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2-26 09:1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了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重点)
3.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远古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板书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通过人类古今生活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强大力量。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一)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文中哪些句子、段落可以体现这一点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问题二:人类过去的生活是怎样的 你怎样看待人类过去的生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展开想象,各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一: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话题二: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话题三: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
(2)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3)教师过渡: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了解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况,按我们的想法,这日子真是没法过啊!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问题三:“千里眼”“顺风耳”在神话中分别指什么 现在指什么 “腾云驾雾的神仙”现在指什么
在神话中,“千里眼”“顺风耳”指能看得很远、听得很远的两位神仙。现在“千里眼”指摄像机、望远镜等;“顺风耳”指电话、收音机等;“腾云驾雾的神仙”指飞机、火箭等。
(二)品读释疑。
1.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
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靠的是什么 (现代科学技术。)(板书过去幻想现在现实科学技术)
2.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课文引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妙在何处
课文引用这两句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与人类上百万年以来的历史状态作比较,形象、生动、准确。
3.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20世纪这么多成就,哪些是发现 哪些是发明
发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发明: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的是本来就存在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例如,电脑、手机是前所未有的新发明,而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则是新发现。
(3)这些发现与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你知道20世纪以来我国有哪些发明与发现吗
学生/:(农业、畜牧业)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总产量居世界前列;培育出一百多个畜禽优良品种与品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蛋生产国;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国民营养改善,人均寿命大大提高。
学生:(交通方面)火车提速,中国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超过3.5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民用机场两百多个,航空线路一千多条,旅客运输量居世界第二位。
学生了:(医疗保健)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肝炎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减少发病约4亿人次,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学生:(信息技术)紧跟新技术潮流,报刊、书报采用激光照排系统;全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15.7亿,人均拥有手机1.12部,手机网民整体占比已达99%。
学生5:21世纪,我国实现飞天梦,并开始了“嫦娥探月”的惊人壮举。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已成功发射四颗“嫦娥”探测器。
(4)我们再读第4自然段,感受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
4.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体会“的确”和“必将”的好处。
“的确”表示强调,强调人类美好的生活是依靠科学来创造的。“必将”是“肯定会;一定会”的意思,肯定了科学技术一定会继续造福人类,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是对人类利用科技的能力的一种肯定。
小结:是的,是科技让上百万年的幻想最终实现了,所以,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科技的飞速发展。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文本,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刻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之迅猛。
方法指导:作比较是一种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从人们已有的感性认知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在课文中,通过将人们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作比较,说明了科技创造新生活这一主题。(板书作比较)
作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可比性,要有共同点才行;作比较可以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异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四、拓展延伸
1.畅想未来科技。(板书将来 )
2.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 请学生交流讨论。
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电子垃圾;人类对高科技产品过于依赖;消耗了大量资源,使资源更加匮乏;破坏了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污染;导致各种新型病菌不断出现等等。
五、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简述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从蛮荒时代到信息时代,从幻想到现实,是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与发现推动了这个社会的进步。掌握科学就掌握了进步的力量。新时代需要新发现,让我们也去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吧!
七、当堂检测(选做)
1.文中写道:“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了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你能说出你知道的发明吗
2.小练笔: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再把家长说的内容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