学乱扔垃圾,从而破坏了展区的卫生,所以需要保持展区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C组反馈的问题主要是展区秩序问题,有些同学购物时不排队,所以需要自觉维持秩序,购物时要排队。
故答案为:①示例:要注意保持卫生,不要乱扔垃圾
②示例:要自觉维持秩序,不要插队购物/要排队购物,不要扰乱秩序
6.(1)设计采访问题:结合采访对象“家长”和采访目的“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情况”可知,这里设置的采访问题应与家长参与活动的情况、态度等有关,因此采访问题可围绕“家长参与的环节”“家长对义卖物品的看法”等来设计即可。注意语言应简明、得体。
(2)设计调查问题:根据调查的对象“参与活动的同学”,调查的目的“对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设计调查问题即可。注意语言应简明。
故答案为:①在整个爱心义卖活动中,您参与了哪些环节?
②你认为活动的组织情况如何?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咏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注释】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
7.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
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
8.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
镜头 镜头描述 情感
镜头一:芭蕉叶叶 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 相思怀人
镜头二:叶舒叶生 ①   
镜头三:雨打芭蕉 ②   
【答案】7.D
8.①一边舒展一边生长的芭蕉叶。;②秋雨滴滴哒哒敲打着芭蕉叶。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诗歌,再结合诗歌内容完善内容,并组织语言作答。
7.D.“直接抒发”错误。这首诗是托物言志,借芭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故题干“直接”二字理解错误,应属间接抒发。
故答案为:D。
8.镜头描述应抓住诗句中的景,描述的时候要体现该画面的特点。
(1)“一叶才舒一叶生”意思是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这一画面描述的对象是芭蕉叶,其特点是“舒展”“生长”。所以,镜头二可描述为:一边舒展一边生长的芭蕉叶。
(2)“却教风雨怨秋声”意思是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这一画面描述的是雨打芭蕉的情形,结合“秋声”可知,该画面应突出秋雨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所以,镜头三可描述为:秋雨滴滴哒哒敲打着芭蕉叶。
故答案为:①一边舒展一边生长的芭蕉叶。
②秋雨滴滴哒哒敲打着芭蕉叶。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郭守敬①
①(守敬)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授提举②诸路河渠.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③。守敬更立闸堰④,皆复其旧。
②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⑤篇矣,整齐分抄⑥。
③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敞⑦水,大悦,名曰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
(选自《元史 郭守敬》,有删减)
【注释】①郭守敬:元朝杰出科学家。②提举:管辖。③淤浅:堵塞。④闸堰:闸门堤坝。⑤比次:按顺序排列.⑥分杪(miǎo);分类细致。⑦敞:同“蔽”,逃蔽的意思。
9.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荐”有“进献”“祭祀”“推举”等义项,“文谦荐守敬习水利”中的“荐”应为“进献”之意。
B.“新历告成”中的“成”与成语“百炼成钢”中的“成”意思相同。
C.“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中的“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于是复置都水监”中的“置”和“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欧阳修)中的“置”意思相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B.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C.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D.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
12.班上开展“古代科学家大推荐”的活动,郭守敬在被推荐之列。请你依据上文,概括郭守敬的主要贡献。
【答案】9.C
10.A
11.(郭守敬)天生拥有与众不同的操守,从不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事情。
12.①修复旧渠②参与历法改革③整理历法书籍④兴修水利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课文理解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3)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4)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郭守敬)他的志趣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不喜欢耍玩游戏。中统三年时,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他思维灵巧,胜过平常人。元世祖忽必烈命他进见时,派他担任管辖各个地方河渠的官职。在这之前,过去在中兴地区存在的古老渠道,自从战争以来,渠道被废弃损坏,淤积了许多泥沙,变得水深不足。郭守敬重新建立了闸门和水坝,所有的地方都被修复恢复到了原来的状况。
