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四)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红色文化班级正在开展“红色征途”主题研学活动,邀你一起参与。
【情境一】阅读下面的宣传语,并完成练习。(11分)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的远征。这两万五千里,pān dēng( )过20多条巨大的山脉,其中5条位于世界屋脊之上;héng dù( )过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 xiōng yǒng( )险峻的峡谷大江。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一路 yù xuè fèn zhàn( ),一路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pǔ xiě( )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
长征是人类 gòng xiàn( )给世界的壮丽史诗。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汉字。(7分)
2.下列词语中的“险”与宣传语中“险峻”的“险”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保险 B.险要 C.阴险 D.险胜
3.关于长征,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好的故事》的创作背景与长征无关。
B.《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
C.《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越过岷山后创作的一首律诗。
D.《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的人物形象就是长征途中的一个小红军
【情境二】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鲁迅,并完成练习。(6分)
1.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如下,下列鲁迅的名言与毛泽东的评价在思想上相近的一项是(2分)( )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A.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C.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D.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2.下面是月月同学在参观“鲁迅纪念馆”后写的日记选段。其中有很多表示说话的词语,请你不使用“说”字,帮忙补全句子。(4分)
一路向前走,当我们正被眼前一排古色古香的房子深深吸引时,一阵阵香味飘来。顺着香味寻去,不远处传来一阵( )声:“卖茴香豆咯,卖茴香豆咯!”我一下子被吸引了,连忙迎了上去一探究竟,原来茴香豆是绍兴的招牌小吃呢!只见周围的游客有的向老板( )价格,有的一边品尝一边( )这美味。我也尝了尝,味道美极了。“真是不虚此行呀!”我情不自禁地( )。
【情境三】同学们参观了“抗日游击战争”这座浮雕。(16分)
1.同学们想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介绍浮雕,请认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4分)
这座浮雕刻画了军民团结一心、准备抗击敌人的场景。前面是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拿着枪,弯着腰穿过茂密的青纱帐,一位农民肩上扛着弹药箱跟在队伍后面。中间高台上是一位指挥员,他 。最后面的一位大娘把枪送到儿子手中,好像在说:“ 。”他俩身前还蹲着一位老农,正在把手榴弹装进篮子里。
2.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5分)
A.自( )自受 B.全神( )注 C.别出心( )
D.错( )复杂 E.汹涌( )湃 F.暴露无( )
我听着同学的讲解,( )地看着这座浮雕,内心就像大海一样( )。游击队员奋勇杀敌的场景令人激动不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3.在交流会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7分)
乔乔: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感受诗的温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全国各地旅游业发展迅速,山乡村野美景处处,真是“ ,青山郭外斜”。春天暖风拂面,百花盛开,色彩缤纷,让人不由得想起朱熹《春日》中的诗句“ ,万紫千红总是春”。夏夜,闻着清幽的稻花香,听着阵阵蛙声,让人不由得吟诵起辛弃疾词中的名句“ , ”。木木: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追寻先辈的足迹,感受诗中的爱国之情。爱国,是曹植诗中的“ ,视死忽如归”的决然;爱国,更是陆游职位不高坎坷一生仍未忘却的“ ”的执着;爱国,是李纲“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的无畏。
【情境四】读红色诗词,走红色征途。(15分)
【文本一】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①,山头鼓角②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③,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④。
【注释】①旌旗在望:形容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地方武装正在坚守井冈山。②鼓角:军鼓和号角。③森严壁垒:形容工事严密坚固,不可侵犯。④宵遁:乘夜逃窜。
【创作背景】1928年湖南、江西两省敌军,趁红四军主力还在湖南南部,向井冈山进犯。当时留守井冈山的红军不足一营,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抵抗,激战一天,击退敌军,成功地保卫了这个革命根据地。
【文本二】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①,路隘②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注释】①宁化、清流、归化:地名,福建西部的三个县。②路隘(ài):道路险狭。【创作背景】1929年12月,国民党调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十四个团的兵力,第二次“会剿”闽西根据地,红四军前委当即决定兵分两路:由朱德率主力转移到江西南部;由毛泽东率第二纵队先在小池地区阻击敌军,掩护主力转移,而后从古田北上,经连城、归化、清流、宁化,翻越武夷山。1930年1月16日,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占领江西广昌;同月24日,毛泽东到达广昌,同主力部队会合。此词写于两路红军会合之后,内容就是这次进军。
【文本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①。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②下吉安。
【注释】①大关:险要的关隘。②工农:指红军。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1930年2月,当时红军越过武夷山,进入江西南部,经广昌进军攻打吉安。
1.结合三首词的注释和创作背景,我知道《西江月·井冈山》描写了 的场面,而《如梦令·元旦》和《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描写的是 的场面。(填序号,4分)
A.红军行军生活 B.红军英勇作战,保卫革命根据地
2.关于三首词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3分)( )
A.均描绘了红军为取得革命胜利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B.都展现了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均表现出红军在困难面前不怕流血牺牲、坚持不懈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在作者写《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和《如梦令·元旦》之前,红军队伍中有些人对革命的前途表示怀疑。结合后来发生的事实: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广昌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你想对怀疑革命的人说: 。你想对保持坚强信念与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战士说: 。(4分)