当初,秉忠认为《大明历》自辽、金以来已经沿用了二百余年,建议进行修正,但未能完成就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江左平定后,元世祖想采用他的建议,于是让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在各地分别掌管测验和推步的工作。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至元十九年,王恂去世。当时虽然已经颁布了新历,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还没有最终确定。郭守敬于是按顺序排列整理这些内容,并将其整齐分类细致。
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让郭守敬为主管。至元三十年,皇帝从上都回朝,路过积水潭,只见(来来往往的船很多)船头接连船尾,把水面都遮蔽了。他非常高兴,把它起名为通惠河,赐给郭守敬钱钞一万二千五百贯。
9.A.“应为‘进献’之意”错误。“荐”,推举。句意:文谦向朝廷推荐郭守敬,说他是位擅长水利工程的人才。
B.“意思相同”错误。完成/成为。句意: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指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
C.正确。句意: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
D.“意思相同”错误。设立/放置。句意: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故答案为:C。
10.句意: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
“览”的宾语为“奏”,所以,应在“奏”后面断开,排除BC;
“曰”引出后面所说的内容,所以,应在“曰”后面断开,排除D。
故答案为:A。
11.“操”,操守;“为”,这里可译为沉迷;“嬉戏”,嬉戏玩乐。
故答案为:(郭守敬)天生拥有与众不同的操守,从不沉迷于嬉戏玩乐之事情。
12.由原文“先是,古渠在中兴者,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可知,过去在中兴地区存在的古老渠道,自从战争以来,渠道被废弃损坏,淤积了许多泥沙,变得水深不足。郭守敬重新建立了闸门和水坝,所有的地方都被修复恢复到了原来的状况。郭守敬修复了旧渠。
由原文“遂以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推步于下。十七年,新历告成”可知,元世祖让郭守敬和王恂率领南北的日官,在各地分别掌管测验和推步的工作。至元十七年,新的历法终于编纂完成。郭守敬参与了历法改革
由原文“时历虽颁,然其推步之式与夫立成之数,尚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篇矣,整齐分抄”可知,当时虽然已经颁布了新历,但其中的推步方法和一些固定的数值还没有最终确定。郭守敬于是按顺序排列整理这些内容,并将其整齐分类细致。郭守敬整理了历法书籍。
由原文“二十八年,守敬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可知,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趁机向皇帝上奏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十一件事。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应该赶快就办。于是又重新设立了都水监机构,让郭守敬为主管。郭守敬兴修了水利。
故答案为:①修复旧渠②参与历法改革③整理历法书籍④兴修水利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跑步
材料一:
跑步锻炼注意事项
①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如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等。要根据自身作息选择合适时段:晨跑建议在天亮后进行,跑前15分钟,需适当补充糖分;夜跑需留足洗漱、休息时间,避免因神经太兴奋而影响睡眠质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跑后要完成拉伸动作。同时,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
②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
材料二:
跑步锻炼的误区及建议
误区 建议
误区一:跑步距离越长,效果越好。 根据自身运动习惯和运动上限,合理安排每次的跑步距离。注意膝盖、脚踝等部位的承受能力,可先设定一个强度较低的目标,再循序渐进。
误区二:跑步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采用快慢结合方式:锻炼时大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8千米/小时,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
误区三: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效果好。 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
材料三:
跑步知识问答
问题一:什么叫“下蹲式起跑”?
答案: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起跑前先蹲下来,两脚一前一后,后脚用力蹬地,听到发令枪声后猛地起跑,肌肉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让起跑速度更快。
问题二:比赛时为什么要穿“钉鞋”?