4.下列情境中,你觉得用上面三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去描述最合适?请写在横线上。(4分)
距离“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比赛开始已不足两天,老师说:“参赛的班级都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加上时间紧迫,恰似‘ , ’,你们是否有信心取得好成绩呢?”同学们高声回答:“当然有,‘ , ’,您就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
【情境五】“革命老兵故事集”系列视频正在筹划拍摄,乔乔为他们提供了下文作为素材,现邀你一起来完成拍摄任务。(22分)
①刘家坳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不满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热闹闹地过着,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
③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的出们的气势吹出们的成风娃子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他把对鬼子的满腔愤怒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号吹得格外的响格外的高品。
④后来,最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几场恶仗后,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面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
⑤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
⑥抗战胜利后,刘娃子放弃到老干所疗养的机会,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的那杆军号。
⑦“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渐渐地,刘娃子变成了老刘,乡亲们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
⑧老刘的故事时刻滋养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
⑨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是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自己在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和那些回乡的青年一起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
⑩“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
1.【情节梳理】梳理素材中“老刘”和“军号”的相关情节,补全横线空缺处。(4分)
2.【脚本解读】下列对于素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自然段提到老刘年轻时的“承祖业”“爱吹唢呐”是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B.冲锋号激励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代表战士们“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的信念。
C.老刘的儿子处置了省城的企业,是为了回乡接替父亲,继续给乡亲们吹号角。
D.不管是抗战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文中的军号都体现了崇高的战斗精神和建设精神。
3.【镜头聚焦】画“__”的句子是本集视频拍摄的重点镜头,请你按要求赏析句子,理解拍摄意图。(7分)
(1)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从描写角度,3分)
。
(2)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从描写角度和修辞角度,4分)
4.【人物分析】把握人物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拍摄出人物的精神面貌。阅读第⑨自然段画“ ”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出老刘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5.【标题拟定】视频拍摄完成后,需要拟个标题。你会以什么为标题?请结合本文主旨说说所拟标题的含义。(5分)
【情境六】学英雄模范,树心中榜样。按要求完成习作。(30分)
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不怕牺牲的狼牙山五壮士,无私奉献的郝副营长,铁骨铮铮的鲁迅先生,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榜样。在你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一定遇到过令你敬佩的人,他就是你的榜样。班级正在举行“心中的榜样”征文活动,邀你一同讲述榜样的故事。
要求:请以“心中的榜样”为题,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榜样,表达真情实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力求美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情境一】1.攀登 横渡 汹涌 浴血奋战 谱写 贡献 2.B 3.D
【情境二】1.B 2.叫卖 询问 赞美 感叹
【情境三】1.示例:正在指挥大家向敌人发起猛攻孩子,勇敢地杀敌去吧,我们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2.A.作 B.贯 C.裁 D.综 E.澎 F.遗 B E 3.绿树村边合 等闲识得东风面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捐躯赴国难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不可以尺寸与人
【情境四】1.B A 2.ABC 3.示例:事实会向你们证明,坚定信念的人终将收获他所期待的 你们是好样的,保持乐观主义,坚定我们终将获胜的信念,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4.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情境五】1.受伤时 再次吹响 2.C 3.(1)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敌人再次进攻时的紧张气氛,突出战争的惨烈,衬托出战士们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 (2)“上好”“跃出”“猛扑”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体现了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以及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战士们冲向敌人的迅捷和果敢,表现出战士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4.示例:唉,老喽,老喽,我这把老骨头恐怕再也不能继续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啦!5.示例:号魂。①“号魂”是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信念;②“号魂”是乡亲们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精神;③“号魂”滋养并激励着一代代刘家坳人战胜困难、成就事业;④“号魂”是激励刘家坳青年建设家乡、脱贫致富的精神名片。
【情境六】习作例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