答案:钉鞋是指鞋底上带尖铁钉子的鞋,常用于比赛。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时,钉子会扎进塑胶跑道,抬腿迈步时,钉子又能很容易地拔出来,这样不易打滑。同时,蹬地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又可以蓄积更大的力量,有助于提速。
(以上材料改编自《科学24小时》《十万个为什么》)
1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跑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就能达到良好的跑步锻炼效果。
B.任何时候跑步都可以增强新陈代谢,改善心肺功能,也有益于改善睡眠。
C.选择在环境安全、空气清新的公园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D.在塑胶跑道上穿钉鞋跑步可以起到防滑作用。
1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晨跑前15分钟应适当进食一些含糖食物,如蜂蜜水、苹果等。
B.冬天天气寒冷,只要跑步前做好热身运动,就可以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C.跑步速度一旦超过了6千米/小时,就一定会损伤膝盖、脚踝等部位。
D.我们跑步时,应采用下蹲式起跑,因为这样跑得更快。
15.跑步锻炼需要循序渐进,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依据材料,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暑假夜跑锻炼流程图,请你帮他完善。
【答案】13.D
14.A
15.①做好热身运动②了解跑步后身体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知识点】科普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13.A.“就能达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跑步时,要掌握好自身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 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可知, 这里使用了“有可能”而非“就能”, 说明掌握好运动强度只是达到良好锻炼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B.“任何时候”错误。根据材料一第①段“夜跑需留足洗漱、 休息时间, 避免神经太兴奋影响睡眠质量”可知,并非任何时候跑步都有益于改善睡眠,特别是夜跑后需要留足洗漱、休息时间, 避免神经太兴奋;
C.“……才有……”错误,根据材料二中“尽量选择在环境安全、 空气清新的公园等室外场所跑步”可知,这里使用了“尽量”而非“只有”, 说明环境安全、 空气清新的公园是较好的跑步场所, 但并非只有这些地方跑步才有锻炼效果。
故答案为:D。
14.B.“只要……,就……”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第①段“防寒和防暑也是跑步过程中要注意的”可知,仅做好热身运动并不能完全达到防寒和保障运动安全的目的, 还需要注意其他防寒措施。
C.“就一定”错误。根据材料二中“中等强度跑速一般不超过6千米/小时”可知, “一般”表示多数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超过这个速度就一定会损伤膝盖、 脚躁等部位,只是建议不超过这个速度以避免可能的损伤。
D.“应采用下蹲式起跑”错误。根据材料三“这是一种常见的竞赛起跑姿势”可知,下蹲式起跑主要用于竞赛场合, 且需要特定的条件和技巧, 并不适合所有跑步情况。日常跑步并不需要采用下蹲式起跑。
故答案为:A。
15.由原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跑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可知,穿戴好运动装备之后,不能马上跑步,而要做好热身运动,然后再跑步,(1)可填“做好热身运动”。
由原文“另外,还需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比如是感到轻松舒畅还是心悸头晕,也可以借助运动手环等设备来获取身体的‘反馈’数据”可知,完成跑步后,要及时了解跑步时和跑步后身体的“反馈”,记录相关数据,(2)可填“了解跑步后身体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故答案为:①做好热身运动②了解跑步后身体反馈,记录相关数据。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草茎上的流年
①草尖拱出地面,旋转着嫩绿的茎叶,它缓缓地爬上我的脚背,沿脚踝绕上腿肚,呼啦啦覆盖了我的腰身,俨然绿色的河在我的身上倒流。
②家乡人把狗尾巴草叫咪咪猫。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又亲切。
③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编兔子不难,比和她下跳棋容易多了。和她下棋,我总是输,而编兔子,是不分输赢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她编得好看。
④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她揪下一根咪咪猫,掐断细长的穗柄,将穗柄那端朝着天空,放进她握起来的拳头里。只见她的拳头一松一紧,一紧一松,随着她的口令,咪咪猫听懂话似的从她的手心里往外攀爬,一厘厘露出头和腰身来。二姐一边动作,一边口里念念有词,像是给手心里的咪咪猫施展魔法: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逮了雀雀喂老猫,扑棱扑棱飞完了。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
⑤之后,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⑥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二姐一愣,随即掐掉长柄,把咪咪猫握在手心里,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
⑦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
16.作者在选文第②段中提到,咪咪猫“亲近而贴切”,亲近的原因是   ,贴切的原因是   。
17.分析第⑤段三个“放飞”的语言表现力。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童年之我”的叙述,语言生动,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B.“成年之我”的叙述,突出了我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
C.用不同的叙述和选材变化,可以来反应层次的变化,使文章层次丰富。
19.作者对咪咪猫的选材和组材,经过流年经历,表达了作者不同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6.①这是家乡人的叫法、猫咪也是与人亲近动物;②狗尾巴草和猫咪有共同特点,都是毛茸茸的
17.①三个放飞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增强语气加强情感,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游戏的喜爱和我对二姐的崇拜之情。
③体现了二姐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和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美好生活的怀念。
18.略
19.①咪咪猫是文章线索,贯穿了“我”从小到大的生活。
②小时候二姐教“我”编咪咪猫和放飞咪咪猫的魔法,体现了二姐的心灵手巧,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③长大后,“我”与二姐再次放飞咪咪猫,表达“我”对过去纯真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散文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本题,先在文中找到相关文本,在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现力的能力。准确解答此类题目,分为三个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及效果;②结合句子,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理解内容和主旨,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作答。
16.第②段中,根据“家乡把狗尾巴草叫做咪咪猫”,可知“咪咪猫”是家乡人对狗尾巴草的叫法,猫咪这种动物很可爱,喜欢与人亲近,因此“咪咪猫”这一称呼也显得“亲近”。
根据“狗尾巴和猫咪的共同点,大概是身上都毛茸茸的,依此给一种穗子上布满绒毛的小草冠名,贴切”可知,狗尾巴草的形态与猫的毛发相似,都是毛茸茸的,不仅外形像,而且给人的触觉感受也相似,因此把狗尾巴草称为“咪咪猫”这种称呼显得贴切。
故答案为:①这是家乡人的叫法、猫咪也是与人亲近动物
②狗尾巴草和猫咪有共同特点,都是毛茸茸的
17.①结合第⑤段“有狗尾巴草的地方,随时放飞猫咪,也放飞烦恼焦虑,放飞我们对未来的期盼”,连用三个“放飞”,这种重复使用同一词语的手法,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结合第④段“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在她叽里咕噜说完最后三个字”飞完了“时,原本待在她手心里的咪咪猫,果真踩着节点爬了出来,一下子没了踪影”可知,三处“放飞”的描写,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咪咪猫这一游戏的喜爱,以及对二姐会玩如此有趣的游戏的崇拜之情。
③结合第⑦段”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成年后的“我”,对二姐教的“放飞”游戏依然念念不忘,可见二姐对“我”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表现了“我”对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这种重复也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情感变化的印象。
故答案为:①三个放飞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②增强语气加强情感,突出强调了我对“放飞”游戏的喜爱和我对二姐的崇拜之情。
③体现了二姐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和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美好生活的怀念。
18.A.“目的是为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错。“童年之我”的叙述的确十分生动,但目的不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主要目的是表现与写作主要对象二姐相处时的情景,体现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表达情感;
B.结合第⑦段“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成年之我”的叙述并没有百感交集之后的沧桑,而是在怀念中隐含着快乐和甜蜜;
C.“作者用童年视角记叙时表达的感情和童年的感情不同”理解错误。文章前五段用童年视角叙述童年时的生活,表达了对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的喜爱之情,与童年时的实际感情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D。
19.①本文题目为“草茎上的流年”,这里的“草茎”是被家乡人称为“咪咪猫”的狗尾巴草。可知咪咪猫是文章的叙事和情感线索。
②结合第③段“我用咪咪猫编兔子的本事,最先是和我二姐学的”、第④段”在我学会编草兔子不久,二姐又向我展示了咪咪猫的另一种玩法”可知,咪咪猫作为童年记忆的象征,贯穿了“我”童年的生活,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二姐教“我”把用咪咪猫编成兔子,教我玩放飞咪咪猫的游戏,写出了二姐的心灵手巧,表现了“我”和二姐之间深厚的情感。
③结合第⑥段“今年秋天,返回故乡途中,忽见路边长满了咪咪猫。我弯腰揪下两根,一根递给二姐”、第⑦段”这些儿时承载了美与快乐的草茎,在岁月的风尘里,纷纷成为发黄的老物件,如一张张过期的年画。我怀念童年,也许童年天真无邪、无比欢乐的我就像年画一样已经成为过去。也许咪咪猫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可知童年时期的我,天真,快乐,无忧无虑,童年给我的感觉是美好的。成年后的我,怀念这童年的时光,用童年的这段时光作为自己继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是由“咪咪猫”串联起来的,文章在叙述放飞“咪咪猫”的过程中,自然承转,前后照应。“我”的情感也由曾经的天真浪漫到后期的怀念、难忘。这是一种成长必然经历的转变。成年后对童年时放飞咪咪猫的游戏的重复和怀念,表达了“我”对童年纯真时光的怀念和对成长过程中变化的感慨。
故答案为:①咪咪猫是文章线索,贯穿了“我”从小到大的生活。
②小时候二姐教“我”编咪咪猫和放飞咪咪猫的魔法,体现了二姐的心灵手巧,姐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③长大后,“我”与二姐再次放飞咪咪猫,表达“我”对过去纯真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但是,营长以上可以骑马或骡子。我注意到,他们弄到美味食物甚至大家平分——在我和军队在一起时,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
【片段二】
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如果说这是难以相信的话,我可以作证,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的,这些武器都是那些国家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片段三】
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20.下面是对以上内容所做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写“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体现了红军将领与战士之间平等的关系。
B.片段二叙写了红军武器装备的情况,写出了当时红军的大部分武器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这一事实。
C.片段三是对红军生活条件的细致描述,可看出红军部队生活条件简陋但房间清洁整齐。
D.以上三个片段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叙写的,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许多观点,体现了纪实作品的特点。
21.请结合整本书及链接材料,说说这本书出版之后得到世界各地关注的原因。
【链接材料】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当时他无法理解的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的问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
【答案】20.D
21.①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②作品属于纪实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吸引读者
③因为消息封锁的原因,在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作品非常感兴趣。
【知识点】作家作品;对作品的理解感悟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
20.D.“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许多观点”错误。依据片段一“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这主要表现在西瓜和李子上”可知, 这是客观描述了红军的将领和士兵在生活方面是平等的;依据片段二“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可知, 这是概述红军的武器装备是从敌人手里抢来的事实, 说明红军的武器准备也很精良;依据片段三“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可知, 这是写红军居住的条件比较简陋这一事实。 三个语段中并没有作者斯诺的评价性语句, 都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故答案为:D。
21.根据链接“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可知,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本文节选的三个片段都是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后叙写的,属于纪实作品。纪实作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能够吸引读者。
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36年,战争年代消息封锁,人们尤其是西方人无法理解诸多关于中国红色政权、革命与战争这些问题,所以在他们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作品非常感兴趣。
故答案为:①斯诺作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记者,当时他的身份容易被世界关注并得到认可
②作品属于纪实作品,其真实性、客观性吸引读者
③因为消息封锁的原因,在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心中红军是非常神秘的,无论是从猎奇的角度还是从关心关注的角度,人们对全面、真实描写红军的作品非常感兴趣。
22.(2024高一上·南昌开学考)写作时,一些同学常常为没有新颖的写作素材而苦恼。其实,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我们就能在一些平凡常见的事情背后发现不一样的情感或不一样的道理。“考试”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请你以“考试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
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 考试的背后 “3分50秒!满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我的笑脸上,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体育中考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有点胖,加上天生不爱运动,在体育中考的长跑项目中,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辅弱对象。
作为一名走读生,每天七点赶到操场,无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何况还要常常伴着三月的寒风冷雨。在天蒙蒙亮的早晨,迅速套上冬季校服,抓起桌上的早餐,气喘吁吁地赶到操场,成为我的常态。
跑到第三圈,大腿肌肉中的酸痛无力袭来,停下脚步,一股热气涌上头,汗也爬上了我的背,我讨厌这种黏糊糊的感觉。“不行,我做不到……”望着红色的跑道,我又一次放弃了。体育中考的满分对我而言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一只温暖的大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头一看,是杰哥,是老师却更像朋友的杰哥。“累吗?”他笑着问。我点点头,并不想说话。“你有没有试过去感受风的速度?跑得越快,风越畅快。”说完,他开始奔跑起来,一阵风刮过,吹散了他爽朗的笑声。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跑起来,试试看。
沿着红色跑道,紧盯目标,努力摆动着酸痛的大腿,风呼呼地刮过,带走了我的燥热,只剩下迎风奔跑的肆意与畅快。我忘却了肌肉传来的酸痛,沉浸在风中,感受风呼呼吹过耳边的畅快。到终点了,“4分05秒”,杰哥掐着秒表,笑着说:“能坚持跑完,就是战胜自己的第一步。继续加油!”
虽然这个时间离满分还有一段距离,但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充盈着我,包围着我。原来,奔跑的意义不是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分数,而是拥有追风而行战胜自我的勇气。
从三月到四月,跑过了长沙的初春,我渐渐习惯了大腿的酸痛,并开始享受着在风中奔跑的畅快。脸上的风已从凛冽的寒冷,渐渐变成了弥漫着清晨花草香的春风。我用一个月的时间,追回了宝贵的10秒。
体育中考结束后,我还是保持着每天早起的习惯。我发现只要早起20分钟,会让我的一天变得更加从容,拥有一个活力满满的早晨,学习效率也更高了。每当感到学习压力袭来,我也会再次站上跑道,在追风的过程中寻找力量与自信。
考试的背后,是我破风而行的勇气,是战胜自我的力量。未来的成长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风雨,但我相信:坚持住,跑过去,风不是阻力,而是助力。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只有两句话,第一句阐述学生为写作素材烦恼的现实,第二句指出“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们就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情感和道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积累写作素材。
【题干分析】引导语提出写作的关键词“考生”和写作的题目“考试的背后”。考生要结合材料,围绕这一关键词展开立意思考。“考试”狭义上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广义上是指迎接一切富有挑战的事。“背后的故事”,可以是亲人的陪伴、自己的蜕变、师长的鼓励等等。“背后”蕴含的是成败、是输赢、是成长、是温暖、是选择、是经验,是充盈人生的种种品质与精神。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写成记叙文,比如“考试背后有真情”。通过回忆准备参加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期间,我的妈妈每天都用亲切的话语鼓励我,尤其是晚上,当我在灯光下认真复习的时候,我的妈妈不是把一个削好的苹果放在我的跟前,就是端来一杯热牛奶……这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炽热,催我努力学习。也可以展现社会对中考考试的关注,比如写全社会都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比如考点附近的“静音”行动,比如“警车开道”,比如进出考场的拥抱……考生在考场,还有很多关切的目光在身后,还有很多真诚的祝福与期待,还有很多的辗转反侧。也可以写出考试背后温情的一幕幕,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考试的意义。写作的时候,要凸显“细微处”。“细微之处”可以是自然风景、人物言行等。尤其是描写让自己发生转折变化的人与物,考生在选取细节要独到,描写饱满要有张力,懂得通过细节描写来凸显文章主旨。
【立意提取】
1.考试的背后,是破风而行的勇气和力量。
2.考试背后是温情。
3.考试背后是默默无闻的付出。
4.考试的背后——梦里花落考试后。
5.考试的背后——最远和最近。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